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建設生態、開放、活力、精致的現代化高品質新濰坊,推進城市新舊動能轉型發展,市自然 (略) 委托中國建 (略) 和山東建大建筑規 (略) 聯合編制了《 (略) 城區休閑體系概念規劃(含中央休閑區核心區實施規劃)》。該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為落實城鄉規劃的民主決策、 (略) 會監督體制,增加規劃的公開性、透明性,確保規劃方案更加科學、規范,現對規劃方案進行公示,歡迎廣大市民積極獻言獻策。
聯系電話: *** ,電子郵箱: @@@ ***
征求意見日期:2020年12月24日-1月4日
濰坊新一輪城市發展重點聚焦“ (略) ”,城市結構由東西單一結構向東西、南北十字結構轉變。積極推進中央休閑區建設,對濰坊進入現代化城市的轉型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在此背景下,濰坊中央休閑區將集中發展休閑產業,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和服務能級,打造現代化城市標志區域和城市文化展示窗口。
規劃范圍
1、中心城區休閑體系概念規劃范圍
中心城區及其周邊區域,規劃范圍約200平方公里。
2、中央休閑區城市設計范圍
中央休閑區規劃范 (略) 、 (略) ,南至勝利西街、健康西街, (略) ,北至福壽街,規劃面積約3.79平方公里。
3、四個重要節點范圍
節點一:東大街 (略) 特色化提升改造項目,規劃總長度約1100米;
節點二:通濟門街、后所街等街區改造提升項目,規劃總長度約1400米;
節點三:原漁人碼頭地塊規劃設計項目,規劃面積 *** 公頃;
節點四:杜家莊地塊改造規劃設計項目,規劃面積 *** 公頃。
中心城區休閑體系概念規劃
1、 規劃定位與目標
規劃提出引領水綠交織的生態休閑之城、開創數據支撐的智慧休閑之城、展現特色魅力的文化休閑之城的總體定位,最終打造成環渤海品質休閑示范城市的總體目標。
2、 (略)
以“綠色生態、多元活力、文化慢游、智慧共享、品質生活”五大理念為宗旨,重構濰坊休 (略) ,形成“一核、五心、一軸、一環、三帶、多節點”的城市休閑空間體系結構。“一核”指城市中央休閑服務核;“五心”指中 (略) 、中 (略) 、市 (略) 、南 (略) 、奧 (略) ;“一軸”指白浪河城市印象休閑軸;“一環”指城市郊野生態休閑環; “三帶”指虞河城市生態休閑帶、青銀高速生態休閑 (略) 生態休閑帶;“多節點”指建設多個城市休閑節點。
3、休閑體系建設
規劃濰坊休閑體系建設主要包括休閑空間、休閑產業、休閑服務、休閑交通四大板塊。
(1)均衡宜人的休閑空間
規劃以水為脈,以綠為基,廊道串聯,構建城市藍綠體系;依托大于河濕地公園、浮煙山森林公園、城市郊野公園等,構建一條城市郊野生態休閑環;通過劃分特色休閑主題區、疏通濱水慢行健康道、建設濱 (略) 、做亮濱河“燈光”秀,建設白浪河城市印象功能軸,激發城市活力;構建“城市公園-社區公園-街區公園”三級公園體系,創建連續均衡的生態城市。
(2)活力四射的休閑產業
形成以文化休閑和旅游休閑為主體產業,以休閑農業、休閑商業、休閑康養、休閑體育、休閑會展為支撐產業,以休閑工業、休閑運輸、信息、中介、地產為支撐產業,構建“255”的產業體系,整合歷史、人文、自然資源等要素,規劃8條特色 (略) 。
(3)便捷豐富的休閑服務
通過構建六大特色主題休閑核心,建設“城市級-社區級-街區級”三級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均衡的服務網絡,針對老舊小區實施補短板行動,構 (略) 區配套服務體系,配建3分鐘、5分鐘、15分鐘三級生活圈服務設施,建設便捷、高效、富有 (略) 區;推動市域文體設 (略) , (略) 城區核心吸引力。
(4)智慧閑適的休閑交通
通過 (略) 系統, (略) 網密度,創建高效互通的交通體系;并結合 (略) 點,建設智慧共享、連通城市街區的慢行交通環;構建“區域綠道、城市綠道、社區綠道”三級林蔭道體系升級城市綠色基底。
中央休閑區城市設計
1、目標定位
城市休閑經濟新標桿,文化動能培育主引擎。
2、規劃總體構思
龜蛇兩廂依白浪,一脈三軸聯四坊。五心閃耀領休閑,綠廊織錦映紙鳶。
3、規劃策略
聚勢—空間形態重塑,理脈—公共空間整合,疏路—城市交通優化,興業—產業活力注入。
4、 (略)
規劃范圍內總用地面積為 *** 公頃,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 *** 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 *** %;非建設用地面積為 *** 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6.40%。
5、空間形態設計
將白浪河作為生態基底脈絡,依托跨越兩岸的三條東西活力動線,以核心區內十笏園、世紀泰華、中百、站前商業和輕紡城五大核心商圈為載體,形成“龜蛇相望,綠廊串聯,三軸一脈,五心四坊”的規劃空間結構。對白浪河兩岸建筑界面、高度、景觀、燈光等要素進行優化設計,構建城市豐富的天際景觀線,營造水城共生的城市新形象。
6、公共空間整合
結合白浪河城市休閑景觀帶,通過綠化空間兩側延伸,形成“城市葉脈”的藍綠骨架,塑造城市生態本底,打造親切宜人的城市生活圈,增強城市活力。對基地及周邊重要文化節點進行梳理,將城市重要節點有機串聯,打造主題多
樣的城市 (略) 。
7、城市交通優化
對片 (略) 進行梳理,保護傳統的街巷空間, (略) 。在延 (略) 網的基礎上, (略) 線性進行優化升級。依托城市開放空間、生態綠地,構建開敞安全的城市慢行感知系統,倡導城市綠色出行。
8、產業活力注入
以泰華商圈及周邊區域為核心,以白浪河兩岸沿線為發展軸帶,聚集,提煉和總結形成五大功能片區,總體構建“一心一軸五片區”的 (略) 。一心:泰華中百核心區,一軸:白浪河中央休閑軸,五片區:歷史文旅片區、活力商業片區、精品商業片區、站前商務片區、工業文創片區。
9、特色風貌引導
建筑風貌引導:對規劃范圍內商務辦公類、住宅類、文化類及歷史類建筑進行風格、色彩、建筑材料引導要求。
廊道控制:結合城市開放空間,對河岸型廊道、綠地型廊道進行梳理,構建廊道控制體系。
天際線控制:對規劃 (略) 、 (略) 、 (略) 、健康西街、福壽西街、 (略) 、 (略) 、白浪河、勝利西街重要天際線界面進行控制。
10、城市設計導則
街坊開發、有序推進。以街坊為單位,制定城市設計開發圖則,指導未來城市建設。
對現狀建成度較高的地塊,主要包括龜城片區、蛇城片區和風箏廣場地塊,制定城市設計開發引導圖則。
對站北商務區、小商品城片區和輕紡城片區,制定城市設計開發控制圖則和引導圖則。
11、設計實施
實施項目庫:結合現狀和新建項目要求,針對規劃范圍內形象提升類、生態建設類、道路疏通類、精品打造類、社區提升類五大類項目類型,制定中央休閑區核心區實施項目庫,對建設內容、建設年限提出建設指引,作為下步中央休閑區城市建設的工作抓手。
重要節點方案設計
1、節點一:東大街 (略) 特色化提升改造
街道定位:文化街區·古韻休閑
設計策略
優交通:采取人車分離、機非混行的方式,雙向兩車道,并在機動車道兩側各留1.5-2.5m的連續人行道;街道邊角零星地,采用生態停車、立體停車等方式設置停車場地。
理空間:挖掘微小公共空間,增加惠民便民空間;體現古城墻等老城文化,營造豐富景觀;打開圍墻限制欄桿,營造開放共享、 (略) 空間。
活業態:與十笏園片區業態協調發展,滿足居民生活與文旅需求;對原有業態保留提升,引導新業態有序開展;鼓勵沿街住宅首層開放。
塑界面:通過設置統一的裝飾構件、層間裝飾面板及出挑遮陽檐口、空調安裝位、秩序排布城市家具等措施,統一片區風格,營造首層商業氛圍。
2、節點二:通濟門街- (略) 提升改造
街區定位:東關印象,時尚休閑
設計策略:
(略) ,打造通濟門商業步行街,梳理現狀交通,加強片 (略) 的連接,增加片區停車設施, (略) 臨時停車位,優化步行空間, (略) 生活屬性,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體驗。
塑空間, (略) 空間,增加街角廣場、街道綠化與休憩設施等公共空間,結合城墻公園帶及通濟門、綠瓦閣等重要歷史節點,塑造豐富多樣的居民 (略) 。
強業態, (略) 兩側現狀業態類型,結合城市周邊 (略) 定位,對街道兩側業態進行整合,優化片區業態結構,提升片區業態品質,打造城市新的商業片區。
優立面,以濰坊民國建筑風格為主,通過對沿街立面進行整治改造,統一店鋪標識、廣告、牌匾等街巷元素,打造 (略) 空間界面,重塑片區歷史記憶。
3、節點三:原漁人碼頭地塊規劃設計
規劃定位:以現代服務業和文化演藝為依托,打造智慧生態宜居宜游的濱水生 (略) 區。
規劃指標:總規劃面積 *** 公頃,凈用地面積 *** 公頃,商業用地占總用地比例30%,容積率1.2,建筑密度21%,綠地率35%,住宅總戶數402戶,停車位住宅區按照戶均1.5輛配備;商業區按照1輛/100㎡配備,工1027個。
(略) :規劃形成“一核、兩軸、一帶、兩區”的空間結構。“一核”指社區公共服務核;“兩軸”橫向生態軸和縱向活力軸;“一帶”指濱水商業休閑帶;“兩區”:高端商業片區 (略) 區。
4、 節點四:杜家莊地塊規劃設計
規劃定位:打造極具濰坊開埠文化和故事場景的魅力街區。
規劃結構:
一軸覽界面:濱河景觀游覽軸結合多條景觀滲透 (略) ,城 (略) 界面盡收眼底。
一環串多區:方案共分七個功能區,通過立體游覽體系形成文化游覽環廊,串聯各個功能區主要開放空間。
一核映多點:以杜家莊原風貌風情和開埠文化為主要文化核心,結合多個功能節點,提升整體片區活力。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