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及信息公開要求,經審議,我局擬對馬關縣巖龍關鉛鋅礦補充勘探及附屬工程項目環評文件進行審查,現將擬審查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4月17日-2025年4月23日(5個工作日) 。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聯系電話:0876-#
通訊地址:文山州 (略) (略) (馬關縣馬白鎮興 (略) (略) 30號)
郵 編:#
序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單位 | 環評機構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1 | 馬關縣巖龍關鉛鋅礦補充勘探及附屬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一期)環境影響報告表 | 馬關縣都龍鎮堡梁街村委會 | (略) | 云南 (略) | 建設規模及內容:項目位于文山州馬關縣都龍鎮堡梁街村委會,項目礦權由9個拐點圈定,面積為3.077km2,探礦礦種:鋅礦、錫礦、鉛礦,新建;建設性質。設計鉆孔30個、設計槽探13個、淺井工程設計工作量為1000m、設計坑探22個。工程內容:主體工程、輔助工程、公用工程、環保工程等。 勞動定員:項目探礦期間共有工作人員43人,其中包括管理人員5人、技術人員12人,駕駛員4人,施工人員22人,均 (略) 食宿。工作制度:一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8小時。 項目投資:項目工程估算總投資#元,其中環保投資為27.#元,約占總投資的0.55%。 | 一、項目施工期主要環境影響 (一)廢氣 項目勘查期間廢氣主要為施工揚塵、施工機械廢氣、車輛尾氣、爆破廢氣、惡臭。 環評提出如下措施::(1)鉆探、槽探、淺井產生的臨時堆放土方 (略) 覆蓋。 (2)鉆孔及探坑開挖采用濕法作業。 (3)廢石臨時堆場堆放的土石方灑水降塵。 (4)鉆機等工程機械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機械尾氣,選用先進的柴油發電機和優質柴油減少尾氣排放。 (5)產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做到日產日清,統一運至附近村莊垃圾 (略) 置。 防治措施可行性:探礦過程中廢氣在采取以 (略) 理后,不會對環境空氣產生明顯影響,不會改變項目所在地空氣環境功能,對保護目標的影響較小。 項目產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做到日產日清,統一運至附近村莊垃圾 (略) 置。 2.廢水 本項目采用1個塑料水桶(容積1m3)收集鉆孔泥漿,收集沉淀出的上清液回用做鉆頭冷卻水,泥漿循環使用,待完井時將塑料桶中的泥漿固化 (略) 置,不外排;在每個坑探 (略) 修建1套導排水溝和沉淀池(容積為3m3), (略) 理可能出現的坑探涌水;在項目廢石臨時堆場設置淋濾水收集沉淀池(10m3),廢石臨時堆場淋濾水收 (略) 理后,用 (略) 作業面用水及場地灑水降塵;員工生活污水經辦 (略) 的化糞池(15m3) (略) 理后,定期清掏用作農肥。 綜上所述,項目廢水均通過 (略) 理后回用于作業面用水及灑水降塵;項 (略) 理方式可行,且可完全消納使用,不外排,不會對地表水造成影響。 3.噪聲 為減小施工噪聲對周邊聲環境的影響,環評提出如下措施: ①選用低噪聲機械設備或帶隔聲、消聲的設備; ②對設備進行定期保養,嚴守操作規范,以使設 (略) 于良好運作狀態,避免產生非正常運行噪聲; ③車輛應減速慢行、禁鳴喇叭,減輕交通噪聲對附近村莊敏感點的影響; ④禁止夜間進行勘探; ⑤對探礦人員及高噪聲施工機械集中點作業人員加強勞動保護,施工人員須佩帶耳塞、耳罩或防聲頭盔,有效減少噪聲對人體的危害。爆破過程中應采取以下措施:①合理安排爆破時間,控制爆破頻次,嚴禁夜間爆破;②通過控制裝藥量、選擇合理的爆破參數、微差間隔時間等措施減少振動影響;③放炮后,工作面應通風、處理浮石、檢查支架,并處理完殘炮、盲炮后,方準進行其他工序作業;④貫通爆破,測量人員應及時提供兩個貫通工作面間距離數據。兩個工作面間距小于15m時,應停止一方掘進,并封閉一側,設立明顯標志;⑤礦層爆炸危險工作面放炮,應使用導爆管,瞬發電雷管、安全炸藥。爆破過程中只要嚴格做到以上所提措施,且爆破噪聲影響是瞬間的,對周邊敏感點影響可以接受。 3、施工期固體廢物 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土石方、生活垃圾及廢機油。 槽探工程土石方:項目探礦過程中需進行開挖活動,在探槽開挖的過程中,會產生部分棄土石方、少量的含礦巖石,產生的這部分固廢成分都比較穩定。本項目探槽設計工作量1118m3。開挖的土石方約1118m3。根據項目勘探工程的性質,項目 (略) 域較大,探槽也不是集中分布在一起,不適宜選取單獨的棄土堆放場地進行棄土堆存,因此,環評建議探槽開挖過程中產生的棄土石方,均就近堆放在探槽兩側, (略) 覆蓋,避免在下雨天時雨水對棄土進行沖刷造成水土流失。在項目探槽內的采樣活動結束后,需要及時把棄土石方回填至探槽內,并進行加固壓實,同時覆蓋上表土,進行植被恢復措施,播撒草種。 淺井工程土石方:項目淺井設計工作量1000m3,開挖的土石方約1000m3。環評建議淺井開挖過程中產生的棄土石方,均就近堆放在探槽兩側, (略) 覆蓋,避免在下雨天時雨水對棄土進行沖刷造成水土流失。在項目探槽內的采樣活動結束后,需要及時把棄土石方回填至探槽內,并進行加固壓實,同時覆蓋上表土,進行植被恢復措施,播撒草種。 鉆探工程土石方:每個探點工作面及周邊表土剝離面積約為1m2,場地修整開挖厚度約為0.1m,則每個鉆探點產生的土方量約為0.1m3(本次鉆探工程共產生3m3的表土),每個探點產生的表土 (略) 覆蓋等措施減小水土流失及揚塵的污染,待完成取樣后用于工作面的回填。本項目設鉆孔30個, (略) 地表平整過程剝離表土共3m3。 項目鉆探過程中,共鉆孔30個,孔徑250mm,孔深共6450米,礦芯采取率不低于80%,經查閱相關資料及咨詢鉆孔技術人員,鉆探產生的廢土石方按采取礦芯率的20%計,則產生廢棄土石方50.63m3,取樣編錄后全部回填于鉆孔內,未產生廢棄的土石方。 坑探工程土石方:項目坑探工程量共計6493m,設計的坑探為平硐,坑道規格2.8×2.6m,坑探土石方產生量為#m3。項目設置1個廢石臨時堆場,坑探產生的土石方由礦用專用車運至廢石臨時堆場堆放,部分用 (略) 維護及場地平整。待測量和取樣結束后將擬廢棄的坑道進行回填,并對廢石臨時堆場進行場地平整,生態恢復。 綜上所述,勘探期間開挖土石方#.63m3,其中,2118m3回填至探槽內,50.63m3回填于鉆孔內,#m3用 (略) 維護、場地平整及回填,不產生永久棄渣;表土臨時堆存3m3,表土臨時堆存 (略) 周圍,勘查結束表土可用于后 (略) 的復墾覆土。 (2)生活垃圾 項目工作人員共43人,工作人員生活垃圾產生量按1kg/d?人計算,則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43kg/d、12.9t/a(按300d/a計),經垃圾收集桶統一收集后送至附近村莊垃圾 (略) 置。 (3)廢機油 ①廢機油 項目危險廢物主要為設備維修產生的廢機油,根據《國家危險物名錄(2025年版)》,廢機油屬于HW08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中的其他生產、銷售、使用過程產生的廢礦物油及含礦物油廢物(廢物代碼:900-249-08)。根據建設單位提供資料,廢機油產生量約為0.2t/a,由勘查單位經危廢收集桶收集后,按規范要求設置危廢暫存間暫存,定期委托有資質單 (略) 置。 ②廢含油抹布、廢手套 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5年版)》,含油抹布、手套屬危險廢物,項目未分類收集,被列入危險廢物豁免清單,全過程不按危險廢物管理,混入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后送至附近村莊垃圾 (略) 置。 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生態影響的避讓措施 在勘探過程中, (略) 、探槽等臨時占地的布置,在滿足技術標準要求的條件下減少占地,減輕工程 (略) 植被的破壞。 2、生態影響的減緩措施 根據本工程特點,采取以下生態影響的減緩措施: (1)進一步優化勘探方案,盡量減小對植被影響。在勘探結束后實時覆土并進行植被恢復,定期養護,確保樹種成活。 (2)勘探過程中注意保護好表層土壤,用于結束后勘探跡地的恢復。探槽施工、鉆孔場地平整產生的棄土就近集中堆放,并 (略) 遮蓋,做到防風、防雨、防流失,待探槽、鉆孔施工結束后用于回填,并進行植被恢復,播撒草籽。 (3)在項目開 (略) 域,應該根據地形劃定最小 (略) 域,設置所有動土活 (略) 紅線,通報所有勘查人員活動規則并在各工 (略) 沿線設置警示標牌,任何勘查人員不得越過此紅線施工或任意活動,并盡量將絕大部分施工活動控制在最小施工范圍內,以減小勘探活動對周圍植被和動物棲息地的直接影響范圍。嚴禁勘查人員和器械超 (略) 域對周邊的植被、植物物種造成破壞。 (4)坑探產生的土石方運至廢石臨時堆場,廢石臨時堆場配套建設攔截壩、排水溝,以減小水土流失,勘探完成后對廢石臨時堆場進行植被恢復。 3、生態恢復與補償措施 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勘探結束后,對各類施工跡地實施#生生態修復。 (1)臨時用地恢復措施 勘探結束后,臨時用地設施將全面拆除,對施工臨時建筑物及廢棄雜物及時清理,以便于土地平整和植被恢復。采取相應的水土保持措施,并種植苗木和灌草等進行植被恢復,植物種類應選擇與周圍環境相適應的當地常見、適生的鄉土物種。 (2)植物物種選擇 植被恢復管理十分重要,管理內容包括補植、施肥、灑水等一系列措施,落實好植被恢復后的管護措施方可確保植被恢復取得成效。 嚴禁栽種蔓延性強的竹類植物、藤本植物、柳杉、柏木這4類植物,以免影響植被的正常演替,甚至形成“綠色沙漠”植被。 (3)補償措施 項目業主應根據林業用地的管理規定,并辦理相關手續,并對臨時占用的部分進行結束的恢復。嚴禁隨意擴大占地范圍。 (4)植被恢復措施的可行性 本項目臨時占地的條件相似,可采取同樣措施進行植被恢復,在落實各項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后,用當地樹種進行植被恢復,即可較好地恢復臨 (略) 的地表植被,有效控制項目勘探引起的水土流失。 4、對鳥類影響的減緩措施 (1)在勘探結束后做好植被恢復工作,增加鳥類棲息地景觀異質性,為出現在山脊活動鳥類提供更多的棲息環境。 (2)優化勘探時段:為最大限度減少對鳥類的不利影響,對臨 (略) 在施工完成后盡快進行植被恢復,減小項目對當地鳥類棲息地和覓食地的影響。恢復因施工破壞的當地植被和生境,以最大限度減少鳥類生境的喪失程度。 (3)管控光源:在9~10月候鳥秋季遷徙高峰期,嚴格控制光源使用量,特別是施工用電照明等。若發現有鳥夜間趨光飛近光源,要關閉燈光或進行遮蔽,減少對外界的漏光量,尤其是在有大霧、小雨、或刮南風的夜晚,應該停止勘探。 (4)控制勘探噪聲:勘探期的噪聲污染在所難免,但可以通過使用低噪聲機械、加強設備的日常維護等措施。 (5)加強對勘查人員鳥類保護宣傳教育,禁止射殺、捕食鳥類的行為發生,并 (略) 域,張貼保護鳥類的宣傳標語或海報。 5、其他野生動物影響的減緩措施 勘探中盡量減少對動物棲息地生境的破壞;確保兩棲和爬行動物的通道暢通;勘探中要杜絕對溪流水體的污染,以保證兩棲動物的棲息地不受或少受影響;加強勘查人員對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教育;加強勘查人員的野生動物保護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教育;加強管理人員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嚴禁獵殺獸類,嚴禁捕蛇、捉蛙和破壞兩棲爬行動物的生境,嚴禁食用野生動物。 6、生態保護的管理措施 (1)強化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做好水土保持規劃。 (2)在項目勘探期間,應加強防護,以預防和杜絕火災發生。 (3)防止外來入侵種的擴散。加大宣傳力度,對外來入侵植物的危害以及傳播途徑向施工人員進行宣傳,并且加強對綠化植物的選取,避免帶入外來物種。 (4)提高勘查人員的保護意識。勘探期制定嚴格的勘探紀律和規章制度,規范勘探行為,嚴格控制勘查人員數量、設備和施工作業時間,嚴格劃定勘查范圍,嚴禁越界勘查,嚴禁勘查人員進入 (略) 域或從事與勘查活動無關的活動,特別是要杜絕捕殺、傷害、驚嚇、襲擊動物等行為。 (5)勘探期做好衛生管理,避免吸引嚙齒目動物,吸引猛禽類獵食。 (6)加強管理,嚴格保護 (略) 及 (略) 域內的植被,除工程施工需要外,不得隨意開挖、填埋、毀 (略) 及 (略) 域內植被。 (7)禁止施工人員隨意砍伐植被或捕獵、禁止野外用火等。 7、基本農田保護措施 在施工過程中需對基本農田進行避讓及保護, 確保探礦過程不會造成基本農田的占用及損壞。 三、環境風險分析 嚴格落實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加強環保設施管理和維護,確保正常運行,防止非正常排放。嚴格落實《報告表》提出的各項風險防范措施,強化環境風險防范,按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和《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制定環境污染風險防范應急預案,定期開展事故應急演練。 四、評估結論 (一)“報告表”編制質量 “報告表”編制基本規范,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基本可行,總體評價結論可信。“報告表”基本按照專家組評審意見修改完善,可作為本項目環境保護工作的依據。 (二)項目建設的環境可行性 本項目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三同時”原則。項目建設和營運對當地環境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在建設單位嚴格落實“報告表”及技術評審專家組提出的環境保護對策措施、要求和建議后,項目建設產生的負面影響可以得到控制,其影響 (略) 域環境容量可以承受的范圍,從區域環境保護要求角度分析,馬關縣巖龍關鉛鋅礦補充勘探及附屬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設可行。 |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