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氣環境影響分析 主要為施工機械產生的尾氣及揚塵,施工機械產生的尾氣經周圍環境空氣稀釋擴散后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 為減少施工期間揚塵對周圍敏感點及環境影響,建設單位應根據《 (略) 藍 天保衛戰實施方案》要求,施工應嚴格落實其管理規定,對施工期提出以下要求: ①“工地周邊100%圍擋;建筑場內各類建筑材料100%規范堆放并覆蓋;裸露黃土100%覆蓋;工地車輛離場100%沖洗; (略) 面100%硬化;揚塵施工 100%濕法作業;施工工地100%安裝在線視頻監控;工 (略) 移動機械及使用油品100%達標。不準渣土運輸車 (略) 、違規裝載。渣土必須實行封閉運 輸,不得撒漏,不 (略) 。” ②合理安排施工現場,謹防運輸車輛裝載過滿,并采取遮蓋、封閉措 (略) 拋灑、散落,及時清 (略) 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施 (略) ,可采用清掃或水沖洗的方法清潔施 (略) 積塵,不得在未實施灑水等抑塵措施情 況下進行直接清掃。在施工過程中若遇到干燥、易起塵的天氣,應及時灑水抑塵。 ③施工單位運輸工程渣土、泥漿、建筑垃圾及砂、石等散體建筑材料,應采用密閉運輸車輛, (略) 線行駛;運輸車輛應設置盡 (略) 外鄰近環境敏 感 (略) 線,對環境 (略) 段要根據實際情況選址在夜間運輸,送往指 定的傾倒地點。 ④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的施工垃圾 (土方、工程渣土) 和生活垃圾應當集中堆放,且及時清運,在48小時內不能完成清運的,必須設置臨時堆放場,并采取圍 擋、覆蓋等防塵措施;堆放高度不得超出圍擋高度,并采取苫蓋、固化措施。 ⑤盡量避免在大風天氣下進行施工作業。 施工 (略) 部性短期污染,通過上 (略) 理后,施工粉塵將得到有效 控制,預計廠界濃度可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1996) 中無組織排放限值 (≤1.0mg/m3 ) ,對區域環境空氣影響較小。 綜上所述,通過加強施工管理,采取以上一系列措施,可大幅度降低施工造成的大氣污染。施工期間,建設方應特別注意粉塵對周邊居民的影響,認真落實各項措施,將影響降至最低,同時施工 (略) 部性短期污染,施工期對環境的影響也將隨施工的結束而消失。 2、水環境影響分析 主要為配套設施建設過程中的施工廢水。施工廢水主要為泥漿廢水、設備清洗及進出車輛沖洗水等。項目泥漿廢水、設備清洗及車輛進出沖洗水產生量約為0.5m3/d,主要污染因子為石油類、SS,污水中石油類濃度為10~30mg/L,SS濃度可高達1000mg/L。項目施工廢水經過簡易隔油、 (略) 理后的廢水作為場地降塵用水或混凝土養護水,不外排,對周圍水環境影響較小。 3、施工期噪聲環境影響分析 主要為施工機械設備噪聲及設備調試運行時產生的噪聲,源強約為60~85dB(A)。 評價要求必須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控制施工時段,夜間22點至次日6點禁止施工,盡可能緩解和減輕對周邊敏感點的噪聲影響。設備調試及施工設備噪聲經距離、障礙物和空氣等因素衰減后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且項目施工期較短,施工結束后施工期噪聲影響即結束。 4、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 本項目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廢棄包裝物、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生活垃圾。項目廢棄包裝物經收集暫 (略) 利用。項目建筑垃圾經收集后送周邊建筑工地用作填方。項目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經收集暫存后由環衛部門定期送至生活垃圾填埋 (略) 理。項目施工期固體廢物在采取上述防護措施后,均可實 (略) 理,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 總結論: 綜上所述,本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選址合理,總平面布置基本合理,項目在認真落實各項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管理措施的前提下,均能實現污染物達標排放,對環境的污染影響較小。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該項目建設可行。 建議: 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落實各項污染治理措施,確保環保資金的投入,真正做到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選用低噪聲設備、加裝消聲裝置、種植樹木等措施,使企業廠界噪聲達標; (略) 防滲,防止地下水和土壤受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