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名由來:因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宋初置荊湖北路 ,簡稱湖北路,湖北之名始于此。清朝時省會武昌屬鄂州管轄,所以簡稱鄂。
湖北省位于長江中游、因地處洞庭湖以北,故稱湖北。地理位置為東經108°21’-116°07’,北緯29°05’-33°20’。面積18.6萬平方公里。中南部為江漢平原,其余為鄂西山地、鄂北網地與鄂東低山丘陵。北靠河南,南接江西、湖南,東鄰安徽,西依四川,西北與陜西接壤。東西寬740.6公里,南北長470.2公里。
湖北省千湖遍布,獨如鑲嵌在綠茵大地的寶石,在陽光下閃閃生輝。
湖北的地形,東、西、北部為丘陵和山地,以西部的山地較高,統稱為鄂西山地,中南部為平原地帶,以江漢平原為主。
鄂西山地包括武當山、荊山、大巴山東段,以及巫山和武陵山的一部分等,山脈在海拔1000公尺至2000公尺之間。其中屬于大巴山脈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約為3105公尺,神譽為“華中第一峰”。
中南部的江漢平原,于上古時代原為云夢澤的一部分。由于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帶來大量的泥沙不斷沖積,云夢澤消失,只殘留下洪湖、洞庭湖和千多個大小湖泊。這片沖積平原上長江、漢江水網廣布,土壤肥沃,地勢平坦,遂成了一處魚米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