瀍河回族區是洛陽市中心城區之一,也是全國五個少數民族城市區之一,素有洛陽“東大門”之稱。1957年11月15日建區,因古老的瀍河橫貫其中且回族群眾相對聚居而得名,是全國五個少數民族城市區之一。全區轄1個回族鄉(瀍河回族鄉)、7個街道辦事處(東關、北窯、瀍西、五股路、塔灣、楊文、華林),共有32個社區。全區總面積41.67平方公里,總人口17.91萬人,常住人口20.01萬人,有漢、回、蒙等22個民族,其中回族人口2.3萬,占總人口的12.8%。
瀍河回族區區位交通便利。隴海、焦枝鐵路于此形成十字交叉,洛陽北站是焦枝鐵路上最大的編組站。二廣高速、邙嶺大道在此縱橫交匯,市區主干道中州路、九都路、瀍澗大道橫貫全境,城市東出入口(二廣高速瀍河站)是進出市區的重要通道,洛陽地鐵1號線貫穿全區。
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曾是周、漢、魏晉、隋唐等朝代的京畿重地,留下了較為豐富的歷史遺跡和人文資源。道家至尊老子于此建有宅院,文圣孔子曾至此入周問禮,隋唐時期最大的糧倉——回洛倉、含嘉倉,宋太祖趙匡胤出生地夾馬營、東漢曹操點兵的九龍臺、銅駝暮雨、瀍壑朱櫻等具有較高的文化研究及利用價值。洛陽民俗博物館(潞澤會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原地區最大的民俗專題性博物館,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廟會深受中外游客青睞。
衛生教育資源豐富。共有各類醫院13所(三級醫院3所),洛陽正骨醫院是全國最大的中醫骨科治療中心。“洛陽正骨”是全國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龍門石窟、洛陽牡丹、洛陽水席并稱“洛陽四絕”。全區共有各類中等以上專業院校和科研機構2所,中小學21所,其中民族學校4所。
商貿物流潛力較大。全區各類商貿企業3000余家。區內汽車貿易、建材家居、重型機械、農副產品等大型專業市場初具規模,洛陽名車苑建成74個4S店,汽車銷售占全市市場份額70%以上,是豫西地區最大的名優轎車集散地。通河農副產品物流園入住商戶1600余家,日均成交額達2000萬元以上,被省商務廳確定為“河南省農副產品配送示范基地”。健康、養老、文化等新興產業發展也比較迅速,悅華臺、大同養老山莊、大北門文化創意園等一大批重點項目推進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