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農業發〔2023〕42號
關 (略) 2023年綠色高產高效行動
玉米單產提升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市各有關單位: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 (略) 2023年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單產提升項目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略) 農業農村局 (略) 財政局
2023年7月17日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略) 2023年綠色高產高效行動
玉米單產提升項目實施方案
根據《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 2023年全國綠色高產高效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農廳辦發〔2023〕105號、《廣西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桂農廳辦發〔2023〕101號)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關于下達 2023年中央糧油生產保障資金的通知(桂整合〔2023〕8 號 )精神, (略) 為整建制推進玉米單產提升重點縣, (略) 2023年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單產提升項目實施工作,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工作思路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中央一號文件部署要求,緊緊圍繞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部署,堅持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為頭等大事,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促進糧油增產和農民增收為目標,組織整建制推進玉米單產提升,加強技術集成,示范帶動玉米大面積均衡增產和效益提升,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二)基本原則
——突出關鍵作物,著力提升單產。我市重點支持玉米單產提升,選擇規模連片、基礎條件好的主產區整建制推進,著力提升玉米單產水平。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努力實現一季超千斤、兩季超“噸糧”“噸半糧”。在適宜地區推進水肥一體化創高產試驗示范,實現節水與增糧雙重目標。
——突出關鍵區域,強化統籌協調。堅持整建制推進,立足資源稟賦和生產基礎,明確不同鄉鎮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主攻方向,建設樣板基地和優勢產區,將中低產區提升為高產區、高產區打造成標桿區, (略) 單產提升和區域均衡增產。
——突出關鍵要素,強化集成融合。堅持全要素整合,集成“土、種、肥、水、藥、機”等生產要素,不斷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率;集成行政、科技、政策等保障要素,協同推進關鍵措施落實落地。創新生產經營方式,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帶動農戶共同提升單產水平。
——突出綠色高效,促進可持續發展。堅持綠色與增產結合、節本與增效兼顧、農機與農藝融合、產量與品質并重,集成推廣優質高產高效、節水節肥節藥、立體復合種養等綠色高效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
二、創建目標
(一)面積目標。全市創建 10個千畝方和2個萬畝片,面積3萬畝,輻射帶動10萬畝以上。在26個鄉鎮實施,其中:
1、第一個萬畝片安排在白沙、石龍、蒙圩、厚祿四個鄉鎮,每個鄉鎮實施面積2500畝;
2、第二個萬畝片安排在大洋、大灣、羅播、木根、麻垌、下灣、社步七個鄉鎮,大洋、大灣鎮各實施面積2500畝,羅播、木根、麻垌、下灣、社步每個鄉鎮實施面積1000畝;
3、安排在木圭、社坡、中沙、南木、江口共5個鄉鎮,每個鄉鎮創建1個千畝方。
4、安排在木樂、石咀、馬皮、油麻、尋旺、羅秀、西山、金田、垌心、紫荊創建5個千畝方,每個鄉鎮500畝。
以上各示范點面積,可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具體實施地點由鄉鎮選擇確定,應選擇在交通方便、玉米種植相對連片、種植技術水平高、群眾積極參與的村屯開展。
(二)單產目標。力爭百畝核心示范田平均畝產500公斤以上,10個千畝方平均畝產450公斤以上,2個萬畝片平均畝產400公斤以上, (略) 平均畝產比2022年增產3%以上。
(三)綠色目標。以單產提升和生產生態相協調為目標,集成推廣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生態環保技術模式,集成創新旱地玉米節水增糧技術模式,鼓勵創建“旱地噸糧田”。水澆地在高效節水灌溉基礎上集成示范水肥一體化增糧技術模式,鼓勵春播玉米創高產典型。示范區單位面積化肥農藥用量低于當地平均水平,病蟲害綠色防控全覆蓋、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帶動推進縣節本增效5%以上。
(四)產業目標。 (略) 場需求,以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為重點,打造優質玉米示范基地,大力推行“家庭農場+示范區”“合作社+示范區”“龍頭企業+示范區”等經營模式,推進訂單種植、產銷對接,打造全產業鏈條。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主導品種推廣。突出主導品種的穩產增產作用, 在示范區建立品種篩選展示示范點。加大經過生產檢驗、農民接受程度高的玉米主導品種推廣力度,突出需求導向,推廣耐密植、宜機收的高產玉米品種,適合帶狀復合種植的直立株型品種,重點推廣正大系列、桂單系列品種。
(二)加強主推技術服務指導。立足本地自然條件和生產實際,組織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力量,加強主推技術展示示范。在關鍵農時季節,開展現場觀摩、集中培訓、巡回指導、測產驗收等,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加快熟化優化的高產高效關鍵技術推廣應用,不斷提高技術到位率和覆蓋率。在示范區組織專家開展前瞻性技術試驗示范,重點試驗示范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旱地玉米節水增糧技術,加快技術熟化和本地化,推進主要生產環節機械化,破解糧油生產技術瓶頸,為大面積推廣奠定基礎。主要技術措施如下:
1、推廣優良品種。推廣使用高產、優質、抗逆性強、耐陰的大豆優良品種,如選擇正大808、桂單162、桂單166、桂單0810、金卡1918等雜交種。
2.精細整地。若上季作物是水稻或為水田,在水稻收獲犁翻土地曬冬,開春后重新犁耙,土壤細碎后起壟播種,田中間和四周開好排水溝。若為旱地,則視土壤疏松度決定是否犁耙,如果硬實,應進行犁耙整地,如果疏松則可直接免耕開穴播種。
3.合理密植。采用雙行單株種植,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28~32厘米,每穴播種2粒玉米種子,留單苗,每畝種植密度在3500~4000株為宜。
4.地膜覆蓋。地膜玉米比露地提前7~10天播種,種后蓋膜,出苗后及時破膜接苗。
5.科學施肥。在播種前畝施基肥(農家肥)1000公斤,尿素8~10公斤,過磷酸鈣30~35公斤,氯化鉀8~10公斤;玉米幼苗4~5張葉時施用,畝施尿素5~7公斤;玉米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12~15公斤,氯化鉀10~12公斤。
6.病蟲防控。應用農業防治理化誘控、生物防治和科學安全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防治病蟲害。
(三)打造示范樣板。圍繞集成推廣玉米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選擇基礎條件好、技術力量強的鄉鎮,打造一批“百畝田、千畝方、萬畝片”,集中資源、積聚力量,大力推行統一良種供應、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防控、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機械作業的“五統一”,探索應用“互聯網+”現代農業技術。開展小面積高產攻關和大面積示范推廣,組織開展高產競賽,實現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配套,將專家產量轉化為農戶產量,把典型產量轉化為大田產量,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開展玉米品種對比試驗示范、旱地玉米節水增糧技術示范、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示范、玉米套種木薯等模式展示示范。
(四)加強經營主體培育。因地制宜選擇一批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業企業等經營主體,參與實施綠色高產高效行動,承擔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示范任務,提升規模化、組織化生產水平。支持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組織圍繞整地播種、施肥打藥、收割收獲等關鍵環節開展全托管或半托管等社會化服務,帶動小農戶提高生產輕簡化、機械化、集約化水平。
(五)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發展生產促進產業融合,產業融合帶動生產發展。示范區重點發展特用專用高產玉米,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引導企業開展訂單生產,完善標準體系,打造標準化樣板基地,健全質量管理制度,逐步健全玉米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培育壯大一批玉米品牌,促進產業提檔升級。 (略) 場監測預警,密 (略) 場動態,促進產銷銜接。
四、資金使用管理
項目資金600萬元,使用管理要嚴格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關于印發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桂農業發〔2017〕112號)執行。明確項目資金的方向、內容與時間期限,爭取年底前基本完成項目實施、資金合法合理支出。
項目資金主要用于購買玉米種子、肥料等物資,種植試驗示范,種植、收獲機械,宣傳、培訓、示范標牌等,各項資金如有結余可相互統籌使用。資金安排如下:
(一)示范片補貼。對參與千畝方和萬畝片建設農戶或新型經營主體進行補貼,采用先建后補方式,按項目完成進度情況分階段撥款。種植模式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清種玉米。全市創建 10個千畝方和2個萬畝片,合計面積3萬畝,補貼標準為100元/畝,補貼款主要用于購買玉米種子、肥料、農藥等開支,共補貼300萬元。
(二)社會化服務補助。開展耙耕、統防統治等社會化服務,其中:耙耕社會化服務每畝補助60元,統防統治每畝補助30元(10元/次),補助面積2.09萬畝,補助資金188萬元。資金主要用于社會化服務主體用于購買玉米耕、種、收機械設備以及開展社會化服務機械配件、維修、加油、人工等開支。
(三)技術指導、技術試驗及示范牌補助。投入112萬元。
1、開展技術試驗示范21個,每個試驗示范補助資金5萬元,投入105萬元。資金主要用于試驗示范片購買種子、肥料、農藥、冬種綠肥種子以及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使用的黃板、誘蟲燈、統防統治飛防等開支。其中:玉米品種對比試驗和高產品種示范3個,旱地玉米節水增糧技術模式2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試驗和高產示范、玉米套種木薯等模式展示示范16個。
2、技術培訓和示范標牌等投入7萬元。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為確保項目建設的各項工作能順利開展, (略) 2023年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單產提升項目領導小組(見附件1)。領導小組強化統籌協調,落實責任分工,加強與財政部門溝通,確保轉移支付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專家指導組抓技術,領導小組組長或成員在玉米生長關鍵季節和重要生產環節要到創建區檢查項目實施情況1次以上。
(二)強化指導服務。 (略) 2023年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單產提升項目專家指導組(見附件2),在關鍵農時季節組織開展現場觀摩、技術培訓、專家巡回指導、測產驗收等活動,確保技術入戶到田。玉米生長期內組織專家巡回指導1次以上。以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建立專家對口聯系制度, (略) 場信息、生產技術、產品銷售等全過程指導,幫助解決創建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三)強化日常管理。建立資金使用臺賬制度,加強資金監管,規范資金使用。建立健全工作檔案,將創建工作的相關文件和影像資料歸檔立卷,以備查閱。強化進度調度,實施方案印發后每月向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報送1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工作簡報。
(四)強化監督考核。市農業農村局負責組織做好測產驗收有關工作,在每季玉米收 (略) 農業農村、統計等有關部門專家開展測產驗收工作,形成測產驗收報告。整個項目實施結束后,按照項目實施方案確定的計劃任務、建設內容和實際完成情況進行驗收,形成驗收報告,連同年度工作總結報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在開展項目總驗收的同時,按照《 (略) 2023年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單產提升項目標計劃表》(見附件3)內容進行自評,并形成自評報告。
(五)強化宣傳引導。在創建區的顯要位置豎立示范標牌,便于宣傳展示和監督檢查。要大力宣傳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的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認真總結典型集成模式,并形成經驗材料報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同時,向自治區農業農村報送2篇宣傳材料,通過廣西農業信息網等形式進行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附件:1. (略) 2023年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單產提升項目工
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2. (略) 2023年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單產提升項目專家指導組成員
名單
3. (略) 2023年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單產提升項目標計劃表
附件1
(略) 2023年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單產提升項目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為扎實推進20 (略) 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單產提升項目各項工作,加快種植業轉型升級和現代農業發展,按照《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 2023年全國綠色高產高效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農廳辦發〔2023〕105號)要求, (略) 2023年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單產提升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推動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單產提升項目各項工作。領導小組具體組成人員如下:
組 長:方慧輝 副市長
副組長: (略) 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覃海強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成 員:潘建階 市財政局副局長
李 聰 市發改局副局長
王弘宇 市統計局副局長
羅 藝 市水利局副局長
傅中博 市農機管理中心主任
各鄉鎮人民政府鄉鎮長
領導小組下 (略) 農業農村局(聯系電話:*),辦公室主任由覃海強同志兼任, (略) 農業農村局各相關股室站負責人組成,主要負責創建項目工作日常管理工作。
附件2
(略) 2023年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單產提升項目專家指導組成員名單
按照《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 2023年全國綠色高產高效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農廳辦發〔2023〕105號)要求, (略) 2023年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單產提升項目專家指導組, (略) 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技術方案或指導意見、指導各示范區開展技術攻關和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的組裝、開展巡回技術指導和培訓及參與項目檢查、測產驗收等工作。同時在關鍵生產季節邀請 (略) 、農業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小組下設辦公室, (略) 農業農村局農技站,主任由曾家煥同志兼任。聯系電話:*。專家指導組組成人員如下:
特邀專家:
楊天錦 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
時成俏 (略) 玉米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楊為芳 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四級調研員、推廣研究員
李慧峰 (略) 玉米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組 長:周 冰 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副組長: (略) 農技站高級農藝師
成員:陳志權 市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
陳仲南 市植保站推廣研究員
楊壽山 市土肥站推廣研究員
蒙宗勇 市種子管理站農藝師
劉釗揚 項目辦負責人、高級農藝師
周銘德 市種植業股農藝師
楊澤忠 市農技站農藝師
辛穎鳳 市農技站高級農藝師
覃獻芳 市農技站農藝師
陳 瀘 市農技站農藝師
周月新 市農技站農藝師
劉漢華 市農技中心農藝師
參與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單產提升項目建設鄉鎮的農業農村中心負責人、農技人員等。
附件3
20 (略) 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單產提升項目標計劃表
總體目標:示范推廣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提升項目區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略) 玉米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 | ||||
一級 | 二級指標 | 三級指標 | 指標值 | |
產出 | 數量指標 | 指標1:創建面積 | 打造10個千畝方,2個萬畝片創建面積3萬畝,輻射帶動10萬畝以上。 | |
指標2:推廣綠色關鍵技術 | 2項、1萬畝(“玉米+木薯”套種技術0.9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0.1萬畝) | |||
質量指標 | 指標1:創建區產量水平 | 畝產比 2022 年增 3%。 | ||
指標2:創建區機械化率 | 50%,比非創建區高5% | |||
指標 3:重點農作物綠色高 產高效項目區病蟲害損失率 | ≤5% | |||
指標 4:節本增效水平 | ≥5% | |||
時效指標 | 指標 1:制定印發實施方案 時間 | 2023 年 6 月 30 日前 | ||
指標 2:項目完成并通過驗 收時間 | 2023 年 12 月 15 日前 | |||
成本指標 | 指標:創建區財政資金支出控制數 | 600萬元 | ||
效益 | 經濟效益 | 指標1:創建區畝生產成本下降 | 平均種植成本降低50元/畝 | |
指標2:增加農民種植收入 | 達到戶均500元 | |||
社會效益 | 指標1:提高推進縣種植積極性 | 全市玉米面積保持在15.97萬畝 | ||
指標2:提高種植的組織化、標準化程度 | 有10個新型經營主體帶動3萬畝訂單(或聯合)生產 | |||
指標3:促進三產融合 | 帶動2000噸產品加工 | |||
生態效益 | 指標1: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 | 70%以上,同比增加10% | ||
指標2:化肥使用量 | 45公斤/畝左右,同比減少5% | |||
指標3:示范區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 | 示范區農作物病蟲害 綠色防控覆蓋率100 % | |||
可持續影響指標 | 指標:保障糧食安全和優質 農產品供應 | 提高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 意識,實現“藏糧于地”,保障糧食安全。 | ||
滿意度指標 | 服務對象 | 指標1:項目區農民對創建項目的知曉率 | 85%以上 | |
指標2:項目區農民對項目建設的滿意度 | 85%以上 |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