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瑪縣位于大興安嶺東麓,黑龍江上游西南岸,西部和北部與新林區、塔河縣毗鄰,南部與黑河市愛輝區、嫩江市接壤,東部與俄羅斯施馬諾夫斯克市、斯沃搏德內市和馬格達加奇區隔江相望.
對俄邊境線長達371公里,是全省對俄邊境線最長的縣份,縣城呼瑪鎮是黑龍江上游唯一坐落在江畔的縣級市鎮,1992年被國務院批準為一類客貨口岸.
1914年設立縣治,稱呼瑪縣。
1946年8月解放建立縣人民政府,隸屬黑河行署,1969年劃歸大興安嶺地區。
全縣總面積原為64228平方公里,1964年大興安嶺林業開始建設會戰,相繼在境內的新林、塔河建立林業局(區),1981年析置出塔河、漠河兩縣,總共劃出面積49893平方公里。
目前,呼瑪縣總面積為14335平方公里,轄6鄉2鎮54個行政村,即:呼瑪鎮、韓家園鎮、三卡鄉、北疆鄉、金山鄉、興華鄉、白銀納鄂倫春族鄉、鷗浦鄉。
鄉鎮中白銀納鄉是鄂倫春民族鄉。
呼瑪縣資源豐富。
現有耕地112.8萬畝,林緣草地和天然草場338.9萬畝,理論載畜量65萬個綿羊單位或13萬個牛單位。
縣屬林地25萬公頃,木材蓄積8000萬立方米。
境內野生漿果、山野菜、食用菌、中草藥等野生植物上千種,正在得到有序開發利用。
呼瑪縣境內生態環境良好,獨特的大冰雪、大界江、古戰場、古驛站、少數民族風情等自然和人文景觀,使這里成為現代人找冷、找奇、找純、找凈的理想之地,生態旅游已逐漸發展為新興產業。
黑龍江、嫩江兩大水系貫穿呼瑪縣境,較大河流有39條,其中黑龍江上游一級支流呼瑪河梯級開發正在有序推進。
呼瑪縣縣域經濟過去始終以黃金、林業、農業為三大支柱產業。
自從木材、砂金實施全面停伐禁采后,縣委縣政府及時調整發展思路,著力轉變增長方式,提出并全面實施了“生態建設立源、三農工作固本、產業體系立縣、財源建設興業、招商引資強基、特色經濟富民、建設新型農村、構建和諧呼瑪”的發展思路,確立了把呼瑪建設成為大興安嶺地區經濟強縣的奮斗目標。
過去五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