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基本概況
(一)項目來源。尋甸回族彝族自 (略) 糧食生產大縣,2024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87.#畝,總產24.#噸。糧食作物綠色高質高效示范是集高產優質良種、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和優質高效投入品為一體,是集成推廣先進實用農業科技、提高農業綜 (略) 和載體,圍繞農業可持續發展,結合地方資源條件,持續開展糧油作物種植示范, (略) (略) 的任務安排,2025年尋甸縣實施省級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種植1000畝,每畝補助200元。通過開展示范推廣,促進良種良法配套,開展技術試驗,依靠科技,充分挖掘糧食增產潛力,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帶動全縣糧經生產協同發展。
(二)實施內容。在金源鄉創建1片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1000畝,目標產量650千克/畝。引進新優品種進行試驗示范展示;推廣優質高產品種2—3個;實施測土配方施肥。 (略) 良種覆蓋率達到100%,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80%以上,綠色防控技術與統防統治融合全覆蓋。
二、項目資金來源和投資概算
由省級糧油生產資金投資,資金待下達。示范面積1000畝,200元/畝,共投資20.#元,支出預算為:
尋甸縣2025年省級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預算明細表 | ||||||
明細項目 | 支出經濟科目 | 數據/任務 | 計量單位 | 標準/單價(元) | 資金規模(萬元) | 測算依據 |
1.水稻種子 | 物化補助 | 2000 | 千克 | 70.00 | 14.00 | 1000畝,每畝2千克。 |
2.病蟲害統防統治飛防 | 物化補助 | 1000 | 畝 | 22.00 | 2.20 | 1000畝(飛防一次,含藥劑與服務)。 |
3.新品種示范展示 | 物化補助 | 10 | 畝 | 2000.00 | 2.00 | |
4.培訓 | 培訓 | 100 | 人次 | 100.00 | 1.00 | 100元/人次。 |
5.示范展示牌 | 1 | 個 | 3000 | 0.30 | 噴繪更換。 | |
6.測產驗收 | 測產驗收 | 1 | 片 | 0.50 | 省市專家咨詢勞務費5人#;測產小工勞務費#。 | |
合計 | 1000 | 畝 | #元 |
方案批準后由項目實施單位按方案組織實施。嚴格資金管理。專款專用,所涉物資統一采購。
三、進度安排
根據目標任務和作物生長特性,2025年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種植實施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2025年1-2月,制定實施方案并通過專家評審、局黨組會審核,完成采購。
第二階段:2025年3-5月,完成育苗、移栽、試驗種植等工作。
第三階段:6-8月,做好中耕管理生產指導。
第四階段:10-12月,測產驗收、資料的收集整理,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對實施效果進行評估。
四、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
(一)主推品種、模式。1.主推品種“滇禾優615”、“滇禾優34”、“楚粳48”、“滇雜86”、“昆粳5號、6號”等。2.“一化一管”栽培模式(稻谷品種優質化,突出葉齡指標計劃管理),明確不同時期生長發育標準,及時進行生育診斷,適時采取水、肥、植保等調控措施。3.稻漁共生模式。與養殖業管理服務中心項目結合,進行稻田養魚推廣,改善稻田生產環境,促進稻田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實現種養有機結合,對實現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主推技術。1.優質稻高產栽培技術:在扣種稀播、稀植淺插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基本苗,2—3苗/叢;在保證氮肥供給的同時,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性,提高主穗數、增加分蘗成穗和結實率,保證畝有效穗在#穗以上;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 (略) 實施稻田養魚,通過稻魚共生,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3.配方施肥技術:推薦使用N:P:K=12:6:7配方肥,根據目標產量所需施肥量施用,減少施用過程中造成的浪費和流失,節本增效,提高產量。4.病蟲害統防統治:在分蘗盛期、孕穗期和灌漿期,用75%三環唑進行稻瘟病及鞘腐病預防,分蘗期和齊穗期用生物農藥防治螟蟲和粘蟲,在始穗期及灌漿期用“井岡霉素”噴施預防稻曲病(最后一次施藥時間距收割20天以上)。科學用藥,每畝減少農藥用量5%。推行病蟲害統防統治,采用植保無人機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
五、組織保障
為進一步加強對項目的領導,保障項目順利實施,切實抓好落實,成立種植領導小組和專家技術指導組。
(一)項目領導小組
組 長:王永華(縣 (略) 局長)
副組長:劉應珍(縣 (略) 副局長)
成 員:桂保春(縣種植業服務中心主任)
白云麗(縣 (略) 種植業發展科科長)
陳 凱(縣 (略) 計劃財務科科長)
李毅成(金源鄉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主任)
負責項目的協調、檢查、督促等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種植業服務中心,由桂保春同志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工作。
(二)技術指導組
組 長:桂保春(縣種植業服務中心主任 高級農藝師)
成 員:蔡樸勇(縣植保植檢站站長 高級農藝師)
桂寶林(縣農業生態環保站站長高級農藝師)
楊志雄(縣種子管理站站長 高級農藝師)
馬應叢(縣種植業服務中心 高級農藝師)
金源鄉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農技術人員
負責技術服務和培訓,技術指導組下設辦公室在縣種植業服務中心,由李曉歡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材料收集、整理上報等日常工作。
六、項目效益分析
(一)社會效益。通過各項先進技術的組裝配套,農技隊#的整體素質和農技服務質量明顯提高,農民的科技意識得到增強,先進適用的科學技術得到普及,對 (略) 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對加快農業生產的發展,實現農民的增產增收,促進全縣種植結構調整,穩定水稻生產面積,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經濟效益。項目實施完成后,1000 (略) ,比 (略) 平均畝增產稻谷40千克,共增產#千克,增收#元(稻谷#/千克);為農戶節省成本(種子、飛防)16.#元,減少農藥使用成本(1次20元)2.#元。預計三項合計節本增收共32.#元。
(三)生態效益。推廣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土壤養分含量比例趨于合理,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耕地的生產能力。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科學使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實現農業生態的良性循環,改 (略) 的生態環境,有效地利用和開發農業資源,改善農村生態和生活環境,促進農業農村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