舟曲縣位于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東鄰隴南市武都區,北接隴南市宕昌縣,西南與本州迭部縣、隴南市文縣以及四川省九寨溝縣接壤。地處南秦嶺山區,東南至西北走向的岷山山系貫穿全境。氣候屬溫暖帶區,海拔高度在1173-4504米之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復雜,溝壑縱橫,高差懸殊,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區,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年平均氣溫14.1℃,年均降水量400-80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1842小時,總土面積3009.98平方公里。
舟曲縣轄20個鄉,2個鎮,有村委會210個,村民小組528個,分布在395個自然村。全縣總人口13.59萬人,其中藏族人口4.39萬人。鄉村總戶數2.58萬戶,農業人口11.88萬人,年末耕地面積0.95萬公頃,林地面積8.24萬公頃,草場面積0.85萬公頃,宜林荒山荒坡面積2.40萬公頃,園地面積0.06萬公頃。
【行政區劃】
舟曲縣轄2個鎮、20個鄉:城關鎮、大川鎮、曲瓦鄉、巴藏鄉、大峪鄉、立節鄉、憨班鄉、峰迭鄉、坪定鄉、江盤鄉、弓子石鄉、中牌鄉、南峪鄉、三角坪鄉、池干鄉、八楞鄉、武坪鄉、插崗鄉、拱壩鄉、鐵壩鄉、大年鄉、博峪鄉。
【歷史沿革】
1955年由宕昌縣、岷縣析置舟曲縣。境內有白龍江,藏語稱為舟曲,因水為名。
1955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甘南藏族自治州原屬的舟曲、碌曲、瑪曲3個行政委員會的組織,并分別設舟曲縣、碌曲縣、瑪曲縣。舟曲縣管轄的區域是:原宕昌縣(原名西固縣)的峰疊區、武坪區、城關區、陽鄉,原屬岷縣的洛大鄉、官鵝鄉、大河壩鄉和原屬武都縣的坪牙鄉等地區,并且把這些地區調整為3個區、25個鄉。縣人民委員會駐原西固縣城。4月9日成立。
2000年,舟曲縣轄22個鄉:城關鄉、大川鄉、三角坪鄉、池干鄉、八楞鄉、武坪鄉、憨班鄉、峰迭鄉、坪定鄉、江盤鄉、弓子石鄉、中牌鄉、南峪鄉、插崗鄉、拱壩鄉、大年鄉、鐵壩鄉、博峪鄉、曲瓦鄉、巴藏鄉、立節鄉、大峪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2788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曲瓦鄉4658巴藏鄉4820大峪鄉5506立節鄉5159憨班鄉4889峰迭鄉10869坪定鄉4838城關鄉18570江盤鄉4772弓子石鄉7838中牌鄉2637南峪鄉4040大川鄉5863三角坪鄉5514池干鄉4083八楞鄉4419武坪鄉6402插崗鄉3256拱壩鄉5140鐵壩鄉7053大年鄉3683博峪鄉3880。
【資源優勢】
境內已探明具有開采價值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金礦石56.8萬噸,鐵礦石8.4萬噸,煤礦295萬噸以及礦泉水等。境內“一江兩河”白龍江、拱壩河、博峪河年均徑流總量36.88億立方米,其中白龍江為28.99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76萬千瓦,已開發利用的僅為1.15萬千瓦,占1.51%,正在開發建設的有10.11萬千瓦,占13.30%。具有地方傳統和民族風情的旅游節主要有舟曲正月十九燈會、博峪采花節、巴藏朝水節、坪定-等,風景旅游景點主要有翠峰山度假村、武坪大海溝度假村、武坪森林公園、舟曲二郎山公園、南峪龍王溝避暑山莊、立節拉尕山森林草原旅游區。已發現古文化遺址40多處,現存明清時期歷史石碑10多塊,遍布全縣自然形態各異、千奇百怪的人文景觀有100余處,有宗教文化活動場所寺院26座。
【國民經濟】
2003年,完成生產總值2.24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0.2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1億元。大口徑財政收入859萬元,增長13.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22萬元,增長9.9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15元,增長7.6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0.99億元,增長0.45%,又創歷史新高;人口自然增長率7.81‰。
農業和農村社會經濟在特色基地建設、結構調整和農村勞動力輸轉中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種植業生產穩中有增,糧食總產量2.52萬噸,比上年增長12.58%,油料產量760.30噸,增長8.50%,藥材產量1079.5噸,增長1.45%,水果總產量5471.18噸,下降0.98%。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進展順利,經濟林果基地建設和荒山荒坡治理進一步加強。完成造林面積3496.6公頃,其中退耕面積2000公頃,四旁植樹40萬株,林產品花椒、核桃、木耳產量分別為523噸、245噸、29.3噸,比上年增長8.73%、23.12%、33.18%。各類牲畜年末存欄14.05萬頭(只),其中大牲畜5.21萬頭(只)、羊5.84萬只、豬3.00萬頭;肉類總產量3609.56噸,下降1.58%。地膜種植面積2080公頃,示范推廣作物新品種20個。天然林保護完成封山育林333.3公頃。“長治”和國債項目工程共治理小流域22條,植樹22.89萬株,新增梯田341.6公頃,治理面積38.33平方公里。建小水利工程18個,恢復水澆地113.3公頃。
國有工商企業改革步伐加快,對22家國有工商企業改革、改制進行全面部署,提高了工商企業的生產活力。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1330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96萬元,獨立核算工業企業銷售收入1648萬元,分別增長1.00%、4.1%、1.50%。商貿企業虧損面和虧損額都有所回落,分別下降9.09%、18.54%,經營狀況有所好轉。
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完成S313線境內53公里的拓寬改造,城區濱河北路和濱河商貿城建設竣工,城區二期上水工程完工,兩河口110千伏輸電工程和農網改造進展迅速,改建農網10千伏線路230公里,建35千伏變電所2個,職業中學教學大樓、縣醫院門診大樓建成,擴建鄉村學校11所,在建項目兩河口電站、農村節能配套建設、兩館綜合樓、城區電網、立節電站、黑水溝鐵廠、丁字河口35千伏電力工程與鐵合金廠、防洪、移民等主要工程正在進一步建設之中。
招商引資成果喜人。年內共協議和簽約項目資金45.38億元,內有水電站13座,裝機容量40.11萬千瓦,資金44.76億元;礦產項目3個,資金0.62億元;建成水電站2座。
全縣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859萬元,財政支出11791萬元,分別增長15.45%、2.27%,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73億元,貸款余額1.19億元,財政自給率3.8%。
【社會事業】
全縣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年末各級各類學校數179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獨立初中3所,九年制學校10所,完全小學46所。縣委黨校、縣幼兒園、職業中學、教師進修學校、電大工作站各1所。校舍總面積達9.39萬平方米。全年在校中小學生23061人,教職工1042人,適齡兒童總數17079人,入學率為98.07%。醫療機構26個,醫務人員417人,病床數312張。村級和個體醫療服務站(所)168個,人員168人。兒童計劃免疫入保率100.00%,四苗覆蓋率97.93%。州慶50周年文藝匯演獲“集體二等獎”。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為86.13%、88.29%。
【人民生活】
2003年,城鄉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15萬元,比上年凈增79元,增長7.62%;城鎮職工人均貨幣年工資10896元,凈增1118元,增長14.43%;縣上統一籌資為2.57萬戶農村住戶投了家財保險金;全力開展了“兩個確保”工作,城鎮職工參加失業保險4810人,養老保險1385人,離退休人員參加社會統籌272人。安置了2001年大中專畢業生201名和退役軍人22名的就業。
【現任主要領導】
中共舟曲縣委書記:范武德
舟曲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全尼西(藏族)
舟曲縣人民政府縣長:迭目江騰(藏族)
政協舟曲縣委員會主席:梁明新(藏族)
中共舟曲縣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楊加(高輝明王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