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項目環評文件擬審批信息公開表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及信息公開要求,經審議,我局擬對以下項目環評報告表作出審批意見,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 聯系電話:0872-412****6386;傳 真:0872-412****2347電子信箱:*@*63.com | |||||
項目名稱 | 鶴慶集中共享儲能項目 | 建設地點 | 鶴慶縣金墩鄉邑頭村 | 建設單位 | 華電(云南) (略) |
環評文件類型 | 報告表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昆明 (略) | ||
項目概況 | |||||
項目擬規劃總容量為300MW/600MWh,一期建成。配套建設1座220kV升壓站,設置1臺主變,主變容量300MVA。擬采用磷酸鐵鋰電池儲能技術,本項目共有兩種標準儲能單元組成。以5MW/10MWh為一個標準儲能單元,每個標準儲能單元含2套5MWh液冷電池預制艙和1套5MW升壓變流艙,通過35k (略) 匯集至升壓站。本項目共由60套5MW/10MWh儲能單元組成。實際建設容量為300MW/600MWh。項目投資:項目總投資#萬元,其中環保投資#元,占總投資的0.11%。 | |||||
項目主要環境影響 | |||||
施工期:產生的廢氣為施工揚塵和施工機械燃油廢氣。施工期廢水主要為施工廢水、少量生活污水和暴雨地表徑流。施工噪聲主要來源于機械噪聲和車輛運輸噪聲。施工期的固體廢物主要是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土石方、建筑垃圾、廢棄設備零件等。 | |||||
項目預防及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揚塵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時合理開挖、科學回填場地等; (2)制定科學的施工計劃,從加強施工管理著手,提倡文明施工。施工過程中,加強對施工現場和物料運輸的管理,在施工工地四周設置硬質圍擋, (略) 清潔,管控料堆和渣土堆放,防治揚塵污染,汽車運輸的粉狀材料表面加蓋篷布、采取封閉運輸; (3)儲能電站施工應集中配置或使用商品混凝土,然后用罐裝車運至施工點進行澆筑,避免因混凝土拌制產生揚塵和噪聲;此外,對裸露施工面應定期灑水,減少施工揚塵; (4)施工過程中,對易起塵的臨時堆土等采用密閉式防塵布(網)進行遮蓋,施工面集中且有條件的地方宜采取灑水降塵等有效措施,減少易造成大氣污染的施工作業; (5)施工過程中,建設單位需對裸露地面進行覆蓋;暫時不能開工的建設用地超過三個月的,需進行綠化、鋪裝或者遮蓋。 (6)運輸車輛在經過居民點時,減緩車速。施工車輛在進入施工場地后,需減速行駛,以減少施工場地揚塵,截斷揚塵的擴散途徑。 (7)合理規劃建筑 (略) 線,盡可能避免經過集 (略) 。 2、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生活清洗廢水收 (略) 理后回用 (略) 灑水降塵; (2)施工期施工廢水經 (略) 理后回 (略) 灑水降塵; (3)施工期雨天產生的地表徑流經 (略) 理后暫存,晴天回用 (略) 灑水降塵。 3、施工期聲環境保護措施 (1)優選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并加強設備的運行管理,使其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從源頭上控制施工噪聲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2)優 (略) ,避免在施工現場的同一時間安排大量的高噪聲設備同時使用, (略) 部聲級過高; (3)施工車輛經 (略) 時減緩行駛速度,減少鳴笛; (4)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制定合理的分段施工計劃,施工單位嚴格避開夜間及晝間休息時段施工。如因工藝特殊情況要求,需在夜間施工而產生環境噪聲污染時,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取得相關主管部門的審批,并公告附近居民; (5)在進行工程施工時,應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要求,制定施工計劃,在施工前設置圍墻,嚴格控制施工時間; (6)施工時先設置四周圍墻作為隔聲措施,施工設備盡可能布置在距圍墻 10m以上,圍墻隔聲量滿足15dB(A)以上,確保施工噪聲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的限值要求。 4、施工期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措施 (1)本工程不設棄渣場地,施工場地及時對固體廢物清理清運。 (2)儲能電站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經垃圾收集桶收集后定期清運至指定的生活垃圾臨時堆放點,由環衛部 (略) 理。 (3)儲能電站土石方開挖及時回填,儲能電站剝離表土統一堆放在站內用于后期站內綠化, (略) 或篷布覆蓋、四周設置圍擋等措施,土石方全部回 (略) ,無棄土產生,防止水土流失。 (4)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施工廢料分類集中堆放,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部分及時清運至政府指定合法 (略) 理。 (5)施工機械定時保養,發生故障時需采用拖車等方式運送至修理廠進行維修,嚴禁現場拆解維修作業,避免漏油情況發生。 5、生態環境防治措施 (1)應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安排施工順序,減少臨時占地面積;嚴格按設計占地面積、樣式要求開挖,避免大規模開挖,站內施工時基礎開挖的土石方全部回填,不允 (略) 置;縮小施工作業范圍,施工人員和機械不得 (略) 域外活動。 (2)場地平整、基礎開挖等施工活動應盡量避開雨天,不能避開的應采取臨時攔擋、挖臨時排水溝等措施。 (3)及時做好排水導流工作。在場地內開挖臨時雨水排水溝,在雨水 (略) 設置沉淀池,場地內的雨水徑流經簡 (略) 理后,可回用于施工過程或場地灑水降塵。 (4)工程完工后盡快做好生態環境的恢復工作,以減少生境破壞對野生動物的不利影響。 (5)施工活動避讓沖溝、洼地等兩棲動物的棲息地。 (6)噪聲施工活動避開野生動物活動的高峰期,獸類大多是晨、昏(早晨、黃昏)或夜間外出覓食,正午是休息時間。為了減少工程施工噪聲對野生動物的驚擾,應做好施工方式和時間的計劃,晨、昏和正午盡量避免高噪聲作業,禁止夜間施工。 (7)通過宣傳教育,提高施工人員的保護意識,嚴禁施工人員捕獵野生動物。 二、運營期防治措施 1、運營期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儲能電站綜合樓食堂油煙廢氣經家庭式抽油煙機抽至屋頂排放, (略) (略) 域,環境容量較大,且周圍環境較空曠,油煙廢氣經空氣擴散后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 2、運營期地表水防治措施 本項目采用雨污分流系統,建筑物屋面雨水采用雨水斗收集,通過雨水立管引至地面,排至附近雨水溝。生活污水經一體 (略) (略) 理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2020) (略) 雜用水水 (略) 綠化用水水質標準后用于站內綠化或委托環衛部門定期清運,不外排。儲能電站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污染物簡單,采用小型地埋式一體 (略) (略) 理 (略) 理要求。處理工藝A2/O,處理規模2m3/d,一體 (略) 理設施主要包括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等設備集成,通過厭氧、缺氧、好氧三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和微生物菌群種類的有機配合,能同時具有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 3、運營期噪聲防治措施 (1)主變設備選型時,選擇低噪聲主變,運行期間加強各項電氣設備的運行管理,減少因設備陳舊產生的噪聲; (2)做好變壓器基礎減振降噪措施; (3)定期對站內電氣設備進行檢修,保證主變等設備運行良好。 4、運營期固體廢物防治措施 儲能電站工作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經站內垃圾桶集中收集后,定期清運至垃圾集中收集點交由環衛部 (略) 理。 隔油池油污經收集后 (略) 理能力的單 (略) 置;化糞池、 (略) 理站產生的污泥委托環衛部門采用吸糞車定 (略) 理,不外排。本工 (略) 理產生的污泥量較小,項目位置 (略) 較近,且站址周邊交通便利, (略) 理設施產生的污泥可采用吸糞車定期抽 (略) 理。 廢舊蓄電池需要更換時交廠家直 (略) 理,最終由具 (略) 理資質單位進 (略) 理;廢變壓器油等危險廢物更換后經危廢貯存間收集貯存后,委托具 (略) 理資質單位進 (略) 理。建設單位須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相關技術規范,落實危險廢物的環境管理,包括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 危廢貯存間設置于升壓站東北側,獨立房子,占地面積約20m2,本工程產生的危險廢物較少,且本工程產生的危險廢物及時交由相關資質單 (略) 理,站內儲存時間較短,可滿足危險廢物產生儲存。危廢貯存間遠離生 (略) ,并做 (略) 理措施,危廢貯存間設置需滿足《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要求。 5、運營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對儲能電站內及四周加強植被的撫育和管護; (2)強化對站內工作人員的生態保護意識教育,加強管理,禁止濫采濫伐和捕獵野生動物,避免因此導致的周邊自然植被破壞和野生動物的影響。 6、電磁環境影響防治措施 (1)升壓站主變施工時將站內電器設備接地,站內金屬構件,如吊夾、保護環、保護角、墊片、接頭、螺栓、閘刀片等做到表面光滑,盡量避免毛刺的出現。保證升壓站內高壓設備、建筑物鋼鐵件均接地良好,所有設備導電元件間接觸部位需連接緊密,以減小因接觸不良而產生的火花放電。 (2)做好環境保護設施的維護和運行管理,加強巡查和檢查,保障發揮環境保護作用。定期檢查電器設備,減少設備損壞產生的電磁環境影響。 (3)項目建成后,定期開展環境監測和管理工作,及時了解項目周邊電磁環境狀況,確保站址四周及 (略) 電磁環境滿足相關標準限值要求。 (4)加強對工作人員進行有關電磁環境知識的培訓,加強宣傳教育,以減小電磁場對工作人員的影響。 (5)在站址周邊公眾容易到達 (略) 域內設置電力設施警示和防護指示標識。 | |||||
建設單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關承諾文件 | 建設單位信息公開承諾 |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