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生態環境局澄江分局關于澄江沙亥河防洪治理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擬審查情況的公示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及信息公開要求,我局擬對以下項目作出審批意見,現將有關情況予以公示。
公示時限:2025年3月31日—2025年4月7日。
聯系電話:0877-(略)
傳 真:0877-(略)
聯系郵箱:*@*26.com
通信地址: (略) 鳳麓街 (略) 延長線2號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序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單位 | 環評類型 | 環評機構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1 | 澄江沙亥河防洪治理工程 | (略) (略) 龍街街道 | (略) (略) | 報告表 | 云南智深 (略) | 澄江沙亥河防洪治理工程位于 (略) (略) 龍街街道,于2023年11月1 (略) (略) 的批復(批復文號:玉水防御[2023] 31號)。項目總投資557.(略)元(其中環保投資85.(略)元)。該工程河道治理段長度為 1.14km,起點為沙亥河上游騎馬山村西側 0.8km 處,治理終點為騎馬山村東側已治理段首端。河道防洪治理方案為布置鋼筋混凝土防洪堤,實施建設堤防,擬建河道寬2.0~3.0m,1.6~1.9m,壁厚 0.30~0.35m,為C25 鋼筋混凝土結構。河道包含主要建筑物有攔沙壩1座、人行橋7座、沉沙池1座,箱涵4座。 | 一、施工期主要環境影響及污染防治措施 (一)廢氣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場界在騎馬山村段時,設置高度2.5m以上的圍欄,圍擋墻、 (略) 、 (略) ,嚴禁敞開式作業。 (2)施工期間在施工場地安排人員定期對施工場地灑水以減少揚塵量。 (3)施工過程中使用水泥、石灰、砂石、涂料、鋪裝材料等易產生揚塵的建筑材料,應采取密封存儲、設置圍擋或堆砌圍墻、用防塵布苫蓋等措施。 (4)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棄土及時回填、棄料及其它建筑垃圾,應及時清運,避免長時間堆存。 (5)施工期間,進出工地的物料、垃圾運輸車輛,盡可能采用密閉車斗,并保證物料不遺撒外漏。 (二)廢水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廢水 項目施工時擬設置沉淀池,將引入池中的廢水進 (略) 理,降低廢水中SS的含量,充 (略) 理后回用施工過程或用于場地灑水降塵,不外排。 (2)施工生活污水 項目施工期不設置施工營地,生活設施均依 (略) 附近村落已建生活設施(公廁、旱廁等),生活污水經臨時沉淀 (略) 理后回用于項目灑水。 (3)混凝土養護廢水:并設置沉淀池收集沉淀后上清液回噴做抑塵用水,不得排入河道。 (4)基坑廢水:設置沉淀池, (略) 理后,回用于灑水降塵,不外排。 (三)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1)采用低噪聲機械設備,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設立專人對設備進行定期保養和維護,并負責對現場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嚴格按操作規范使用各類機械。 (2)在環境保護目標附近進行施工時,應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在進行建筑垃圾運輸時,合理安排運輸時間,避免在夜間及交通擁擠時段進行;同時合理安排工期,減短施工的時間;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避免人為噪聲的產生。 (3)將高噪設備布置于施工場地中部,并進行一定的隔聲 (略) 理;在不影響施工情況下將噪聲設備盡量不集中安排,盡量避免高噪設備同時施工。 (4)在進行物料運輸時,應合理安排運輸時間,禁止在交通擁擠時段進行,施工場地的施工車輛出入地點應盡量遠離敏感點,車輛出入現場時應低速、禁鳴。 (5)嚴禁22:00~凌晨6:00以及中午12:00~14:00進行可能產生噪聲擾民問題的施工活動。盡量縮短高強度噪聲設備的施工時間,減少對敏感目標的影響。針對施工過程中具有噪聲突發、不規則、不連續、高強度等特點的施工活動,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以緩解。 (四)固體廢棄物 (1)項目施工建設的過程中會有建筑廢料產生,主要為廢磚瓦、廢石、金屬、塑料、廢舊鋼材、包裝袋、木材等,項目不設置永久棄渣場,建筑廢料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部分委托建筑垃圾運輸單位清運至當地政府指定地點堆放。 (2)植物殘渣委托附近村莊村民收集運走作柴火灶燃料使用。 (3)項目產生的土石方全部用于項目回填,邊開挖邊回填,不產生廢棄土石方。 (4)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后定期運至各加工點周邊村莊垃圾 (略) 置。 (五)生態影響防治措施 1、土地利用 (1)嚴格按照施工設計進行,嚴禁超范圍施工,禁止在規定的施工用地范圍外設置臨時工程用地,不得破壞周邊植被;禁止超范圍占地;涉及臨時占用農用地的,提出復墾要求。 (2)施工結束后,清理平整后,恢復土地原有使用功能。 (3)結合項 (略) 域耕地較多的情況,建設單位應根據相關文件要求,在設計、施工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周邊耕地及農田的保護,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辦理相關手續、設計、施工和保護。 (4)施工便道利用 (略) ,盡可能減少土地的占用面積、動植物的破壞。 (5)減少對林地、耕地的破壞,有效控制項目建設造成的水土流失,項目施工完成后及時恢復。 (6)項目在現有河道上提升改造,不得新增用地。 (7)遵照土地管理和基本農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占用的基本農田按程序報批,經批準占用的基本農田,建設單位應積極配合國土部門進行土地利用規劃修改和報批,以保證基本農田總面積的動態平衡。 2、水土流失 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由工程建設直接擾動的地表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局部地貌將發生較大的改變,如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預測可能新增水土流量達945.43t,不僅嚴重影響河道本身的安全,也將對河 (略) 域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造成嚴重不利影響。 為降低項目建設的水土流失影響,項目 (略) 域擬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如下: (1)堤 (略) 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1)工程措施 ①表土剝離 堤 (略) 占用的林地和坡耕地土質較好,方案設計建設前對表土進行剝離,平均剝離厚度按10~30cm計,共可剝離表土0.(略)m3。 (2)施 (略) 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1)工程措施 ①表土剝離 施 (略) 占用的坡耕地土質較好,建設前對表土進行剝離,平均剝離厚度按10~30cm計,共可剝離表土0.(略)m3。 ②復耕 施 (略) 主要占地為坡耕地,項目建設完成后對占用坡耕地進行復耕,設計復耕0.14hm2,全面整地0.14hm2。 2)植物措施 ①植被恢復 施 (略) 占用林地,項目建設完成后對占用林地進行植被恢復設計植被恢復0.09hm2,全面整地0.09hm2,覆土0.(略)m3,狗牙根草籽5.4kg,撫育管理0.09hm2。 3)臨時措施 ①臨時排水溝 為減少地表沖刷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在施 (略) 布置臨時排水溝,采用梯形斷面的土質排水溝,斷面尺寸如下:底寬0.3m,頂寬0.6m,溝深0.3m,邊坡1:0.5。經量算,需要臨時土質排水溝90m,土方開挖12.15m3。臨時土質排水溝開挖產生的土石方就近夯實,回填于周邊場地。 ②沉沙池在臨時排水 (略) 設置1口沉沙池,以沉降徑流泥沙,降低徑流流速。臨時沉沙池斷面設計為矩形,尺寸為長×寬×深 =2.0m×1.5m×1.0m,采用磚砌結構,按 24cm規格砌筑。工程量為:土石方開挖8.20m3,磚砌3.16m3。施工期間定期進行清理,施工結束后將其回填。 (3)水土保持要求 ①加強工程施工管理,嚴格按照工程設計及施工進度計劃進行施工,減少地表裸露時間,避免在雨天進行各種土石方工程; ②沙石料等建筑材料應集中堆放,降雨天進行臨時覆蓋,合理選擇施工工序,盡量縮短土石方的堆放時間,避免產生大量的水土流失; ③施工期應加強對各項水土保持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定期檢查其運行狀況,防患于未然,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或整改措施; ④施工結束后應及時清理場地并進 (略) 面恢復; ⑤表土堆放時需及時完善臨時攔擋及覆蓋措施,優化施工進度,施工結束后及時使用,避免堆放時間過長帶來水土流失。 3、(略)生植物保護措施 (1)建設施工前,首先劃定施工活動范圍,加強建設階段環境管理工作。確保施工人員在場地范圍內活動,減輕非施工因素對周圍植物及植被的占用與壓踏。 (2)依照設計文件將地表0~20cm有肥力土層進行剝離、臨時儲存并加以防 護,以便完工后用于土地復墾或堤防的綠化。 (3)建設施工結束后,盡量恢復原有土地功能和表面植被,補償施工活動中人為破壞植被和地貌所造成的植被量等的損失。工程完工后需對其進行植被恢復。臨時占地植被時選用鄉土樹種,注意喬、灌、草及常綠、闊葉、深根和淺根等 不同種類的搭配,形成多層次的林相結構,并具有較強觀賞價值。 (4)各種機械設備和車輛 (略) 線,不隨意另行開辟便道,以保證規定范圍外的地貌和植被不受破壞。 (5)工程管理機構,應設置生態環境管理人員,建立各種管理及報告制度, (略) 周邊環境進行及時巡護監測,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協調、制止。 (6)工程建設期、運行期都應對(略)生植物資源的影響進行監測或調查,加強對生態的管理。植物應重點調查植物物種、植被類型、優勢種群、生物量等情況以及生態系統整體性變化。 (7)在工程前期、建設施工期都要定期組織對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宣傳教育,特別是相關法律法規教育。進行環境保護條例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宣傳,明確責任與義務。樹立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的理念,加強建設施工及管理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8)建設階段,在各主要(略)生植被較好的地段設置生態保護警示牌。警示牌上標明工 (略) 范圍,嚴禁施工人員和器械超 (略) 域對工地周邊的植被、植物物種造成破壞,嚴禁施工材料亂堆亂放、施工垃圾 (略) 置,盡量減少占地造成的植被損失,最大可能保護地表植被自然性。 (9)項目施工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采用狗牙根,不屬于外來入侵物種,播撒狗牙根對(略)生 (略) 域生態安全的影響較小。 (10)施工期結束及時進行植被恢復,植物措施擬盡量選用適合當地的本土品種,并考慮綠化美化效果,嚴禁栽植外來入侵物種。防止外來入侵種的擴散。加大宣傳力度,對外來入侵植物的危害以及傳播途徑向施工人員進行宣傳。 4、(略)生動物保護措施 (1)建設施工過程中避免破壞動物棲息的巢穴,若施工過程中發現動物的卵、 幼體或受傷個體等,應及時交由專業人員護理。 (2)在各主 (略) 域內設置生態保護警示牌,禁止捕獵野生動物,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傷害。 (3)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施工人員及周邊居民的動物保護意識,嚴禁捕獵野生動物。施工人員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嚴禁 (略) 及其周圍捕獵野生動物。 (4)做好施工方式和時間的計劃。鳥類和獸類大多是晨、昏(早晨、黃昏)或夜間外出覓食,正午是鳥類休息時間,為了減少工程施工噪聲對野生動物的驚擾,應避免在晨昏和正午開展高噪聲作業。 (5)根據施工、占地界限劃定施工人員活動范圍,降低施工人員、施工機械與野生動物相遇幾率。 (6)工程完工后,做好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各項措施,在臨 (略) 域、永 (略) 域以 (略) 兩側進行植被恢復,植被恢復過程中優先選用本地土著植物并減少人為活動的痕跡, (略) 的動物盡快恢復到建設施工前的種群狀態。 5、水生生態保護措施 (1)工程方案和施工技術設計,進行嚴格的科學論證和合理優化,明確以保護工程所在地水生生物、水產資源和生態平衡為目的,盡量降低工程帶來的不利環境影響。 (2)建設施工期間,各類施工作業嚴格控制在施工作業范圍內進行施工。 (3)工程建設施工應盡可能選擇在枯水期,避免對環境保護目標造成不利影響;應對整體施工進行合理規劃,縮短工期,以減輕施工可能帶來的水生生態環境不利影響。 (4)在浮游動物的快速生長期、底棲生物、魚類等的產卵期及魚卵、仔魚、幼魚的高密度季節降低施工作業強度。 (5)工程建設階段加強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禁止施工人員破壞植被和隨意捕捉魚類,減弱對水生生態系統的不利影響。 (6)嚴禁在建設施工期間向沙亥河及附近其他水體傾倒廢渣、施工廢水、垃圾及其他廢棄物。 (7)嚴禁將建設施工期間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在施工作業帶中隨意堆放,每天及時清運生活和建筑施工垃圾,日產日清。 (8)建設施工期間,禁止破壞沿線非占地植被、生態環境等。 (9)建設施工結束后及時清理施工跡地,恢復原貌。 (10)施工建材應設篷蓋,必要時設圍欄,防止被雨水沖刷進入水體。 (11)工程建設階段加強施工機械的管理,施工車輛不得在河道內行駛,不得在河道內對施工設備進行檢修、清洗,防止油品泄漏而造成的地表水污染。各施工車輛施工時,在油箱、發動機艙等高風險位置底部設置隨車托盤等防漏裝置。 6、生態景觀保護措施 (1)在建設施工場地周圍布置色彩統一的擋板和護欄。 (2)施工單位需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采取合理施工方案,盡量縮小土石方施工面積,減少現有植被破壞量,最大程度地控制地表裸露面積。 (3)綠化工程在土石方施工完畢后盡快實施,恢復一定的生物量,減少裸露地表,降低景觀破壞的敏感程度。 (4)施工中應加強管理,確保建筑垃圾及時清運。 (三)運營期污染防治措施 工程運行階段,基本無廢水、廢氣、噪聲、固體廢物等污染源,不產生相關廢水、廢氣、噪聲、固體廢物等污染物,無需采取相關污染防治措施。 工程運行階段,無環境風險源,無需采取相關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工程的運行帶來環境正效益,其產生的環境影響是正面的、積極的。 三、結論 項目施工期會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水土流失、生態景觀及動植物破壞方面,并會產生施工揚塵、噪聲、固廢及廢水等污染物;項目運營期無廢水、噪聲及固廢等污染物。在采取環評及其他相關文件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生態恢復措施,同時加強環保管理后,能減輕項目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將其對環境不利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或允許限度。通過評價,該項目的建設具有較大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評價,項目的建設是可行的。 |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