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略) 技改擴能、超細粒鈦回收項目
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報批前公示
《 (略) (略) 技改擴能、超細粒鈦回收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已編制完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現向社會公眾公開征求意見,公示如下:
一、建設項目情況簡述
建設項目名稱: (略) (略) 技改擴能、超細粒鈦回收項目
建設單位: (略) (略)
建設地點: (略) 東區高新技術 (略) 高粱坪工業園內
建設性質:擴建
工程總投資:*元
建設內容及規模:在原*噸鐵精礦/年,*噸鈦精礦/年的產能基礎上,新增*噸/年鐵精礦、*噸鈦精礦/年的產能,同時新增尾礦超細粒度回收鈦的工藝,年產*噸超細粒鈦精礦。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概述
1、大氣污染物
運營期大氣污染物主要為堆場揚塵、破碎篩分粉塵、高壓輥磨及干拋尾粉塵、烘干機廢氣、鈦中礦干選生產線冷卻磁選及包裝粉塵、交通運輸揚塵等。
2、水污染物
運營期水污染物主要為洗選廢水、噴淋除塵廢水、車輛沖洗廢水和生活污水。
3、固體廢物
運營期固廢主要為尾礦、除塵清灰、更換的廢襯板、廢螺旋片、廢鋼球、沉淀池污泥、廢潤滑油、含油廢手套和棉紗、化驗室廢液、廢紫外線燈管、生活垃圾等。
4、噪聲
營運期噪聲源主要為設備運行噪聲。
三、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的要點
1、大氣治理措施
項目堆場顆粒物通過設置射霧器(高壓噴槍)+霧化噴咀、封閉堆場阻滯沉降等措施控制后達標排放;項目鐵精礦生產線破碎篩分工序有組織顆粒物經1#布袋 (略) 理后,由15m高排氣筒(DA002)排放;高壓輥磨、干拋尾工序顆粒物經2#布袋 (略) 理后,由15m高排氣筒(DA003)排放;鈦精礦生產線烘干機廢氣經1套3#布袋除塵器+水浴除塵器(堿液噴淋) (略) 理后,由20m高排氣筒(DA001)排放;鈦精礦干選生產線冷卻、篩分及中轉顆粒物經4#布袋 (略) 理后,由15m高排氣筒(DA004)排放;干磁選、包裝及中轉顆粒物經5#布袋 (略) 理后,由15m高排氣筒(DA005)排放;生產工序產生的無組織廢氣通過廠房縱深沉降后,經大氣稀釋擴散。交通運輸揚塵通過灑水、清掃以及對 (略) 的車輛進行沖洗進行控制。
2、廢水治理措施
項目尾礦漿經管道送豐源尾礦庫,尾礦濃縮池底流通過尾礦輸送管道送至豐源尾礦庫澄清后,再通過回水輸送管道 (略) 高位水池作為選礦用水循環使用;堆場滲濾水經滲濾水收集管道引流進入尾礦濃縮池,再經泵+管道泵至高位水池回用于選礦;脫硫廢水經脫硫噴淋塔底部設置的脫硫廢水收集池收集后,重復利用;冷卻筒冷卻廢水中定期更換水直接 (略) 道路控塵用水,其余冷卻廢水經冷卻水池收集冷卻后,循環利用;洗車廢水經車 (略) 底部設置的廢水收集地溝引流至洗車廢水沉淀池收集后,泵至尾礦濃縮 (略) 理后作為選礦用水;生活污水經化糞池+一體 (略) (略) 理,再經紫外線消毒后,作為選礦用水。
生活污水利舊選廠已有的化糞池+一體 (略) 理裝置(紫外線消毒)處理后,作為洗選用水。
綜上,本項目廢水均得到了綜合利用,無廢水外排。
3、固廢治理措施
尾礦尾礦進 (略) 理系統(斜板濃縮池+高梯度磁選機掃選)處理后,掃選出的精礦返回鐵精礦生產線作為生產原料使用;掃選后的尾礦進入尾礦輸送管道,全部送至豐源尾礦庫堆存。豐源尾礦庫滿容后,尾礦送至弘亦干堆場堆放。
沉淀池池底污泥經打撈晾曬后返回生產工序,作為生產原料。除塵清灰經人工用覆膜編織袋收集后,返回生產工序,作為生產原料。更換的廢襯板、廢鋼球,出售至廢品收購站。危廢(廢潤滑油、廢油桶、化驗室廢液、含油手套和棉紗、廢紫外線燈管)經分類收集后,分類暫存于危廢暫存間,定期交由中節能(攀枝花) (略) 運輸、處置。
生活垃圾經垃圾桶收集后,送指定地點,由環衛部門統 (略) 置。
4、噪聲治理措施
項目噪聲通過采取廠房隔聲、加設減震裝置、廠房隔聲等環保措施后,再經距離衰減后,可實現廠界達標。
四、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要點
項目的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當地產業發展導向,選址 (略) 規劃。項 (略) 域內無重大環境制約要素,環境質量現狀良好。項目貫徹了“清潔生產”“總量控制”和“達標排放”原則,采取的污染物治理方案均技術可行,措施有效。工程實施后對環境影響小,基本維持當地環境質量現狀級別。只要嚴格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和工程設計提出的環保對策措施,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確保項目產生的污染物達標排放,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而言,本項 (略) 東區高新技術 (略) 高 (略) 內進行建設是可行的。
五、公眾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眾認為必要時向建設單位或者其委托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索取補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可以信函、傳真、電子郵件或其他方式到我單位咨詢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相關信息,索取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簡本及相關資料。期限均為本公示起10個工作日內。聯系方式如下:
(三)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名稱及聯系方式
(1)環評編制單位聯系方式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四川 (略)
通訊地址: (略) 東區人民街29-41號四層
聯系人:張工
聯系電話:*
郵箱:*@*q.com
郵編:*
(2)建設單位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 (略) (略)
通訊地址: (略) 高新技術 (略) 高梁坪工業園
聯系人:李先生
聯系電話:*
郵箱:*@*q.com
郵編:*
六、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項目所在地周邊受影響范圍內的人群、在本地工作的人群以及關心本項目建設的其他公眾。
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對本項目報告書內容的意見和建議;對本報告提出的環境減緩措施的意見和建議;對本報告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意見。
七、征求公眾意見的具體形式
(略) 站提交、向指定地址發送電子郵件、電話、傳真、信函或者面談等方式發表關于該項目及環評工作的意見和看法。
八、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至本公示起10個工作日內。
附件: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