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縣十四五中期評估報告
惠安縣人力資源和 (略)
(2023年10月)
十四五以來,我局認真圍繞《惠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要求,立足人社職能,努力推動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根據綱要任務分解,我局主要承擔“促進更充分高質量就業促增收”和“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進展”兩項規劃任務,以及配合做好打造人才高地等工作,現將相關工作截至十四五中期情況匯報如下:
一、規劃實施總體進展情況
(一)促進更充分高質量就業促增收進展:十四五以來,我局在“六穩”“六保”中主動擔當作為,著力擴大就業,就業形勢穩中向好。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人;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490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560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4510人,轉移就業2726人。
一是大力提升優化公共就業服務。 (略) 長“入企探崗”“直播帶崗”崗位推介新模式, (略) 絡直播、微信公眾號、 (略) 等渠道打造多樣化公共就業服務空間。2021年以來線上線下共開展招聘會93場,提供崗位#個。積極開展省級勞務合作,與寧夏 (略) 開展對口幫扶工作,與云南、貴州、四川、江西等勞務大省簽署合作協議,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云走訪” (略) 場供需對接,保障我縣企業用工。今年來全新推出“ (略) ”品牌,構建以就業創業為基點,以“趣緣”為載體,匯聚線上線下學高校畢業生引才十條,引導支持用人單位引進畢業生,引進高水平高校畢業生1187名。積極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幫扶機制,實施三年青年見臺,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開展崗前培訓、技能提升培訓、以工代訓等活動,培訓覆蓋保育員、育嬰員、養老護理員、家政服務員、短視頻直播、農村建筑工匠等多行業,累計培訓#人次,發放職業技能補貼近#元。舉辦各類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代評培養選拔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優秀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務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深入學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各級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深耕人才“港灣計劃”、“涌泉”行動,貫徹落實“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引才聚才”專項,持續優化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做優做強“博士菁英匯”“ (略) ”等引才品牌,吸引和聚集各類人才來惠就業創業,為惠安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制定出臺《惠安縣支持國內外高水平高校畢業生來惠就業創業若干措施》、《加快推進人才集聚助力強產興城的若干措施》、《高層次人才(第六、七層次)認定標準》、《關于開展“涌泉”行動集聚各類人才在惠創業就業的若干措施》,在市“涌泉”行動20條的基礎上疊加6項惠安特色惠才政策,進一步擴增人才政策包裹,完善人才政策體系、服務體系,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全縣新認定省級高層次人才30人、市級高層次人才1218人;培育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6家、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家。 (略) (惠安)人才創享中心、聚龍小鎮人才公寓建設,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激發人才創新活力,人才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呈現數量和質量“雙提升”的良好態勢,人才工作考評連續 (略) 第一檔次。建設“ (略) ”,通過AI+大數據賦能,以集成化、立體化、智能化、開放化形式實現人策、人崗的即時互配。發揮好職稱評價對人才成長的“指揮棒”作用,結合我縣產業人才發展需求,成立惠安縣工藝美術初級職稱評審委員會, (略) 公有工藝美術職稱評審機構空白;在非公系列職稱中增設服裝、食品、化工評審,拓展評審專業范圍;積極承接中級職稱評審下放政策, (略) 首個爭取到工程技術中級職稱縣級自主評審的縣份。 (略) ,開展技能大師和工作室評選活動,發揮技能大師“傳幫帶”作用。強化培育載體建設,目前我縣擁有職業培訓機構10家,技工學校3所,縣屬技工學校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略) 一半,加快各技工學校擴建和內涵建設,促成校企合作項目數十個,3所技校總投資近10億元。
五是全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加強根治欠薪源頭整治,深入貫徹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切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2021年以來 (略) 理欠薪等案件318件,涉及勞動者949人,追發勞動者工資待遇1175.#元,對15家嚴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用人單位進 (略) 罰。全縣未發生影響面大的欠薪事件和極端事件, (略) 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考核中,我縣已連續四年(2018-2021,考核時間為所評年度的后一年,2023對2022年的考核結果未出)被評為A級,在2023年“雷霆清零·百日攻堅”專項行動中 (略) 第一檔,根治欠薪工作經 (略) 作典型發言。強化在建項目重點治理,指導督促全縣所有工程建設領域在建項目按規定實施實名制考勤、設立農民工工資專戶、足額繳納工資保證金,在建項目制度落實情況評分 (略) 前列。深化“無欠薪項目部”創建,我縣惠女至菱溪、黃塘引調水工程C1標段和匹克奧林華庭二期項目 (略) 首批“無欠薪標桿項目”。推進守法誠信體系建設, (略) 場主體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情況,開展勞動保障守法誠信等級評價,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并將信用動態廣泛運用到企業招投標、榮譽稱號評選等多個領域, (略) 場主體更加主動落實相關制度,充分營造“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的社會氛圍。不斷提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效能,運用多元化解機制,充分發揮勞動關系三方四部門工作合力,多方面、多層次、多渠道預防和化解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021年以來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823件,涉及金額4562.#元。實施勞動關系“和諧同行”能力提升行動,2022年在快餐配送行業開展集體協商, (略) 外賣行業集體協商“零”突破。2023年,整合工傷認定、勞動監察、勞動人事爭議仲裁三大業務模塊,打造勞動維權“一站式”服務專窗,推動勞動維權一窗受理,勞動糾紛合力化解,提升維權時效。推廣落實“福建智慧調解仲裁”信息系統, (略) 首個建成標準化數字仲裁庭的縣級單位,提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數字化戰斗能力,便企便民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二)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進展: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提高養老待遇水平。“十四五”以來我縣城鄉居民擴面參保2542人,參保人數已達45.#人,參保率99.24%,目前享受居民養老待遇的有10.#人,發放城鄉居民養老金12.529億元。落實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的正常調整機制,推動我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十四五”期間已連續三次提標,從2021年167元/月提高至今年187元/月。發揮政策兜底功能,期間為3.#名特殊困難人員(低保、特困、重殘、輕殘、優撫、計生困難戶等)代繳保費#元,保障基本民生。持續推進企業職工參保擴面工作,不斷提升保障覆蓋面。持續推進企業職工參保擴面工作,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人數達#人,累計擴面#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達#人,累計擴面#人,參加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人,累計擴面#人。嚴格執行社會保險待遇核定、發放相關制度,確保各項待遇及時、準確、安全、高效發放,共計發放企業職工養老待遇#.#元、工傷保險待遇5841.#元、失業保險待遇2727.#元,落實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每年上調機制,人均養老金提高至2489元/月。持續加強社保基金風險防控,強化疑點數據比對排查,累計追回各類冒領多領養老金#元,筑牢基金“防火墻”,守好百姓養老錢。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和風險挑戰
一是存在結構性缺工,創業帶動就業作用機制發揮不夠充分。我縣與傳統勞動力輸出大省薪資水平優勢逐漸縮小,我縣產業迭代尚未完成,新興產業規模還不足以吸收大量群體就業, (略) 場技能人才嚴重緊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就業矛盾仍然存在。創業群體規模不夠大,創業熱情還有待提升,創業幫扶政策精準性和力度有待提高。二是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還有待完善。民營中小微企業社保繳納與經營負擔矛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繳交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仍然存在。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基金運行壓力將持續加大。
三、進一步推進規劃實施做法
十四五后階段,我局將繼續提高政治站位,突出重點,打造亮點,用實打實的工作舉措提升經濟社會服水平,為我縣順利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貢獻人社力量。全面客觀辯證認識人口形勢的變化及其影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落腳點,全方位推進社會民生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繼續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建設 (略) ,建立零工求職登記和用工需求信息庫,補齊基層就業服務短板。加快建設我縣人力資源數字經濟產業園,提升完善我縣專業人資服務水平,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力爭“十四五”期間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人。強化技能人才培育機制,推動技工學校擴建和內涵發展,不斷拓展產教融合實踐、提升融合實效,為我縣產業發展打造技能人才儲備庫。積極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工作,堅持應保盡保,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繼續維持在99%以上,深入實施企業職工社保擴面工作,持續開展社會保障等政策宣貫活動,聚焦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等重點群體精準施策,把更多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織密 (略)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2.#人。進一步建立健全社保基金運行監督機制,開展為期三年的社保基金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筑牢社保 (略) ,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養命錢”。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