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設計階段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在路徑選擇時盡量避開林區,無法避讓的林區,盡量采用線距較小的塔型穿越,在通過集中林區時,采用高跨設計,減少對林木的砍伐。 (2)根據工程特點合理規劃設計使用塔型,通過山區林區時采用高低腿設計,從而減少土地占用,減少塔基施工階段造成的擾動和破壞。 (3)塔基施工場地、牽張場等臨時占地盡量不占用林地。 (略) 原則上 (略) (略) 基上拓寬, (略) 要保持原有水土保護措施;對 (略) 在施工結束后恢復原有植被;山地施工人抬便道在施工結束后盡快恢復自然植被,保持原有生態環境。 1.2設計階段電磁環境保護措施 (略) ,嚴格按照《110kV~750kV (略) 設計規范》(GB *** -2010)選擇相導線排列形式,經過不同地區時亦嚴格按照上述規定設計導線對地距離、交叉跨越距離。根據初步設計資料,本 (略) 最小對地高度為 *** m, (略) 最小對地高度為 *** m,滿足《110kV~750kV (略) 設計規范》(GB *** -2010)中經過不同地區時導線對地距離及跨越房屋時對房頂距離的要求。 施工期各環境要素影響保護措施及效果 2.1 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及效果 2.2土地利用保護措施 建議建設單位以合同形式要求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必須按照設計要求,嚴格控制開挖范圍及開挖量, (略) 施工限制在事先劃定的施工區內;施工時基礎開挖多余的土石方不允許就地傾倒,應采取回填、異地回填 (略) 置;施工完成后立即清理施工跡地,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 2.3植被保護措施 (1) (略) 塔基施工時,建設單位應圈定施工活動范圍,避免對周邊區域植被造成破壞。 (2)塔基施工開挖時應分層開挖,分層堆放,注意表土保護,施工結束后按原土層順序分層回填,以利于后期植被恢復;塔基施工結束后,盡快清理施工場地,及時清理殘留在原場地的混凝土、土石方,并對施工擾動區域進行復耕或進行植被恢復。 (3) (略) 沿線經過的林帶,采取高跨方式通過,嚴禁砍伐通道; (略) 采用先進的架線工藝, (略) 走廊下方植被的破壞。 2.4 動物保護措施 (1)加強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教育,提高施工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的環保意識,嚴禁出現隨意捕殺野生動物的行為。 (2)采用低噪聲的機械等施工設備,禁止隨意大聲喧嘩等高噪聲的活動,減少施工活動噪聲對野生動物的驅趕效應。 (3)盡量利用 (略) 、 (略) (略) (略) , (略) 的開辟, (略) 開辟對野生動物生活環境的破壞范圍和強度。 (4)施工結束后,對施工擾動區域及臨時占地區域進行原生態恢復,恢復野生動物生境。 2.5農業生態保護措施 (1)優化塔基布置, (略) 塔基盡量避開農田、耕地,確實無法避讓的,應盡量布置在農田、 (略) ,減少對農業耕作的影響。 (2)優化施工方案,減少臨時占地占用的農田、耕地面積,必要時用彩條布、鋼板等隔離,減少對農田、耕地的耕作層土壤的擾動和破壞。 (3)在農田區域的工程施工完成后,應及早清理建筑垃圾,對施工擾動區域進行平整,并根據土地利用功能及早復耕或復綠。在采取上述土地利用、植被保護、動物影響防護及農業生產影響防護措施后,工程施工期不會對周邊生態環境產生顯著不良影響。 2.6 施工期水環境保護措施及效果 (1) (略) 施工人員臨時租用附近村莊民房或工屋,生活污水利用租用民房內的 (略) 理。 (2)施工單位要做好施工場地周邊的攔擋措施,盡量避開雨季土石方作業。 (3)落實文明施工原則,不漫排施工廢水,棄 (略) 理。在采取上述水環境影響防治措施后,工程施工廢水不會對周邊水環境產生顯著不良影響。 2.7施工期環境空氣保護措施及效果 (1)施工單位應文明施工,加強施工期的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控工作。 (2)加強材料轉運與使用的管理,合理裝卸,規范操作。 (3) (略) (略) 在車輛進出時灑水,保持濕潤,減少或避免產生揚塵。 (4)臨時堆土應及時苫蓋、干燥天氣下易起塵的裸露土地及時灑水抑塵。在采取上述環境空氣影響防治措施后,工程施工揚塵不會對周邊環境空氣產生顯著不良影響。 2.8施工期聲環境保護措施及效果 (1)要求施工單位文明施工,加強施工期的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控工作,并接 (略) 門的監督管理; (2)施工單位應采用噪聲水平滿足國家相應標準的施工機械設備; (3)限制夜間高噪聲施工。施工單位夜間應盡量減少產生高噪聲污染的施工內容,限制使用推土機、挖土機等高噪聲設備。在采取上述聲環境影響防治措施后,工程施工噪聲不會對周邊聲環境產生顯著不良影響。 2.9施工期固體廢物保護措施及效果 (1)明確要求施工過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應分別收集存放,及時清運。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化,封閉貯存;建筑垃圾分類堆存,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防雨、防揚塵等)。 (2) (略) 塔基開挖多余土方應在塔基征地范圍內進行平整,同時在表面進行綠化恢復。 (3)拆除的桿塔、導線 (略) (略) 置。在采取了上述固體廢棄物防治措施后,本項目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不會對環境產生顯著不良影響。 2.10 施工期生態保護紅線保護措施及效果 (1)施工前明確塔基位置,不得進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 施工場地盡量遠離生態保護紅線,并劃定明確的施工范圍,不得隨意擴大。 (2)合理安排施工工序與工期,避免暴雨頻發季節施工,雨天禁止開挖施工,采取種預防措施,將水土流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3運營期各環境要素保護措施 3.1運營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加強對巡線人員的環境保護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巡線人員不得 (略) 沿線樹木,巡線時不進入生態紅線范圍,避免對生態紅線造成破壞。 3.2運營期水環境保護措施 運 (略) 不產生廢污水,不會對項目周邊水環境產生影響。 3.3運營期環境空氣保護措施 運營期本項目不產生大氣污染物,不會對項目周邊環境空氣產生影響。 3.4 運營期聲環境保護措施 運營期做好設施的維護和運行管理,定期開展環境監測, (略) 沿線聲環 (略) 的噪聲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相應功能區標準要求。 3.5運營期固體廢棄物保護措施 運 (略) 不產生固體廢棄物,不會對項目周邊環境產生影響。 3.6運營期電磁環境保護措施 運營期做好設施的維護和運行管理,定期開展環境監測,確保電磁環境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關要求。 4.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和《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輸變電》,參 (略) 關于規范建設單位開展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相關要求,本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調試階段,建設單位需組織驗收。驗收的主要內容為項目對污染治理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的落實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