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絡安全形勢變化和工作需要,進 (略) 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和 (略) 絡安全事件應對能力, (略) 網絡安全應急支撐隊#力量, (略) 網絡安全檢查等工作,依據《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 (略) 信辦 (略) 絡安全應急服務支撐單位遴選工作。
一、遴選說明
(略) 網絡安全應急服務支撐單位遴選工作每兩年開展一次,重點選 (略) 絡信息安全領域技術實力強、社會責任感強、有意愿并能有 (略) 委網 (略) 絡安全工作的單位。本次遴選服務期限為2025—2026年,入選 (略) 委網信辦的統一指導協調下, (略) 絡安全監 (略) 絡安全事 (略) 置工作, (略) 網絡安全工作專業化、規范化, (略) 網絡安全工作水平。
在雙方合作期內,支撐單位應本著“ (略) 場運作互為補充,權利與義務高度一致”的原則,在充分享有規定權利的同時,切實履行承諾義務(詳見附件“支撐單位權利與義務”)。
二、遴選要求
在網絡安全領域具備一定綜合實力和技術優勢、能 (略) 網絡安全應急工作的單位。
1.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有相關部門頒發的合法經營資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 (略) 網絡安全服務。
2.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資信良好,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無不良記錄。參與技術支撐的工作人員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及主要業務、技術人員無犯罪記錄。
3.組織管理結構和監管體系清晰明確,業績良好,有較為突出的技術實力或業務特長,有較強社會責任感。
4.注冊資金在#元人民幣以上,在網絡安全領域有2年以上從業時間,經營狀況良好。
5.擁有相對穩定的技術隊#, (略) 絡安全技術人員應不少于10人,具備行業認 (略) 、網絡安全等技術認證資質的人員不少于4人;至 (略) 絡安全領域有突出的技術實力或業務特長,近3年有相關項目經驗和案例不少于2個,項目金額不低于#元人民幣。
6.提供7×24小 (略) 理聯系方式、支持崗位及相應人員,具有實 (略) 理服務必須的認證資質、工作環境、實驗環境、設備工具及其他必要的技術和保障措施。
7. (略) 或分支機構不得同時提交申請。
8.填報的材料真實有效,不得弄虛作假。
具備以下條件的有優先選拔權:
1. (略) 委網信辦有過支撐工作的單位。
2. (略) 內設有固定的辦事機構, (略) 絡安全技術人員不少于2人。
3.能定期指派 (略) 委網信辦提供現場支撐。
三、遴選流程
1.接受申請材料(截至2月26日)
申請單位需按要求準備申請資料,具體填寫要求詳見附件“ (略) 委網信辦支撐單位申請書”,所提供信息必須客觀、真實,且不得涉及國家秘密。 (略) 信辦承諾將對申請單位所提交的涉及商業秘密的材料予以嚴格保密。
申請書提交方式為準備申請書電子版和紙質版各一份,*@*63.COM,文檔命名方式為“申請單位名稱- (略) 委網信辦支撐單位申請書”。紙質版須按要求打印、裝訂成冊、編目并蓋章,二者內容須完全一致, (略) 委網信辦。
2.資料評審(截至3月5日)
(略) 委網信辦聯合業內專家對各單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確定入選單位。
3.公布選拔結果(3月中旬)
(略) 委網信 (略) 絡公布入選支撐單位名單。
聯 系 人:張迪 趙志濱
聯系電話:0316—#
聯系地址: (略) 民服務中心8號樓213室
附件:1.支撐單位權利與義務
2. (略) 委網信辦支撐單位遴選申請書
(略) 委網信辦
2025年2月12日
附件1
支撐單位權利與義務
在雙方合作期內,支撐單位應本著“ (略) 場運作互為補充,權利與義務高度一致”的原則,在充分享有規定權利的同時,切實履行承諾的義務。
支撐單位權利
支撐單位在證書有效期限內享有以下權利:
(一) 在商務宣傳、項目投標時對“ (略) 委網信辦合作支撐單位”稱號的使用權;
(二) 優 (略) (略) 絡安全課題、項目或專項工作;
(三) (略) 委網信辦成功合作案例的宣傳權;
(四) 優 (略) 委網信辦組織的交流活動;
(五) (略) 委網信辦優先推薦政府和重要信息系統部門、企事 (略) 絡安全服務工作;
(六) 優 (略) 委網信辦開展的安全評估、安全檢查和應急支撐等項目。
支撐單位義務
支撐單位在證書有效期限內需履行以下義務:
(一) 嚴格遵守國家保密相關法律法規、 (略) 委網信辦和所涉及單位的保密管理制度、規定和要求;
(二) 嚴 (略) (略) 絡安全工作有關規定、規范和要求, (略) 委網信辦對本單位應急服務支撐工作的指導和管理;
(三) 積 (略) 委網信辦工作,按 (略) 絡安全信息報送、安全評估、 (略) 置及其它工作,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四) (略) 委網信辦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科研項目研究、申請等;
(五) (略) 絡安全事件后,特別是影響范圍廣、危害嚴重的事件,第一 (略) 委網信辦報告,并提供所掌握的數據和信息;
(六) 發生較大及 (略) 絡安全事件后, (略) 委網信辦的協調和指導,充分發揮自身技術能力,配合開展事 (略) 置工作,提供公益性 (略) 理服務;
(七) 明確工作聯系機制和聯系人,保持7×24小時聯系暢通,發生變更時及時告知;
(八) 積極履行申請時提交的合作支撐計劃,按要求提交應急服務支撐工作報告,包括但不限于:以支撐單位名義開展的投標及商務宣傳、市場活動、安全服務情況; (略) (略) 絡安全工作的支撐情況、網絡安全應急工作典型案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