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 (略) (略) 關于2024年
11月25日丘北縣五祖溝水庫工程建設
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擬審查情況的公示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及信息公開要求,經審議,文山州 (略) (略) 擬對以下項目作出審批意見,現將有關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4年11月25日-2024年11月29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5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聯系電話:0876-#-#
通信地址:丘北縣錦屏 (略) 延長線南側文山州 (略) (略)
項目名稱 | 丘北縣五祖溝水庫工程 |
建設地址 | 丘北縣舍得鄉五祖溝村 |
建設單位 | 丘 (略) |
環境影響 評價機構 | 云南德源 (略) |
項目概況 | 項目位于丘北縣舍得鄉五祖溝村,水庫所在的小河屬南盤江右岸支流,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為小(1)型水庫工程,總庫容183.#m3,主要建筑物由大壩樞紐及供水建筑物組成,攔河壩布置在原 (略) ,大壩為堆石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39.3m,壩頂軸線長120m,壩頂寬7m。溢流堰頂寬6m,設計最大下泄流量29.8m3/s。輸水工程分為自流和提水兩部分。自流供水分人飲供水和灌溉供水,人飲和灌溉供水管分開布置,人飲供水干管1.32km,灌溉供水干管1.41km。提水供水的人飲提水管長1.64km,灌溉提水管長1.6km。擴 (略) 7km、新 (略) 0.7km、新 (略) (略) 0.5km。新建供水工 (略) 10.1km。架設10KV永 (略) 2.5km。設500m3水池1個,300m3水池1個,200m3水池4個,150m3水池2個,100m3水池10個,80m3水池7個,50m3的18個。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一、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一)水環境保護措施。1.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環保教育,做到文明施工;2.施工過程中開挖的土石方嚴禁倒入溪流中或直接堆在岸邊,填土、棄土作業應嚴格按照先圍堰后填土的施工工序, (略) 、 (略) 等應及時做好水土保持工作;3.在大 (略) 及輸水涵管設施、溢洪道工程設施附近各布置1個容積為40m3的 (略) 理施工廢水,處理后回用于施工過程;4.施工場地設置臨時旱廁,糞便污水定期清掏后用作農肥,施工人員生活污水 (略) 理后用于灑水降塵或壩體混凝土養護用水;5.雨天停止作業,減少廢水的產生,地表徑流經過雨水溝排入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施工場地灑水降塵,不外排;6.在水庫下閘蓄水期間,通過在輸水隧洞前設置臨時提水泵向輸水隧洞內抽水,壩內取水管運行期設計流量由農村生活供水流量、農業灌溉供水流量、生態放水流量三部分組成。根據《丘北縣五祖溝水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可知,農村生活供水流量為0.0578m3/s,灌溉設計流量0.907m3/s,生態放水流量0.0096m3/s。壩內取水管設計流量為0.974m3/s,可保證河下游下泄生態流量;7.輸水管道在下溝后投產前需進行水壓試驗,試壓廢水污染物主要為SS,且濃度較低,管道試壓產生廢水集中收集,經沉淀后全 (略) 及場地灑水抑塵,不外排。 (二)減脫水河段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五祖溝水庫建成后,將造成水庫下游部分河段枯期脫水和減水現象,按照環保要求應考慮生態環境需水量。保證輸水隧洞下泄生態流量0.0096m3/s。 (三)生態下泄流量的工程措施。為保證下泄生態流量,需在擋水壩內的死水位以 (略) 設置下泄流量放水管(管徑40cm);在支流引水工程堰體內設置下泄流量放水管(管徑20cm)。除此,還應在壩址 (略) 安裝一套在線計量及視頻監控設施用于監控下泄流量情況,以確保工程蓄水初期與運行期的下泄生態流量,維持和保障減水河段的生態用水。在線監控設施應與大壩同時建設,并制定生態流量下泄的管理規程,由水庫運行調度人員負責監控水庫蓄水、運行期的下泄流量情況,并負責數據的存儲、分析、統計和整理。針對支溝引水系統下泄流量的監管,考慮到安裝在線監控系統成本高且支溝內高差較大,環境惡劣,安置監控系統不合理,因此可以充分發揮當地居民的監督作用,保證各支 (略) 下泄足夠的流量,如發現斷流現象及時向當地有關部門報告。 (四)生態下泄流量的管理措施。1.建設單位應無條件按照生態環境部門核定的最小生態下泄流量連續不間斷排放最小生態下泄流量,對所安裝的生態下泄流量監控設備進行有效管理和維護,確保設備正常運行,確保生態下泄流量監控設備所采集、上傳的數據連續真實、準確、可靠;2.按照要求安裝生態流量監測監控設施實行在線實時監測監控。建設單位應承擔生態流量監測監控設施日常維護主體責任,發現監測監控設施出現故障時,應及時修復并同時上報。不得人為有意破壞監測監控設施。 (五)工程措施。鑒于水庫所在河段地表水水質現狀,本環評報告建議建設單位與當地政府采取以下工程措施:1.當地農業生產使用農藥化肥應得到當地農業部門的指導,盡可能的少使用農藥化肥,并減少雨季的使用量避免農藥化肥的流失。2.灌溉回歸水最終會進入河道,但是用于農田施用化肥和農藥,回歸水對河道存在一定的影響。當地應采取科學的灌溉技術(控制灌溉期和該水量、輪灌)和灌溉制度的水環境管理。3.庫區周邊加強水土保持實施,減少水土流失。4.推廣應用平衡施肥技術,提倡施用有機與無機復合肥、作物專用肥,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化肥放用量;)采用綜合植保技術,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生物綜合治理,盡量減少農藥的使用量。 (六)水庫水源 (略) 禁止事項。本水庫工程兼顧鄉村供水和人畜飲水功能,建議當地政府建立水庫水 (略) ,嚴格按照《飲用水水 (略) 劃分技術規范》(HJ/T338-2007)的要求,劃分飲用水 (略) ,并參照《飲用水水 (略) 標志技術要求》設 (略) 標志,包括界碑、界標、警示牌、宣傳牌等, (略) 保護、分類治理,按 (略) 域和水體污染特點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另外,為了使水源地環境保護做到有法可依,應編制丘北縣五祖溝水庫工程水庫飲用水水源 (略) 管理規定,明確各部門的管理職責,明確各 (略) 及 (略) 禁止或限制的行為。 為切實加強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管理,不斷改善水庫飲用水水源水質狀況,確保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水工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水庫及其所有工程設施受法律保護,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侵占、破壞和偷盜。禁止在水庫上 (略) (略) 內設置排污口。具體禁止事項如下: 一、水庫管理、保護范圍及一 (略) 內禁止以下活動:(一)損毀水工程及附屬設施;(二)爆破、打井、鉆探、采礦、取土、采砂、采石、修(建)墳、墾荒、造地、養殖、放牧、鏟草、強行取水等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的活動;(三)捕魚、電魚、毒魚、炸魚、釣魚;(四)游泳、露營、野炊、燒烤、傾倒垃圾,排放人、畜禽類糞便等污染水體的活動;(五)未經批準修建碼頭、圍堤、挖筑魚塘、圍湖造田、形成淤庫等活動。二、在水庫二 (略) 內不準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嚴禁在水庫上游河道管理保護范圍內堆放、傾倒、掩埋、排放污染水體的物體;河道管理范圍邊緣線起沿地表500米以內、水庫校核水位線起沿地表外沿500米內地帶禁止取土、挖砂、采石。三、嚴禁在水 (略) 內從事毀林開荒、采伐樹木等破壞水土保持的活動。四、水庫管理部門(單位)作為管理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日常監管工作,堅決打擊各類破壞重要飲用水水源環境的行為。五、凡違反國家及相關部門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本通告規定的,由縣公安、水務、環保等部門根據有關規 (略) 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七)大氣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場地定期灑水,以有效防止揚塵產生,在旱季風大的時,應加大灑水量及灑水頻次;2.合理選取進 (略) ;3.運輸車輛進入施工場地要限速行駛,減少揚塵產生量;4.砂石料等應有專門的堆存場地,避免易產生揚塵的原材料露天堆放;5.施工人員佩帶防護口罩,可以降低污染損害程度;6.運送散裝水泥車輛的儲罐保持良好的密封狀態,運送袋裝水泥必須覆蓋封閉。7.供水工程施工過程中對施工場地進行灑水降塵。 (八)噪聲防治措施:1.盡量采用低噪聲施工設備。2.對作業時間加以嚴格控制,高噪聲設備禁止夜間作業,減少噪聲的影響。 3.對施工人員采取個人防護措施,如配戴耳塞、耳罩等,減少噪聲對人體健康的危害。4.對運輸車輛及時進行維修及保養,限制車輛超載;5.運輸車輛經過村莊時要限速行駛,盡量不要鳴笛。 (九)固 (略) 置防治措施:1.土石方開挖產生的棄土石方應及時回填;2.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經收集后進行衛生填埋;3.施工營地附近設置臨時旱廁,定時清掏作為肥料使用。 (十)生態保護:1.植被與植物保護措施。①宣傳教育,遵紀守法對施工人員進行環境教育、生物多樣性保護教育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讓施工人員明確知道生物多樣性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破壞生物多樣性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②掛牌標記,明確告示在人員活動較多和較 (略) 域,如工棚附近,粘貼和設置自然保護方面的警示牌。③工棚和料場只能建蓋在空曠、植物植被稀少的環境中,不能破壞天然植物植被。施工方要對工地上的工人強調生活、生產用火安全,嚴禁由于用火不當引發森林火災。④盡量避讓殘存的較好的森林群落。⑤植被恢復。對因施工期間破壞的各種植被和環境、臨時占用的植被、表土場、料場及各種施工跡地,工程結束后應該盡量通過實施生態恢復措施使其逐步得到恢復。在植被恢復中,杜絕在天然林中種植 (略) 域中沒有的物種,應該杜絕種植如桉樹、銀合歡、金合歡、圣誕樹、五色梅、印楝等外來種,以免造成生物入侵的新危害。應該依照“適地適樹”、原生性、特有性、實用性的基本科學原則,種植當地生態系統中原有的重要的各種植物種類,喬、灌、草、層間植物有機搭配,從而恢復當地原有的植被。首先種植當地原生的保護植物,其次種植當地重要的用材樹種和有經濟價值的當地特有的原生植物。2.#生動物保護措施:①對項目劃 (略) 域范圍以外的環境,盡量保持原狀,不要人為進行破壞,盡量減少對動物棲息地環境的破壞;②為避免對野生動物造成不必要的驚嚇,施工中盡可能地減少放炮和制造超高分貝的噪音;③有林地是動物的重要的小環境,要嚴格禁止設置“三場”;施工中要杜絕對溪流水體的污染,以保證兩棲動物的棲息地不受或少受影響;④加強施工人員對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教育;⑤在動物的重要環境地設置保護動物的告示牌,警告牌等。3.建壩期水生生物保護措施:①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環保教育,禁止電魚、炸魚、毒魚等違法違規捕撈水生生物行為;②施工期設立生態流量實時流量臺賬記錄,保證下放0.0096m3/s的生態流量;③施工期施工廢水、生活污水、施工場地地表徑流雨水經收集 (略) 置,禁止排入河中影響水質,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④施工過程中的涉水工程,特別是對水質影響比較大的項目施工,應盡量避讓5~6月份魚類繁殖高峰期。4.水生生物的保護措施:①尊重自然、保護優先。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按照重要水生生物及生態系統自然屬性,采取適應性的保護措施,改善河湖、濕地灘涂等水生生物棲息環境,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②嚴守紅線、強化監管。牢固樹立底線意識,強化水生生物珍稀物種、重要漁業資源物種棲息地等生態保 (略) 監管,落實主 (略) (略) 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要求,將人類干擾程度降到最低。 (略) 、系統保護。建立上下游、各部門之間聯動協作機制,構建水生生物多 (略) 絡。綜合運用水生生物就地與遷地保護、增殖放流、棲息地修復等技術手段,系統推進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④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在識別水生生物及其環境的重要性和受威脅程度的基礎上,確定保護重點。按照河湖水域濕地類型,結合自然稟賦和水生生物現狀,分類施策,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保護與恢復措施。⑤創新機制、注重長效。發揮政府在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主導作用,積極引導社會團體和群眾廣泛參與,完善現有法律法規,強化制度建設,探索建立新形勢下生物多樣性保護長效管理機制。 二、運營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一)水環境保護措施:1.輸水管道。項目輸配水管道均采取密閉輸送的方式,管道沿線不穿越地表水體, (略) 域地表水環境產生影響。2.庫底清理范圍。水庫庫底清理分為一般清理和特殊清理兩部分。①一般清理。一般清理的范圍和對象包括:耕地、林地征用線以下的林木砍伐、跡地清理。②特殊清理。特殊清理范圍是結合專業部門為開發利用水庫水域的各項事業而必需的庫底清理,據本次規劃設計,尚無專業項目提出特殊清理要求。 3.庫底清理技術要求。庫底清理工作技術要求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設計規范》(#)及《水庫庫底清理辦法》,并結合水庫淹沒實物的特點制定。①清理范圍內對無用且易漂浮的廢舊材料應就地銷毀。 (略) 內的污染源地如糞坑、畜廄、垃圾等均應在地方衛生防疫部門指導下進行衛生防疫清理,將其污染物盡量運出庫外,或薄鋪于地面暴曬消毒,并對坑穴進行消毒,用凈土填塞污水坑。③正常蓄水位以下的林木及耕地征用線以下的零星樹木,應可能齊地面砍伐并清理外運,殘留樹樁不得高出地面0.03m;林木砍伐殘余的枝椏、枯木、灌木叢以及秸稈等易漂浮的物質,在水庫蓄水前,應就地銷毀或采取防漂措施。水庫管理所生活污水經 (略) 理,定期清掏后供給附近村民用作農肥,不得直接排入河道;在生活辦公場所修建公廁,定期清掏清運;水庫運行后,如果不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庫區具備一定的藻類繁殖的可能性,為防止水庫富營養化應采取相應的預防和監測措施如下:①強 (略) 清理工作。對廁所、垃圾等,應由當地衛生防疫部門進行徹底清理,杜絕可能的污染和疫源。②水體富營養化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需要長期定量的監測資料來 (略) 水質,因此水庫投入運行后要求 (略) 劃撥專項經費,并委托具有監測資質的單 (略) 水質進行常規監測。③控制 (略) 內農業面源入庫量,并制定水體富營養 (略) 置預案。 (二)水源水質保護要求。由水質現狀監測可知,現狀水質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I類標準,現狀水質滿足地表 (略) 劃的要求,但需要長期保持水質不受農業面源污染,當地政府應劃定水 (略) , (略) 水源進行保護,提出在水 (略) 內退耕還林、減少無機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建設水源涵養林等生態保護措施。劃定水源保護的具體要求如下:①在規定的水源 (略) 范圍內禁止堆放、填埋、傾倒劇毒、高殘留農藥及工業廢物、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可能影響水源安全的廢棄物;②在規定的水源 (略) 范圍內禁止從事旅游、洗滌、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動; (略) 內禁止新建污染水源的工程項目。凡有新建、擴建、改建項目的單位均應提出環境影響報告經過生態環境部門審查同意后才能列入建設計劃; (略) 內禁止亂砍濫伐,加強地 (略) 綠化;⑤保護庫岸植被,建立庫岸保護林,以利于固持庫岸、減少入庫泥沙、 (略) 環境;⑥建議由水庫管理所組成檢查隊,定期或不定期派人巡查,防止意外突發污染事故的發生,并建立水源地保護報告制度;⑦采取以上措施后,減 (略) 內農業面源污染,再次對水源進行現狀監測,保證水源水質的所有監測項目必須達到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補充項目標準限值。 (三)水庫漂 (略) 置措施。①把漂浮物集中起來。根據漂浮物會隨著水位的升高,風向的改變而移動的原理,在低水位的時候用兩張 (略) 成十字交叉型鋪在溢洪洞閘門上游漂浮物的下面,待水位升高后,隨著風向的變化,溢洪洞閘門附近的漂浮物會向.上游移動,這時 (略) 的四角同時拉起,可網住全部漂浮物。②打撈集中的漂浮物。用吊車或電葫蘆將集中的漂浮物打撈上來。③采 (略) 理打撈上來的漂浮物,防止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 (四)水溫不利影響減緩措施。水庫建成后,水庫下泄低溫水將對下游水質和水生生物帶來顯著影響,應盡可能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來減緩低溫水的下泄,在采用工程設施提升下泄水溫有困難時,可考慮采用如下農業補救措施:①適當 (略) 內的塘堰,充分利用塘堰水灌溉,庫水隨時補充塘堰水,以提高水溫;②利用農灌渠迂回曲折以提高水溫,或利用田間蓄水回升水溫;③用淺水層調節水溫,使田間保持濕潤灌溉,其水溫高、氧氣充足,可促進作物生長。為盡量避免下泄低溫水對農田灌溉產生影響建議合理制定調度運行方案,通過運行方案減緩庫體水溫與天然水溫的差異。盡量采用寬淺式過水斷面的灌溉渠道,以利于灌溉水體水溫上升。 (五)#生動物保護措施:1. (略) 內特別是 (略) 域內設置告示牌和警告牌,提醒公眾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生態環境。嚴禁獵殺任何獸類,嚴禁打鳥、捕鳥和破壞鳥類的環境,嚴禁捕蛇、捉蛙和破壞兩棲爬行動物的環境;2.加強 (略) 內的生態保護,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法;3. (略) 可進行人為的林地撫育,改變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為野生動物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間。 (六)水生生物保護措施。1.蓄水期:①為保證水庫的正常安全運行,保護水庫周圍的環境,防止水質污染,保證水庫庫周和下游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需在水庫蓄水之前按清庫要求對水 (略) 進行庫底清理。水庫庫底清理分為一般清理和特殊清理兩部分,保證水質不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②在水庫蓄水期間,本項目通過在輸水隧洞前設置臨時提水泵向輸水隧洞內抽水,進行實時監控,做好生態流量實時流量臺賬記錄。2.運營期:①在水庫去設置警告牌,提醒公眾禁止 (略) 電魚、炸魚、毒魚等違法違規捕撈水生生物行為;②當地農業生產使用農藥化肥應得到當地農業部門的指導,盡可能的少使用農藥化肥,并減少雨季的使用量避免農藥化肥的隨雨水進入流域水環境,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③進行實時監控,做好生態流量實時流量臺賬記錄,保證下泄生態流量0.0096m3/s,保證下游不會出現斷流現象。3.水文監測措施。水庫總庫容183.#m3,工程規模為小(1)型水庫,為保障水庫安全,讓工程發揮最大效益,水庫建成后,需進行水情觀測。根據水庫自身需要,該項目觀測水位、出流、降水、蒸發等常規水文觀測設施,主要建設內容如下:降水、蒸發觀測場 觀測場地20m2(4m×5m),周圍設1.2m高的鋼筋護欄,場內安置自記雨量計一臺、普通雨量器一臺、E601蒸發器一臺。水庫水文觀測在大壩面板、溢流 (略) 設搪瓷水尺兩套。測流設備 流速儀、水平儀、閘位儀各一臺,測量尺2支。水情辦公設備 電腦一臺、計算機桌椅一套、報訊電話一部,上網設備、A4激光打印機一臺,UPS不間斷電源一個,變焦可控攝像機一套。 |
文山州 (略) (略)
2024年11月25日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