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廳擬對下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作出批復決定。為保證此次審議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4年11月28日-2024年12月4日(5個工作日)。
聯系電話:0991-*(兼傳真)
通訊地址: (略) (略) 215號,郵編*
序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 地點 | 建設 單位 | 環評 單位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公眾參與情況 |
1 | 塔河油田TP-6、TP-11站注水干線隱患治理工程 | 阿 (略) (略) | 新疆天合 (略) | 本工程針對存在隱患的2條注水管線(TP-6站注水干線、TP-11站注水干線)進行改線治理,共新建注水干線28.66km(TP-10站至TP-11站注水干線、新建閥組至TP1111閥組注水干線、TH*站至TP-6站注水干線),新建閥組11座,以及配套保溫防腐等工程。 | (1)生態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 施工期嚴格控制占地面積;占地及補償應按照地方有關工程征地及補償要求進行,由相關部門許可后方可開工建設;施工期充分利用現 (略) ,盡可 (略) 臨時占地,降低對地表和植被的破壞,施工機械 (略) 以外行駛和作業,保持地表不被擾動,不得隨意取棄土;管線施工時應根據地形條件,盡量按地形走向、起伏施工,減少挖填作業量;采取必要的防沙治沙措施,防止土地沙漠化。施工結束后,及時對臨 (略) 域進行平整、恢復原貌。運營期,在管線上方設置標志,以防附近的各類施工活動對管線的破壞;開展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設置“保護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植物”等警示牌。 (2)大氣環境影響及污染防治措施 運營期注水管線密閉輸送,無廢氣排放,無需采取大氣污染治理措施。 (3)水環境影響及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廢水主要為管線試壓廢水、舊管道清管排出的含油廢水。管線試壓廢水試壓完成 (略) 域灑水抑塵;施工期利用壓縮氮氣對舊注水管道進行清管作業,將管內殘留污水吹掃至污水罐車內,送至塔河油田三號聯合 (略) 理系 (略) 理,處理達到《碎屑巖油藏注水水質指標技術要求及分析方法》(SY/T5329-2022)中的有關標準后回注油層;施工人員生活污水依托采油三廠生活基 (略) 置,施工現場不產生生活污水。運營期無人值守,無生產廢水及生活污水產生。在正常狀況下,本項目在設計、施工和運行時,嚴把質量驗收關,杜絕因管道材質、制管、防腐涂層、拼接缺陷及運行失誤而造成管線泄漏。在生產運行過程中,強化監控手段,定期檢查檢驗,檢漏控漏,盡量杜絕事故性排放源的存在,本項目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較小;在非正常狀況下,在及時采取水污染應急控制措施后,本項目對水環境的影響屬可接受范圍。
本項目施工期噪聲主要為施工機械和各種車輛發出的噪聲,產生短期、局部影響,施工結束后消失,施工噪聲環境影響較小。 運營期管線均埋設在地下,管道管頂埋深1.5m,無噪聲產生,不會對周圍聲環境產生影響。 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為施工土方、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施工期固體廢 (略) 置,不外排。 (6)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及保護措施 施工期對土壤質量的影響主要為人為擾動、車輛行駛和機械施工、各種廢棄物污染影響;運營期對土壤質量的影響主要分為污染影響和生態影響,本項目采用密閉集輸的生產方式,正常工況下無廢水及固廢等污染物外排,不會造成土壤環境污染。非正常工況下如果發生管線泄漏等事故,泄漏的含油污水會對土壤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根據環境風險分析可知,本項目風險潛勢很低,發生泄漏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在做好源頭控制、過程防控等措施的前提下,可避免工程項目實施對土壤環境產生污染影響。 運營期加強管線內的壓力、流量傳感器檢修維護,保障發生管線閥 (略) 泄漏及時切斷閥門,減少泄漏量;加強日常巡檢監管工作,出現泄漏情況能及時發現;加強法蘭、閥 (略) 腐蝕情況記錄管理,避免因老化、腐蝕導致泄漏情況發生。嚴格執行地下水 (略) 防控措施要求。制定跟蹤監測計劃,發生事故泄漏時對注水管線鋪設范圍可 (略) 域進行跟蹤監測。
| 本項目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部令第4號)的規定,進行三次項目信息公示, (略) 上公示、兩次報紙刊登、一次張貼告示等方式收集當地公眾意見,調查結果表明:公示期間未收到與本項目環境影響和環境保護措施有關的建議和意見。 | |
2 | 托里縣 (略) 公路工程 | 托里縣、 (略) | 托里縣 (略) | (略) 清澤 (略) | 本項目建設性質為新建,按 (略) 、雙向二車道標準建設,設計車速40km/h、60km/h、80km/h。運營初期(2027年)交通量為3570輛/日,近期(2033年)交通量為4460輛/日,遠期(2041年)交通量為6280輛/日。 路線全長118.516km,其 (略) 長116.446km,起點互通立交長2.07km。 |
(2)廢水:施工期機械沖洗廢水、橋梁施工廢水經隔 (略) 理后循環利用,砂石料沖洗廢水和水泥混凝土拌和廢水經沉淀、 (略) 理后循環利用,生活污水采用防滲收集池暫存,定期拉運至托里縣、 (略) (略) (略) 理。運營期附屬設施產生的生活污 (略) 理后冬儲夏灌。 (3)噪聲: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時間;盡量選用低噪聲機械,同時加強各類施工設備的維護和保養,保持其更好的運轉,以便從根本上降低噪聲源強。運營期加強交通疏導與管理, (略) 暢通,交通秩序良好; (略) 面維護保養,提高車輛通行能力和行車的平穩性。沿線鄉鎮如果調整城鎮發展規劃,嚴 (略) 兩側用地性質,公路用地紅線范圍外35m內不得規劃聲環境敏感建筑; (略) 中心線20 (略) 域建設噪聲敏感建筑物的,應按照噪聲污染防治法規定提出相應的規劃及設計要求,采取減輕、避免交通噪聲影響的措施,同時加 (略) 和隔聲設計,保證敏感建筑室內聲環境能滿足使用功能要求。 (4)固體廢物:施工期對拆除的建筑垃圾、施工廢 (略) 基填筑,多余廢渣運送至 (略) 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清運至托里縣、 (略) 生活垃圾 (略) 置。 (略) 維護過程中產生的瀝青廢料,對上層瀝青廢料,首先考慮綜合利用,對于無利用價值的瀝青廢料,清運至建筑垃圾填埋場,嚴禁隨意丟棄。 (5)生態:施工期,嚴格控制施工范圍,不得隨意擴大,運輸車輛按 (略) 行駛;棄渣場設置需減少地表擾動和植被破壞;施工人員不得隨意破壞植被,不得隨意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渣土;對施工人員進行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加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禁止捕獵任何野生動物;橋梁及涵洞施工期須避開雨季;穿越生態保護紅 (略) 段在施工前進行表土剝離,剝離厚度0.3m,集中堆放, (略) 苫蓋,全部調運至棄渣場用于植被恢復;棄渣場在工程開工之前,先行修建擋渣墻,并配套截排水措施,棄渣過程中采用機械壓實的方法,配合灑水降塵,棄渣結束后,回覆表土并撒播草、灑水恢復地表植被;在施工后期,做好棄渣場、施工生 (略) 、施工便道等臨時占地的清理、平整、有恢復條件的進行植被恢復,不能恢復的做好土地平整工作。運營期 (略) 、沿線服務設施采取適當的防護和綠化措施;本項目 (略) 、且不封閉,8座橋梁可作為大中型野生動物通道,其余橋涵可作為小型動物的通道,減緩工程運 (略) 域野生動物的阻隔影響。 | 建設單位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令第4號)的要求,于2023年5月17日在托里縣 (略) 站進行 (略) 絡公示;2023年10月31日在托里縣 (略) 站上進行了報告書全本公示;2023年11月2日、6日在中國新聞報進行了兩次公示;2023年10月31日-11月11日在托里縣 (略) 公告欄張貼了關于本項目的公告;2023年11月23日在托里縣 (略) 站上進行了擬報批公示。公示期間,沒有收到環境保護相關意見和建議。 |
3 | (略) 大黃山西油頁巖礦 | (略) 天山中段博格達山北麓, (略) 南東116°方向5 (略) | (略) (略) | 烏魯木齊匯翔達 (略) | 本項目屬油頁巖露天礦開采,設計開采規模*噸/年,采用露天開采方式,設計開采標高1502—700米,礦區面積9.03平方千米,本 (略) 面積4.71平方千米,服務年限33.64年,可開采資源量為*.*噸,回采率95%。礦山采出的油頁巖礦石經破碎篩分加工后形成三個品級的產品:油頁巖粒度<6毫米,6~20毫米,20~50毫米。 本項目總投資為*.*元,其中環保投資*.*元,占總投資的13.38%。 | 一、生態環境 建設期擬采取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主要為:加強施工現場管理,切實做到文明施工,施工活動嚴格控制在工程用地范圍內;避開大風天氣施工;剝離開挖土方應做到隨挖隨填,盡量減少場地土方臨時堆放;嚴格施工工序,排土場地必須先攔后棄,排土場需嚴格按照主體設計要求分級放坡,分層堆填碾壓;做好施工期間的臨時攔擋防護措施,加強大風天氣的灑水抑塵措施以及裸露面的苫蓋措施;加 (略) 域生態恢復措施,及時 (略) 域進行生態整治,并對各項生態措施加強管護;加強生態跟蹤監測,及時進行效果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優化生態保護與恢復措施;對員工進行宣傳教育,嚴禁施工人員對施工范圍外的林、灌木進行濫砍濫伐、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嚴禁對野生動物濫捕、濫殺,杜絕人為因素對動物生物的干擾破壞;制定生態修復方案,提出生態修復措施,充分考慮自然生態條件,因地制宜,優先使用原生表土和選用鄉土物種,防止外來生物入侵。 運營期擬采取的生態保護措施主要為:嚴格控制項目用地面積;集中剝離物堆于指定的排土場,嚴禁超范圍的胡亂堆放;汽 (略) 道路行駛,禁止運輸車輛隨意碾壓,亂開便道;外排土場應做好排、防水工程,防止雨水徑流進入排土場內,以防產生水土流失誘發泥石流;外排土場為防止土、巖剝離物流失,應構筑堤、壩、擋土墻等設施;內外排土場在排土過程均應隨排隨平整碾壓,已經 (略) ,在不影響整個露天礦排土作業時應及時進行植被恢復;設置防護圍欄和懸掛多種文字的警示牌,表土采取“三分一恢復”,采取防洪、排水、邊坡防護、工程攔擋等水土保持措施;經常進行穩定性監測,避免事故的發生;采取“先攔后棄”,按規范修筑截水溝,做好邊坡防護和廢石穩定工作,定期對廢石臨時堆場攔渣壩進行巡檢,及時發現隱患 (略) 置;加強監督管理,在廢石滾落范圍內不允 (略) 和建筑物,豎警示牌;根據《*上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DZ/T0317-2018)要求進行綠色礦山建設;按照《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技術規范(試行)》(*)編制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并嚴格按照方案開展恢復工作。 二、廢氣 施工期廢氣主要為施工揚塵和施工機械廢氣。通過采取施工場地四周設置圍擋、道路進 (略) 理、灑水降塵、覆蓋、噴灑抑塵劑等措施后,可減緩施工揚塵 (略) 域大氣環境的影響。 運營期有組織廢氣主要為破碎篩分廢氣。擬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主要為:廢氣經集氣罩收集后進入袋式 (略) 理后經高15米排氣筒排放,顆粒物排放濃度和排放速率均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表2新污染源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 運營期無組織廢氣主要為爆破裝卸、鉆孔鑿巖、運輸、剝離物堆放時產生的粉塵。采用采用濕式穿孔鑿巖,鉆機配備干式捕塵器,并對工作面噴霧灑水降塵,多排孔微差擠壓爆破,爆破前灑水預濕,減少卸載高度,對裝卸物預濕,運輸車輛清洗, (略) 灑水降塵;排土場和表土場在排土過程中應及時進行碾壓,增大排棄巖土致密性和硬度,減少起塵量,采取灑水降塵。經采取上述措施后,廠界顆粒物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表2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 三、廢水 施工期產生的廢水主要為施工人員生活污水和施工廢水。施工廢水經隔油池、 (略) 理后回用于施工場地灑水降塵;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移動式環保廁所,定期 (略) (略) (略) (略) 置。 運營期產生的廢水主要包括礦坑涌水、鍋爐排污水、洗車廢水和生活污水。礦坑涌水、鍋爐排污水、洗車廢水排入擬建的礦 (略) 理站,采用“預處理(隔油+初沉+混凝沉淀)+ (略) 理(砂濾+消毒)” (略) 理后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一級標準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2020)標準要求后,用 (略) 抑塵擬。生活污水排入擬建 (略) 理站,采用“膜生物反應(MBR)” (略) 理后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一級標準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2020)標準要求后,用 (略) 抑塵,不外排。 為防止污水下滲污染地下水,廠區 (略) 防滲,布設地下水污染監控,分 (略) 上游、礦區兩側、礦區和排土場下游各設1口監測井,定期開展地下水質監測,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四、噪聲 施工期噪聲主要為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噪聲,產生短期、局部影響,施工結束后隨之消失。 運營期噪聲主要為鑿巖、爆破、鏟裝運設備、各類泵等產生的噪聲。擬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主要為:選用低噪聲設備;作業人員配備耳塞等勞保用品;加強管理,機械設備定期維修保養;采取基礎減震、消聲降噪等措施,廠界晝、夜噪聲均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中的2 (略) 標準。 五、固體廢物 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采取的環保措施主要為: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資源交由廢品收購站進行回收利用,無法回收利用的全部收集運往填埋場。建設期產生的剝離物全部運至表土堆放場地, (略) 復墾回填。生活垃圾統一收集 (略) 生活垃圾 (略) 理。施工期間隔油池產生少量含油污泥,屬于危險廢物,委托有資質單 (略) 置。 運營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礦山表土剝離物暫存于表土場,最終 (略) 復墾回填。根據露天采場開采順序, (略) 產生的巖土剝離物運至排土場儲存, (略) 產生的巖土剝離物運至已開采結 (略) (略) , (略) 產生的巖土剝離物運至已開采結 (略) (略) ,排土場廢石最終回 (略) 采坑。本項目廢石屬第Ⅰ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排土場、表土堆場建設滿足《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中要求。礦 (略) 理站產生的污泥經壓濾機脫水后壓成泥餅外運排土場堆放。破碎篩分除塵器收集的粉塵收集后可作為產品外售。廢機油、廢潤滑油、含油污泥均屬于危險廢物,暫存于危險廢物貯存庫,定期交由有資質的單 (略) 置。廠內危險廢物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技術規范》(*)要求進行收集、儲存和轉移。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 (略) 城鎮生活垃圾 (略) 理。 六、土壤環境 施工期對土壤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施工中的機械開挖改變 (略) 域地表覆蓋層類型和性質,造 (略) 域內的地表擾動,從而新增一定量的土壤侵蝕。擬采取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嚴格控制施工期臨時占地面積,按設計及規劃的施工范圍進行施工作業,減少土壤擾動;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按 (略) 行駛,減少對土壤的碾壓;施工產生的建筑垃圾不得隨意拋灑;施工完畢后采取土地平整和生態恢復措施。 運營期對土壤的影響主要為采礦活動破壞地表保護層,破壞土壤結構,生產廢氣污染物沉降、固體廢物堆存,改變土壤理化性質,均會降低土壤生產能力。 (略) 理站及廢水輸送管線等泄漏對土壤環境產生影響。擬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主要為: (略) (略) 理,完善的防滲和巡查措施,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定期開展跟蹤監測工作,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略) 域土壤受到污染。 七、環境風險 本項目涉及的危險物質主要包括柴油和潤滑油。存在的環境風險包括危險物質泄漏、發生火災、爆炸等風險;排土場垮塌、滑坡;廢水外排對周邊環境的污染的風險。 擬采取的主要環境風險預防與應急措施為:物料儲存應使用完好無損容器盛裝,加強設備維護并確保正常運行;應采用耐腐蝕地坪,防止化學品泄露對地坪的腐蝕;制定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崗位操作規程、作業安全規程;建有嚴格防滲耐腐蝕措施的事故水池,以保證事故時廢水排入事故池,不排入外環境。定期檢查儲運系統的工作性能,事故池中的廢水要及時清理。定期監測外排土場邊坡的位移變形情況,當發現某一部位變形異常,應提高監測頻度,并提出相應的治理措施。制定環境風險應急預案 (略) 理措施,發生事故時立即啟動。 | (略) (略)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令第4號)的要求,進行了三次項目信息公示, (略) 上公示、兩次報紙刊登、一次張貼告示等方式收集當地公眾意見,公示期間未收到相關反饋。 |
4 | (略) 東區沙灣鑫泉礦井環境影響報告書 | (略) 東區沙灣鑫泉礦井位于新疆塔城 (略) 中北部, (略) 東南7 (略) 的達子梁一帶, (略) 劃 (略) 東灣鎮管轄。 | (略) (略) | 新疆煤 (略) (略) | 本次工程為改擴建工程,建設規模由0.09Mt/a擴至0.9Mt/a,配套建設同等規模的選煤廠;井田面積6.022km2。設計可采儲量約116.86Mt,服務年限92.75a。井田內煤層煤類以長焰煤(41CY、42CY)為主,次為不粘煤(31BN)和弱粘煤(32RN)。井田內各煤層原煤均具有低水分;低-特低灰、中高-高揮發分、特低-低硫、特低-低磷分、特低-低氯、特低至低含砷、弱-中等粘結性、高發熱量煤、富-含油等特點。原煤可作為優質動力用煤或民用煤。本工程采用斜井開拓方式,采用傾斜長壁綜合機械化采煤方法。井田內可采煤層25層,自上而下編號為B23~B14、B12、B11、B10-3~B10-1、B9-1、B8~B6、B5-3~B5-1、B4、B3、B1煤層。礦井共劃分3個水平 (略) 開采。一水平+1150m水平以上劃分 (略) ;二水平+900m水平劃分 (略) ;三水平+600m水平劃 (略) 。煤層間按照由上而下的順序開采。 本工程地表建筑總占地面積為12.4526hm2(其中工業場地占地面積為10.7526hm2,矸石周轉場占地面積為1.0hm2, (略) 占地面積0.6hm2,供電供水設施占地面積0.1hm2),占地類型主要為中蓋度草地、其次為灌木林地,少部分工礦用地。 | 1.生態環境影響及擬采取的環保措施 1)施工期:按有關要 (略) 永久性占地進行合理規劃及建設,盡量減少占地;工程施工過程中,加強運輸調度管理,禁止任意開 (略) ,禁止車輛在 (略) (略) 碾壓;科學合理地進行施工組織設計,盡量少挖方,少填方,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地貌;施工作業結束后,因地制宜地做好施工場地的恢復工作,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2)運營期:本工程總占地面積12.833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積11.545hm2,臨時占地面積1.288hm2。根據地表沉陷預測結果可知,煤礦開采沉陷形式主要表現為沉陷裂隙,因此,不會改變井田范圍內整體的地形地貌。本工程服務期滿時,因煤炭開采形成的地表最大下沉值*mm,最大下沉面積4.61km2。沉陷主要形式為塌陷裂隙,沉陷對地表和自然景觀的影響范圍4.61km2。 (略) 生態恢復補償措施:對于采煤塌陷重度影響 (略) 采取簡易人工填補裂縫措施,剝離裂縫附近的表層土壤,進行充填裂縫,待穩定后進行植被恢復。 礦井工業場地、道路、矸石周轉場等設施均布置在井田南部,各類場地均不占用林地。主要為煤礦開采過程中地表沉陷對林地的影響,根 (略) 生產礦井沉陷形式及本礦井沉陷預測分析,礦井沉陷形式為沉陷裂縫,并且本礦內的公益林大部分分布在煤層埋深1000m (略) 域,少部分分布在煤層埋深1000m (略) 域,1000m線以深煤層本次礦井開采未設計。本礦巖性屬中硬度巖石,根據設計計算礦井北部深部煤層導水裂隙帶高度小于第四系厚度,不會導通地表,北部煤層開采不會形成地表裂隙,另井田范圍內小煤礦開采已有二十多年歷史,原礦井開 (略) 分 (略) 南部淺 (略) 域,未發 (略) 有沉陷現象,因此,礦井開采沉陷對井田北部公益林影響較小。若礦井在開采過程中對公益林產生了影響,環評要求,對裂隙及時進行充填,平整,補植灌木,將礦井開采沉陷對公益林的影響降到最低。 2.水環境影響及擬采取的環保措施 (1)施工期 本工程施工期主要為施工廢水和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期生活污水經 (略) 理達標后用于場地防塵灑水。施工廢水 (略) 理后回用于施工或場地降塵灑水等。 (2)運營期 本工程礦井井下排水量913m3/d,生活污水產生量215m3/d。礦井水排入規模為60m3/h的 (略) 理站,擬采用“予沉調節→壓力投藥→管道混合→折板絮凝→斜板沉淀→過濾吸附→超濾→RO膜”凈化工藝,出水執行《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006)及《城市污水 (略) 雜用水水質標準》(GB/T *-2020)要求,處理后全部回用于井下消防灑水、員工洗衣、浴室及鍋爐用水及綠化等,不外排。 生活污水排入規模為15m3/h生 (略) 理站,擬采用“ (略) 理+ (略) 理”工藝,生活 (略) 理后,排放標準滿足《農村生 (略) 理排放標準》(*)表2中的A級標準,回用水水質執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2020) (略) 綠化、道路清掃、消防、建筑施工水質標準,經處理后全部用于工業場地綠化、道路灑水、選煤廠除塵等,不外排。 井田范圍內自上而下含水層為第四系透水不含水層、侏羅系中統頭屯河組弱含水層、侏羅系中統西山窯組裂隙孔隙弱含水層、燒變巖裂隙潛水含水層。開采形成的導水裂隙帶范圍為35.24-60.95m,上部煤層開采形成的導水裂 (略) 域會導通部分第四系含水層,由于該層為透水不含水層,所以對該層影響較小。隨著井田內各煤層的開采,礦井水的疏排,開采影響范圍內的水將被疏干,并在周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并可能造成水位下降。 礦井生活污水和礦 (略) 理達標后全部綜合利用,嚴禁外排; (略) 理設施定期巡檢,加強維護,保 (略) 理設施正常運行; (略) 理站、事故收集池等所有地下、半地下水池均需采取防滲措施,防滲層厚度相當于達到等效黏土防滲層厚度≥1.5m,防滲系數≤1×10-7cm/s的防滲技術要求;油脂庫、危險廢物暫存間需按重 (略) 相關防滲要求構筑防滲層,防滲方案為采用三合土打底,再鋪設30cm水泥,表面均勻涂刷2層耐腐蝕防滲膠層,可達到防滲系數≤1.0×10-7cm/s和厚度6.0m的粘土層的防滲性能。 水源涵養林分布有第四系透水不含水層和侏羅系中統頭屯河組含水層,第四系透水不含水層由上更新統風積(Q3eol)黃土和全新統沖洪積(Q4pal)碎石組成。井田開 (略) 內煤層賦存于中侏羅統西山窯組上、中、下含煤地層中,同時侏羅系中統頭屯河組弱含水層與侏羅系中統西山窯組裂隙孔隙弱含水層之間水力聯系極弱,水源涵養 (略) 內的第四系透水不含水層、侏羅系中統頭屯河組裂隙孔隙含水層與侏羅系中統西山窯組裂隙孔隙弱含水層無直接水力聯系,煤炭開采對水源涵養 (略) 內含水層影響有限,水源 (略) 植被主要為草本及灌木淺根植物,本工程開采對水源涵養 (略) 影響較小。 井田范圍內林地為灌木林地,植株低矮,優勢樹種為錦雞兒灌木,所需水分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土壤包氣帶含水,與地下水位關系不大。井田開采預計導水裂隙帶的最大高度為60.95m,礦井北部深部煤層導水裂隙帶高度低于第四系厚度,導水裂隙帶不會直接導通地表淺部含水層,因此煤層開采對土壤包氣帶含水層影響較小。井田煤層開采對國家二級公益林及地方公益林影響較小。 本礦廢(污)水正常情況全部綜合利用,為應對事故情況,建設礦井水防滲收集池(800m3)、生活污水防滲事故池(250m3)。在發生事故工況時進行礦井水和生活污水收集,及時 (略) 理設備,保證事故工況下礦井水和廢污水 (略) (略) 理后全部綜合利用不外排。 3.大氣主要環境影響及擬采取的環保措施 1)施工期:項目施工期對環境空氣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施工和運輸產生的粉塵及二次揚塵 (略) 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揚塵主要產生于地面場地平整、基礎開挖作業和棄土輸送過程中,影響范圍為施工場地附近100m內,受影響的對象主要為施工人員。在施工工地周圍設擋板,避免在大風天氣進行大量土方施工作業。粉狀物料及建筑垃圾在運輸時應加蓋篷布,防止拋灑造成二次揚塵。工程建設過程中,尤其要嚴格按照上述提到的各項措施實施,可減緩施工揚塵 (略) 域大氣環境的影響。 2)運營期:本工程安裝1臺7MW(10t/h)生物質常壓熱水鍋爐,配1座φ0.5m×H40m煙囪,采用布袋除塵器+雙堿法脫硫除塵+低氮燃燒,滿足《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特別排放限值要求。在工業場地設儲煤倉總容積為9000t和矸石倉總容積為200t,其中儲煤采用1座儲量3000t的Ф15m筒倉和1座儲量*t的條形儲煤場,矸石儲存采用1座儲量200t的矸石方倉。主要采取防治措施為:破碎篩分工序采取吸塵罩+布袋除塵器,除塵效率為99.5%,排放濃度滿足《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表4標準;原煤由皮帶運輸機運輸出主井口時,直接采用封閉輸煤廊道輸送至儲煤場,原煤的裝卸均在封閉式儲煤場中進行,轉載點等易產生煤塵的工作環節設置噴霧灑水裝置;針對運輸揚塵,要求運輸車輛在煤炭運輸過程中加蓋篷布,并采取限速、限載等措施, (略) 做好硬化和養護工作,同時采取灑水、 (略) 面等措施,有效控制并降低煤炭的運輸揚塵污染影響。廠界無組織粉塵滿足《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無組織排放限值要求。 4.聲環境主要環境影響及擬采取的環保措施 (1)施工期 本工程施工期噪聲主要為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噪聲。施工機械本身的作業噪聲較高,隨著距離的增加,噪聲逐漸衰減。并且施工期噪聲產生短期、局部影響,施工結束隨之消失。 (2)運營期 運營期噪聲源主要是礦井機械設備和進出礦運煤的汽車;本工程選用低噪聲設備,提升機房、主廠房、 (略) 理站、水泵房、通風機房、空壓機房等均安裝隔聲門窗,空壓機、礦井通風機等設備采取基礎減振措施,并安裝隔聲、消聲等設施。生產中加強管理,機械設備應堅持定期維修,使各類機械設備保持良好、合理的工作狀態。經預測分析,本工程晝夜噪聲值全部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的2 (略) 限值要求。 5.固體廢物影響及擬采取的環保措施 (1)施工期 擬建工程施工期排棄的固體廢物主要為井筒建設中產生的少量掘進矸石、地面建筑物施工排放的建筑垃圾和少量生活垃圾。建設期巷道掘進矸石大部分用于填墊工業場地、 (略) 基等。建筑垃圾盡量綜合利用,不能利用 (略) 建筑垃圾填埋場進 (略) 理。 (2)運營期 運營期固體廢物主要為:礦井掘進矸石用于平整工業場地、道路、回 (略) ,選煤矸石回 (略) 、 (略) ,多余部運往天富電廠進行綜合利用。生活垃圾79t/a,由垃圾箱集中收集后運至大泉鄉生活垃圾 (略) 置; (略) 理站煤泥120t/a,全部混入產品煤一同銷售;生 (略) 理站污泥13t/a,經脫水干化含水率<60%后與生活垃 (略) 置;廢機油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屬于HW08類危險廢物(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產生量約2t/a,檢修過程中設備廢機油由檢修單位和人員集中收集,運行設備落地廢機油由當值人員集中收集,臨時存放至危險廢物暫存間內,由具有相應危 (略) 置資質的單位進 (略) 置,危險廢物按危廢相關標準要求進行收運管理,并做好交接記錄臺賬。 6.環境風險影響及擬采取的環保措施 本工程危險物質主要為機械設備運行及維修過程中需要的油類物質和產生廢油類物質,本工程油脂最大存量為25t,危險廢物暫存間庫容約為2t,儲量未超過臨界量,不構成重大危險源。根據環評單位調查,本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確定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環境風險物質為油脂庫內油類和危險廢物暫存間廢油類,風險事故為油類物質泄露或發生火災或爆炸,礦井水、生 (略) 理設施非正常工況的環境風險。 采取的防范措施主要為:加強員工專業技能培訓,加強管理,專人負責,責任到人;油脂庫及危廢暫存庫地面采取防滲措施,地面設集油坑,四周設圍堰防止泄漏油品外流。 (略) 理設施、生 (略) 理設施加強日常維護和保養;建設礦井水防滲收集池800m3、生活污水防滲事故池250m3;制定完善的環境風險應急預案,發生事故立即啟動。 | 建設單位嚴格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令第4號)的規定,進行三次項目公示, (略) 上公示、兩次報紙刊登、一次張貼告示等方式收集當地公眾意見,公示期間未收到與本項目環境影響和環境保護措施有關的建議和意見。 |
5 | 喀什正啟 (略) 廢礦物油再生與利用項目 | 疏勒縣高新技術產 (略) 齊魯大道南側 | 喀什正啟 (略) | 新疆鑫旺德盛 (略) | 本項目投資*元,其中環保投資*元, (略) 理能力三萬噸,具體為兩條1.*噸/年廢礦物油再生生產線,建設蒸餾和精 (略) 、尾, (略) 、原料和 (略) 、消防水池及泵房、循環水池及泵房、事故收集池、控制室、配電室、空氮站、危廢庫、化學品庫、維修間、化驗室及辦 (略) 等 | 施工期:施工建設過程中大氣污染主要來源于施工開挖機械及運輸車輛、施工建筑材料裝卸等引起的揚塵和各類施工機械、運輸車輛所排放的尾氣。設置連續封閉圍擋、 (略) 、對出入口地面進行硬化等,同時加強施工機械及車輛維護,可減緩施工廢氣 (略) 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 運營期:項目產生的廢氣主要是工藝不凝氣、導熱油鍋爐廢氣、罐區大小呼吸廢氣、 (略) 理站廢氣、 (略) 損失廢氣以 (略) 密封損失廢氣等,主要特征因子為非*烷總烴、硫化氫、氨等。工藝不凝氣通過堿液噴淋+干式過濾+高溫氧化+15m排氣筒排放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導熱油鍋爐設置低氮燃燒裝置+8m排氣筒滿足《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廢礦物油、產品油儲罐均采用密閉的常壓固定頂罐貯存,定期對儲罐進行維護,定期檢查呼吸閥等配件,廢礦物油運輸過程采用管道密閉運輸,對設備管件進行密封,在蒸餾等工段產生的廢氣采用集中收集措施,減少無組織排放量;無組織廢氣廠界濃度值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表2要求,可實現達標排放。 2.水環境影響及擬采取的保護措施 施工期:本項目施工期廢水主要為建筑施工廢水和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廢水 (略) 理后循環使用,生活污水 (略) (略) ,最終 (略) (略) 理 (略) 理。 運營期:本項目生產廢水主要來自蒸餾工段產生的冷凝水、地面及設備的沖洗廢水、冷卻循環系統產生的外排水廢水、 (略) 理設施噴淋裝置產生的外排水、罐底產生的含油污水,其主要污染物為pH、COD、*、總氮、石油類、BOD5、硫化物等。本項目污染物主要為CODcr、BOD5、*、TN、TP、SS、石油類,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為非持久性污染物,本項目生產線產生的廢水經過自建 (略) (略) 理后與生活污 (略) (略) 送往生態鋼 (略) 理廠 (略) 理,項目整體產生的廢水不直接排入外環境地表水體中,不會對周邊的地表水環境產生影響。 3.聲環境影響及擬采取的保護措施 施工期:本項目施工期噪聲主要來源于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在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時間、 (略) 施工場地、建設臨時聲屏障、選用低噪設備等措施后,施工場界噪聲預測值可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中相關要求。 運營期:項目主要噪聲設備有機泵、壓縮機等, (略) 及 (略) 的泵、 (略) 理設施的提升泵、壓縮機等,根據類比資料,其噪聲強度在80~90dB(A)的范圍內,《報告書》預測,經采取選用低噪聲設備、基礎減振、安裝消聲裝置、建筑隔聲等降噪措施后,廠界晝、夜間噪聲預測值均低于《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中的3 (略) 標準限值。 4.固體廢物影響及擬采取的保護措施 施工期:本項目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其中不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由施工單位或承建單位外運至建 (略) 置 (略) 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 運營期:本項目產生的固廢主要為三相過濾設施產生的含油廢渣,原料油儲罐產生的沉淀渣,廢導熱油, (略) 理設施產生的污泥及員工生活垃圾等。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清運;含油廢渣,原料油儲罐產生的沉淀渣,廢導熱油等需委托有相 (略) 理資質 (略) 置。另外,企業需嚴格按照《危險廢物儲存污染控制標準》(*)建造專用的危險廢物暫存場所,將危險廢物分類收集,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同時對暫存間應建設基礎防滲設施、防風、防雨、防曬并配備照明設施等, (略) 內其他生產單元、辦 (略) (略) 分、單獨隔離。危險廢物外運采用專門密閉車輛,防止散落和拋灑。本項目各類固廢均可以得 (略) 置,固體廢物不會對環境產生明顯影響。 采取上述措施后,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5.環境風險分析 本項目涉及的危險物質包括礦物油、導熱油等。環境風險類型主要為:廢油泄漏、廢水泄漏、廢氣事故排放以及因泄漏等事故引發的火災、爆炸次生事故。事故狀態下,危險物質對周邊大氣環境、土壤環境、水環境造成污染影響。 風險防范措施包括:①照各生產、貯運裝置 (略) 理設施(包括生產設備、管廊或管線,貯存與運輸設施,事故應急設施等)通過各種途徑可能進入地下水環境的各種有毒有害原輔材料、中間物料、產品的泄漏(含跑、冒、滴、漏)量及其他各類污染物的性質、產生和排放量, (略) (略) 設置完善的防滲措施; (略) 、 (略) 、 (略) 域設置毒有害物質的自動報警和控制系統,裝置配備事故初級應急監測設施(如天然氣、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檢測儀)和人員,配備事故初級救護器材和物質,以便在發生泄漏事故時工人可進入 (略) 域中進行緊急救護及緊急控制操作;③項目預防與控制體系劃分為三級④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落實相關要求,建立應急組織機構、配備相應應急物資;⑤ (略) 安全生產管理,制定完善的崗位責任制,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采取上述防范措施后,本項目環境風險可控。 | 建設單位嚴格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令第4號)的規定,進行三次項目公示, (略) 上公示、兩次報紙刊登、一次張貼告示等方式收集當地公眾意見,公示期間未收到與本項目環境影響和環境保護措施有關的建議和意見。 |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擬做出批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決定要求聽證。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