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批意見: 青環管(2024)34號
青陽縣 (略) :
你公司報來的《青陽縣 (略) 非礦加工生產線綠色發展技改提升及產業延伸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以下簡稱《報告表》)等材料收悉。經審查,同意批準該報告表。現批復如下:
一、本項目建設單位為青陽縣 (略) ,項目建設地點為青陽縣新河鎮十里崗村,擬投資5296.*元。本次技改項目不新增土地、不擴張產能,主要對公司現有的重鈣普粉加工生產線工藝及裝備進行技改提升,增添延伸加工生產線;淘汰目前使用的4套老版雷蒙磨生產系統,重新購置安裝4套電機能效級別高、能耗更低、污染更少、噪音更小的環輥磨生產系統,產品檔次從原來的325目提升到800-2000目;新增3條復合攪拌生產線,對環輥磨生產的800-2000目的產品進行延伸加工,生產加工新型環保的裝飾裝修復合新材料。利用公司現有土地,重 (略) 原料封 (略) 、生 (略) 、成 (略) ,規范化 (略) 沉淀池、雨水收集池、封閉式固廢收貯點,配套環保降塵設施、消防設施、公共衛生設 (略) 綠化及亮化、安防等公用輔助工程。技改完成后,可形成年產*噸超細重鈣粉、*噸鈣基復合新材料的生產能力。青陽縣科技工 (略) 于2024年8月7日(首次備案時間為2023年9月12日)以青科經信技改〔2023〕36號文對青陽縣 (略) 非礦加工生產線綠色發展技改提升及產業延伸項目予以立項備案,項目代碼:2309-*-07-02-*。
二、原則同意《報告表》的技術評審意見和環境影響評價總體結論,你公司應嚴格按照《報告表》中所列項目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環境保護措施開展建設和運營。
三、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1、加強全廠廢氣收集、處理系統設計、建設和維護管理。項目應確 (略) 域環境空氣質量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及其修改單中的二級標準限值;破碎粉塵經密閉罩+覆膜式布袋除塵 (略) 理后通過15m高排氣筒(DA001、DA002)排放;篩分粉塵經密閉罩+覆膜式布袋除塵 (略) 理后通過15m高排氣筒(DA002)排放;收集器粉塵經管道+覆膜式布袋除塵 (略) 理后通過15m高排氣筒(DA001、DA003)排放;超細重鈣粉儲存廢氣經管道+覆膜式布袋 (略) 理后通過15m高排氣筒(DA001)排放;超細重鈣粉包裝粉塵經封閉+集氣罩收集、覆膜式布袋 (略) 理后通過15m高排氣筒(DA001)排放;輔料投料粉塵經集氣罩+覆膜式布袋除塵 (略) 理后通過15m高排氣筒(DA003)排放;水泥儲存粉塵經管道+覆膜式布袋 (略) 理后通過15m高排氣筒(DA003)排放;混合粉塵經管道+覆膜式布袋除塵 (略) 理后通過15m高排氣筒(DA003)排放;鈣基復合新材料儲存廢氣經管道+覆膜式布袋 (略) 理后通過15m高排氣筒排放(DA003);鈣基復合新材料包裝粉塵經封閉+集氣罩收集、覆膜式布袋 (略) 理后,通過15m高排氣筒(DA003)排放。原料堆棚、原料上料工序均設置水噴淋裝置。本項目超細重鈣粉和鈣基復合材料生產線產生的顆粒物有組織排放參照安徽省地方標準《水泥工業大氣污染排放標準》(DB34/3576-2020)表1“散裝水泥中轉站及水泥制品生產”最高允許排放濃度限值要求執行。廠界顆粒物無組織排放參照安徽省地方標準《水泥工業大氣污染排放標準》(DB34/3576-2020)表2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排放限值要求執行。
2、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分類收集、 (略) 理”的原則設計、建設和 (略) 供排水系統。項目運營期排放廢水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經隔油池、 (略) 理后達 (略) 理站接管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三級標準后接管,送至新河 (略) (略) 理。
3、優先選用低噪聲設備, (略) 平面布置,合理布置高噪聲設備,對高噪聲設備采取基礎減振、隔聲、消聲等降噪措施,高噪聲設備盡可能遠離噪聲敏感點,項目應避免夜間生產和運輸。確保緊鄰G318國道廠界噪聲達《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中的4類標準要求、其余廠界噪聲達《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中的2類標準要求。
4、固 (略) 理處置應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對固體廢物的產生、運輸、貯存、 (略) 置實施全過程控制。一般工業固廢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中的有關規定;危險廢物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中的標準要求。一般固廢做到分類收集,合理暫存,定期綜 (略) 理; (略) 設垃圾桶,生活垃圾經收集后交由環衛部 (略) 理;廢包裝材料收集后外售綜合利用,除塵器收塵灰回用于生產;危險廢物為廢機油、廢機油桶、廢含油抹布等,按照規范要求設立危廢庫, (略) 內暫存危廢庫后委托有相 (略) 理資質 (略) 置。固廢的收集和運輸過程中做好防范工作,防止發生二次污染。
四、項目在建設和運營中應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項目日常環境管理和環境風險防范。公司應建立健全包括環境風險預防在內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規章制度,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設置專門環保管理機構,落實專職環保技術人員并加強能力培訓;強化污染防治設施日常運行管理,規范設置排污口;污染防治設施運行記錄應真實、有效、及時;按照規范制定企業自行監測方案,配備必要的環境監測儀器設備或委托有資質單位開展自行監測;定期發布企業環境信息并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加強各類原輔材料運輸、貯存、使用過程中的管理。加強重點環保設備設施安全生產管理,粉塵治理等環保設備設施啟動、停運、檢修或改(擴)建時,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相關要求。
2、嚴格落實環境防護距離和總量控制要求。應關注環境防護距離范圍內環境敏感建筑變化,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做好規劃控制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為煙(粉)塵不超過2.073噸/年。
五、按照《排污許可管理條例》和《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規定的相關要求申請辦理《排污許可證》,將《報告表》中各項環境保護措施、污染物排放清單及其他有關內容載入排污許可證;項目未取得《排污許可證》前不得投入試生產或試運行。
六、項目要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項目建成后,投入試生 (略) 報備,正式投產前,應按照規定開展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產。
公 章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