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工程建設項目信息公開
根據《大氣污染防治法》,建設項目環評公眾參與相關規定及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機制方案的工作要求, (略) 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編制信息向社會公開如下,如有建議或意見請公眾與建設單位及時取得聯系。
一、項目名稱
黑龍江黑河換流站~多寶山220 (略) 工程
二、項目概況
黑龍江黑河換流站~多寶山220 (略) 工程,位于黑 (略) (略) 、 (略) 境內。
黑河換流站~多寶山220 (略) 工程建設性質為新建、擴建建設類項目,建設等級為Ⅱ級,項目組成為500kV 黑河換流站220kV 間隔擴建工程、多寶山220kV 變電站220kV 間隔擴建工程、黑河換流站-多寶山220kV 線路工程。
500kV 黑河換流站(位于黑 (略) (略) 幸福鄉高地營子村西北側。本期擴建220kV 出線間隔1回,需新征占地0.13hm2,占地性質為永久占地,占地類型為耕地。
220kV多寶山變電站位于黑 (略) (略) 先富村北側 (略) 。本期在多寶山220kV變電站預留場地內擴建1回220kV出線間隔,不涉及新征占地。初步設計批復中的系統通信工程為 (略) 同塔架設通信線、光纜等,所需占地與架 (略) 共用,故未額外計列。
黑河換流站-多寶山22 (略) 工程位于黑 (略) (略) 、 (略) ,電壓等級為220kV。根據主體初步設計階段說明書,線路長度為137km,新建鐵塔359 基。占地類型為耕地和林地,占地性質為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其中,途 (略) 線路長度120.56km,塔基313基; (略) 線路長度16.44km,塔基46基。本工程于2024年12月開工建設,計劃2026年12月竣工,總工期為24個月。
三、環保信息公開
(1)選址選線環境合理性分析
根 (略) 徑 (略) 生態保護紅線分布情況的位置關系示意圖,黑河換流站~多寶山220 (略) 難以避讓生態保護紅線, (略) 徑方案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 (略) ,避免由于 (略) 過長給周邊生態環境造成更多的擾動,同時塔基建設選擇盡量減少在生態保護紅線內的占地,中方案大體平行現有黑多(略)線,形成高壓走廊,有助于穩定輸送電力系統的建立。根據 (略) 《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2023版)的如下相關要求:
第4.2.2 (略) 規劃應統籌考慮、 (略) ,各電 (略) 協調發展。電網結構應按照電壓等級和供電范圍 (略) , (略) 電流,各電壓等級及交直流系統之間應相互協調。
綜上所述,本工程,即czwtit (略) 方案一具有唯一性,且無法避讓生態保護紅線。
根據電力系統規劃要求,綜合考慮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氣象、交通、林木、礦產、障礙設置、交叉跨越、電網結構、線路長度、城鎮規劃、環境保護、交通條件、施工和運行等因素,進行多方案技術比較, (略) 徑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盡可能避免了房屋拆遷,盡可能減少占用耕地和經濟效益高的土地。盡可能避讓了經濟林、果園,將樹木砍伐減至最低,將生態影響控制到最低,本項目選址選線合理。
(2)對生 (略) 的環境影響分析
2.1 對生態紅線的影響分析
本工 (略) 經優化后避 (略) 生態保 (略) 域,但仍無法避免 (略) (略) 生態保護紅線,本工程為線性工程,以導線懸空方式穿越,主要為塔桿基礎占地,占地面積較小,塔基施工臨 (略) 域在施工結束后將立即進行植被恢復,施工過程中采取攔擋等水保措施, (略) 域水土保持影響較小。本工程占地涉及生態保護紅線,線路穿越53.9km, (略) 共148 基鐵塔位 (略) 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塔基占地2.9076hm2,塔基施工場地占地
8.0206hm2,牽張跨越場地占地1.03hm2,施工便道占地7.7078hm2。其中,喬木林地占地19.6233hm2,其他林地占用0.001hm2,濕地占地0.003hm2,草地占用0.0124hm2。 (略) 生態紅線屬 (略) 小興安嶺生物多樣性與水源涵養功能生態保護紅線-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功 (略) 、 (略) 小興安嶺生物多樣性與水源涵養功能生態保護紅線-水源涵養生態功 (略) 、 (略) 小興安嶺生物多樣性與水源涵養功能生態保護紅線-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功 (略) 。
由于塔基間距離遠,采用高空架線,不會對植被及野生動植物產生太大影響,本工程投運后運行 (略) 無廢水排放,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態功能性質不會改變。施工活動產生的噪聲干擾會對野生動物及其生境造成影響,但工程永久占地面積、工程規模較小,施工時間短, (略) 域生物多樣性影響較小。同時不在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設置牽張場等,減少臨時占地對生態保護紅線內生態系統的影響。
2.2 對黑龍江公別拉河自 (略) 的影響分析
本項 (略) 評價范圍(1000m)內涉及黑龍江公別拉河自 (略) , (略) 最近為372m,布設施工便道距離黑龍江公別拉河自 (略) 158m,工程建設不 (略) 內有永久和臨時占地。
本工程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自 (略) 管理條例》中禁止建設的項目,本項目不在自 (略) 內設置牽張場和生 (略) ,施工期間對自 (略) 的影響主要為施工噪聲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工程建設期間可能產生一些暫時性、部性的負面影響,通過采取本報告表提出的保護措施,并且隨著施工的完成,一些不良影響在逐漸消失。
因此,工程建設對自 (略) 的影響可接受。
2.3 對黑河臥牛湖風 (略) 的影響分析
根據黑龍江省生態 (略) (略) ,疊加工程矢量數據,本次工程評價范圍內涉及黑河臥牛湖風 (略) 外 (略) , (略) 最近為66m,布設施工便道距離黑河臥牛湖風 (略) 50m,風 (略) 內無占地形成。
本次工程建設占地不涉及臥牛湖風 (略) ,不新增占地,不會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除了施工人員活動與施工噪聲、施工揚粉塵對自然保護地的聲環境與大氣環境質量略有影響,對野生動物產生趨避作用,揚粉塵對植物生長略有影響外,不產生其他影響,這種影響通過采取降噪、灑水降塵等措施后可以減免,這些影響只限于施工期,影響是暫時的,待施工結束后影響隨之消失。
根據《 (略) 臥牛湖風 (略) 總體規劃(2008-2025)》和黑龍江省生態 (略) (略) 查詢,臥牛湖風 (略) 現有規劃分為一 (略) 和外 (略) ,經優化整合后分為一級保護、二 (略) 和三 (略) 。 (略) 距離黑河臥牛湖風 (略) 現狀66m,經優化整合后, (略) 與黑河臥牛湖風 (略) 距離2.44km,項 (略) 域 (略) 域均不涉及優化整合后風 (略) 范圍。
(3)主要環境影響預測情況
施工期環境影響預測:
3.1對生態公益林的影響分析
評價范圍內生態公益林總體發育情況較好,生態系統穩定,對于未被占用的公益林來說工程施工對其的影響相對較小,而對于被占用的公益林來說,將不可避免地造成破壞,所以應當在項目建設完成之后采取一定的補償措施,彌 (略) 公益林的損失情況。本工程施工過程中共擾動公益林林地面積為29.4448hm2,其中永久占用4.0761hm2,臨時占用25.3687hm2。
根據相關政策, (略) 有關部門、國家計劃單列企業、省級人民政府批準的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原則上可以征、占用除國家一級保護林地范圍以外的其他公益林,審批權限在省林業主管部門。對于工程占用的林地,在開工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林地征用手續,在項目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施工范圍,最大限度減少占用林地,保護林業設施;并做好林地生態補償工作,對生態公益林造成的負面影響在落實保護方案后將會得到緩解。
3.2對基本草原的影響分析
由當地林 (略) 提供的基本草原的矢量文件與工程占地進行疊圖分析,本項目占用基本草原0.1742hm2,由于占用基本草原面積較小,故項目工程對該草原生態系統類型和植被類型影響較小。項目評價范圍內基本草原主要為畜牧業生產的人工草地、對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具有特殊作用的草原。
3.3對納入《黑龍江省濕地名錄》的濕地斑塊的影響分析
由當地林 (略) 提供的《黑龍江省濕地名錄》的矢量文件與工程占地進行疊圖分析,本項目占用納入《黑龍江省濕地名錄》的濕地斑塊面積為3.3677hm2。
工程建設對濕地水質的影響主要包括施工機械設備漏油、 (略) 地表徑流水;對濕地水土流失的影響主要是工程占地破壞了濕地植被和天然土體的穩定性,可能導致濕地抗災減災能力降低,洪澇災害風險提高,并且水土流失向濕地輸入了大量泥沙和氬、磷等物質,造成泥沙淤積和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對濕地植物的影響主要來自施工期揚塵和施工設備尾氣等。工程建設時期,會擾亂據濕地動物的棲息和繁殖場所,使其不能取食,幼體不能發育,切斷水源,影響濕地的水力聯系,造成水生動物種類減少。
項目施工完成后,評價范圍內該濕地面積有所減小。濕地主要植被類型為森林沼澤、沼澤草地,由于占用濕地面積較小,且永久占地對該濕地占用的植被會進行異地恢復,故項目工程對該濕地生態系統類型和植被類型影響較小。
3.4對黑土地的影響分析
本項目占用黑土地,在工程結束后1~2年耕作可恢復其原有使用功能。但因重型施工機械的碾壓、施工人員的踐踏、土體的擾動等原因,施工沿線的耕作土壤或自然土壤的理化性質、肥力水平將受到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地表植被的恢復情況。這種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消失,最終使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具體表現如下:
(1)擾亂土壤耕作層、破壞黑土地土壤結構
黑土地土壤結構是經過較長的歷史時期形成的,工程的占用必將破壞土壤的結構,尤其是土壤中的團粒結構,一旦遭到破壞,將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對農田土壤影響更大,農田土壤耕作層是保證農業生產的基礎,深度一般在15~25cm,是農作物根系生長和發達的層次。此外,土層的混合和擾動,同樣會改變原有農田耕作層的性質。因此,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對黑土地土壤耕作層的影響較嚴重。
(2)影響黑土地土壤養分
土體構型是土壤剖面中各種土層的組合情況。不同土層的特征及理化性質差異較大。就養分而言,表土層遠較深土層好,其有機、全氮、速效磷、鉀等含量高,緊實度、孔隙狀況適中,適耕性強。施工對原有土體構型勢必擾動,使土壤養分狀況受到影響,嚴重者使土壤性質惡化,并影響其上生長的植被,甚至難以恢復。
(3)影響黑土地土壤緊實度
施工中機械碾壓,人員踐踏等都會影響黑土地土壤的緊實度。土層過松,易引起水土流失,土體過緊,又會影響作物生長。
(4)黑土地土壤污染
施工過程中將產生施工垃圾、清管廢渣等廢物。這些固體垃圾可能含有難于分解的物質,如不妥善管理,將影響土壤質量。若在農田中,將影響土壤耕作和農作物生長??傊?,工程施工由于改變了黑土地土壤結構和養分狀況,該工程可采取相應的措施來緩解工程施工的影響,土壤質量將會逐漸得到恢復。
3.5對植物重要物種的影響分析
根據現場調查,工程評價范圍內涉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種,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和野大豆(Glycine soja)。本次工程施工對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個體和生境影響很小,且保護植物在周邊范圍內零星分布,建 (略) 域不涉及以上重點保護植物,工程建設對保護植物整體的種群數量的影響極為有限。
3.6對動物重要物種的影響分析
經過現場實地踏勘,項目調查范圍內共發現國家I級保護的野生獸類有駝鹿、紫貂(Martes zibellina)2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獸類有赤狐(Vulpes vulpes)、黑熊(Ursus thibetanus)、黃喉貂(Martes flavigula)、水獺( Lutra lutra)、豹貓(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猞猁(Lynx lynx)、馬鹿(Cervus canadensis)、雪兔(Lepus timidus)8種,國家I級保護的鳥類有東方白鸛(Ciconia boyciana)、青頭潛鴨(Aythya baeri)、金雕(Aquila chrysaetos)、黑琴雞(Lyrurus tetrix)、黑嘴松雞(Tetrao parvirostris)、白枕鶴(Grus vipio)、白鶴(Grus leucogeranus)、黃胸鹀(Emberiza aureola)8種,屬國家Ⅱ級保護的鳥類有白琵鷺(Platalea leucorodia)、鴻雁(Anser cygnoides)花臉鴨(Anas formosa)、毛腳鵟(Buteo lagopus)、黑鳶(Milvus migrans)、鴛鴦(Aix galericulate)、長尾林鸮(Strix uralensis)等共28種。工程的施工和運行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生態環境的擾動和生境的占用,從而對這些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造成一定的影響。
靜態影響:項目建設過程中需要臨時占用部分土地,可能對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等環境造成影響,造成野生動物的生境破壞,使其流離失所,無法正常生存。本工程項目由于占地面積很小,占用保護動物適宜生境小,且存在大量的可替代生境,施工過程中還會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故對野生保護動物的影響不大。
動態影響:施工期間需要使用大量機械設備作業,噪音、震動等會直接干擾到野生動物的正常活動,導致它們驚恐逃竄。 (略) 域也往往被人類頻繁出入,野生動物受到額外的干擾,容易造成傷亡。本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采取降噪設備,盡量減少對野生保護動物的影響,且運行期后由于人類活動減少,對環境擾動幾乎消失,一段時間后動物將會(略)續遷回,故對野生保護動物的影響不大。
3.7環境空氣影響分析
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大氣污染物主要為土方開挖、土方清運、物料運輸以及施工現場內車輛通行產生的揚塵。
施 (略) 部環境空氣質量產生影響較為明顯。受施工方式、設備、氣候等因素制約,產生的波動性較大。特別是若遇久旱無雨的大風天氣,揚塵污染更為突出。土建施工產生的揚塵短 (略) 部區域內空氣中的TSP明顯增加。本工程為線性工程,單個塔基開挖的工程量較小,揚塵的排放源較分散,施工時間較短,單個塔基施工周期一般控制在2個月內,造成 (略) 域較小。
本項目施工期短,大氣污染物的產生隨施工期的結束自行消失,不會造成長期影響。建設單位施工時,在認真落實揚塵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礎上,施工揚塵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略)-1996)無組織排放標準,不會對當地大氣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3.8水環境影響分析
本期變電工程施工污水包括施工生產廢水和施工人員生活污水。其中生產廢水主要為物料清洗,施工場地設置施工廢水沉淀池,生產 (略) 理后回用;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排入站內防滲化糞池,定期清掏,不外排。
(略) 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廢污水主要是機械設備沖洗、基礎養護、泥漿池廢水和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等。
施工期高峰期施工人數最多30人,按生活污水0.4m3/人·天,高峰期生活污水產生量為12m3/天。 (略) 沿線每個塔基施工點的施工人員較少,塔基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依托當地村莊的污水排放設施。施工現場設置臨時沉淀池,機械設備沖洗、基礎養護、泥漿池廢水等施工廢水經沉淀后循環利用,禁止將廢污水和固體廢物傾倒入河流、湖泊等水體。盡可能采用商品混凝土,如在施工現場拌和混凝土,應對砂、石料沖洗廢 (略) 置和循環使用,嚴禁排入河流影響受納水體的水質。
因此,本期工程施工期產生的廢水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影響較小。
3.9聲環境影響分析
施工期噪聲源主要可分為機械噪聲、施工作業噪聲和施工車輛噪聲。
機械噪聲主要由施工機械所造成的,如挖土機、推土機等,多為點源噪聲源;施工作業噪聲主要是指一些零星的敲打聲、裝卸車輛及拆裝模板的撞擊聲等,多為瞬間噪聲;施工車輛的噪聲屬于交通噪聲。
變電站間隔 (略) 施工過程中的主要噪聲源包括工地運輸噪聲,基礎以及架線施工過程中各種機械的設備噪聲等。
其中,機械噪聲是工程建設期聲環境影響主要污染源。根據類比調查得知,在施工中施工階段單一機械聲源強度及不同距離噪聲源見下表。
單臺施工機械晝間達標距離為10m,夜間達標距離為60m以外。本期黑河換流站擴建圍墻及間隔一側與聲環境敏感目標之間距離約為400m;多寶山變電站間隔擴建工程不在聲環境敏感目標側擴建,敏感目標 (略) 域的之間距離約為130m,預計不會對其產生不利影響;線路施工場地與最近施工場界距離為20m,施工場界噪聲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略)-2011)標準中規定的標準限值要求(晝間70dB(A)、夜間55dB(A))。
本工程單個塔基基礎施工地點分散、工程量小,聲環境敏 (略) 距最近塔 (略) 79m,變電站擴 (略) (略) 所處地段較為開闊,且夜間不施工。本項目施工期噪聲不會對周圍的聲環境產生較大影響。
3.10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施工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
本工程建筑垃圾主要來源于變電站內電氣設備包裝物和塔基施工時產生的施工廢料。施工垃圾雖不含有毒有害成分,但粉狀廢料可隨降雨產生地面徑流進入項目選址臨近的地表水體,使水體中的懸浮物增加,同時也有可能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施工中產生的建筑垃圾,應按有關部門的要求,送至指定地點進 (略) 理。
項目施工高峰期每天施工人數約30人,生活垃圾按0.5kg/人·天計,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15kg/人·天,集中收集 (略) 政指 (略) 理。
本項目施工期固體廢物均可得 (略) 置,對環境產生影響較小。
運營期環境影響預測:
3.11電磁環境影響分析
3.11.1變電站電磁環境影響分析
本項目運營期變電站電磁環境采用類比的方法進行分析,多寶山變電站類比同電壓等級易州220kV變電站,該站電壓等級和本項目相同,該站主變規模、設備參數指標、布局形式和本項目相似,具有較好的可比性。根據類比分析可知,類比變電站廠界工頻電場強度范圍在2.04~1.38×103V/m,工頻磁感應強度范圍在0.017~0.646μT之間。經預測本項目變電站建成后工頻電場、工頻磁感應強度可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略))限值要求。
黑河500kV換流站類比電壓等級相同的巨寶莊500kV變電站,據類比分析可知,本項目類比變電站的廠界工頻電場強度為14.67~2074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1049~6.067μT。該站電壓等級相同、主變容量和本項目相似,設備參數指標、布局形式和本項目相似,具有較高的可類比性。因此,預測本期黑河500kV換流站間隔擴建后的工頻電場、工頻磁感應強度均可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略))中標準限值要求。
經類比預測,本項目500kV黑河換流站和220kV多寶山變電站擴建后廠界工頻電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均可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略))中標準限值要求。電磁敏 (略) 工頻電場、工頻磁感應強度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略))中標準限值要求。
3.11. (略) 電磁環境影響分析
架空連線等這些暴露中空間的帶電導體上的電荷和導體內的電流會產生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
本項目運營 (略) 電磁環境采用類比預測和模式預測的方法進行分析,本次預測采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略))附錄中規定的計算模式,根據本工 (略) 的架線型式、架設高度、線距和導線結構等參數計 (略) 形成的工頻電場、工頻磁感應強度。
根據理論計算預測,本項 (略) 建成 (略) 的工頻電場、工頻磁感應強度預測均低于《電磁環境控制限值》((略))中相應標準限值要求,本項 (略) 的建設對周圍電磁環境影響較小。
3.12聲環境影響分析
3.12.1多寶山220kV變電站聲環境影響分析
多寶山變電站噪聲源主要為主變壓器。本期僅擴建1回220kV出線間隔,原有電氣設備平面布置不變,本期無新增產噪設備,本期擴建工程對聲環境的影響較小,故預計本次擴建間隔工程竣工后,多寶山變電站廠界噪聲基本保持現狀,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略))中2類標準限值要求。因此,本次多寶山變電站間隔擴建工程不會對周邊聲環境產生影響。
3.12.2黑河500kV換流站聲環境影響分析
黑河換流站噪聲源主要為主變壓器。本期僅擴建1回220kV出線間隔,原有電氣設備平面布置不變,本期無新增產噪設備,本期擴建工程對聲環境的影響較小,故預計本次擴建間隔工程竣工后,黑河換流站廠界噪聲基本保持現狀,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略))中2類標準限值要求。根據現狀監測數據顯示,黑河換流站西北側聲環境敏 (略) 的聲環境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略))中1類標準。因此,本次黑河換流站間隔擴建工程不會對周邊聲環境產生影響。
3.12. (略) 聲環境影響分析
(略) 工程運行時產的噪聲采用類比的方式進行預測, (略) 工程類比電壓等級 (略) (略) 500kV變電站至港唐、港呂220kV送 (略) 項目,數據來源于《 (略) (略) 500kV變電站至港唐、港呂220kV送 (略) 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表》, (略) 與 (略) 電壓等級、排列方式、架線方式相同,且最低相導線對地距離與本工程相似,具有較好的可比性。
根據《 (略) (略) 500kV變電站至港唐、港呂220kV送 (略) 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表》中可知,該工程已經建成驗收(類比監測報告見附件2)。驗收監測期間,該項目驗收監測選擇 (略) 弧垂最低點進行監測,該項目無聲環境敏感目標,該項目工況穩定, (略) 運行正常。
根據監測數據可知, (略) (略) 500kV變電站至港唐、港呂220kV送 (略) 晝間的噪聲值最大為49.1dB(A),夜間的噪聲值最大為43.5dB(A),聲環境監測結果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略))中4a類和1類標準要求。
根據類比噪聲斷面監測數據類比分析可知,預計本工程220kV架 (略) 建成運行后聲環境能夠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略))中1類標準要求。
3.13大氣環境影響分析
變電站采暖采用電采暖,為清潔能源,站內不設置食堂,無廢氣產生; (略) 營運期間不產生廢氣。
本工程營運期間不會對大氣環境產生影響。
3.14水環境影響分析
本工程運行期間,無新增員工,因此無新增生活污水。
(略) 營運期間無廢水產生。
3.15固體廢物影響分析
本工程變電站 (略) 運行期間無新增固體廢物。 (略) 營運期間無固體廢物產生。因此,本項目運營期固體廢物不會對周邊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3.16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塔基開挖位置原有植被將被損壞,將改變原有的生態環境特征,工程施工結束后,其余位置均可平整恢復植被。工程永久性占地面 (略) 域原植被類型面積比例甚少,其中耕地部分采用耕地補償方式,因此不會對原有土地利用狀況產生大的影響。
本項目施工臨時占地及土石方開挖等造成的生態影響通過采取回填、地面平整以及生態恢復等措施逐漸消除。
運行期建設單位應跟蹤生態保護與恢復效果,必要時委托相關生態監測單位開展跟蹤監測,以便及時采取后續措施。
3.17環境風險分析
本項目為輸變電項目,輸變電項目生產過程是變電站從電力系統受電,經變壓器改變電壓等級后將電能通 (略) 輸送給用戶,自身是個非常清潔的生產場所,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
本期工程黑河換流站與多寶山變電站僅擴建1回間隔,不涉及新增廢變壓器油等危險廢物。同時,本項目一旦發生環境事故,將嚴格 (略) (略) (略) 制定的《國網 (略) (略)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SGCC-HL-HH-ZN-06)》(第6次修訂-2024年)執行相應措施,以應對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營運期間,黑河換流站、多寶山變電站 (略) 采取相應的污染防治措施,項目風險可防控。
(4)主要環保措施
4.1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減少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的有效措施如下:
(1)在施工過程中做好施工組織工藝設計,建設專用 (略) ,施工材料堆放,辦公房屋等充分利用場內空地,盡量少占臨時用地;
(2)為了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項目施工中所有運輸車輛必須沿 (略) 行駛,不得隨意行駛;各種施工機具、施工材料、臨時堆土等均嚴格按照設計規劃指定位置放置,不得隨意堆放;
(3)在建設過程中要加強施工機械和人員的管理,施工車輛和人員的 (略) 線要充分利 (略) ,減少由于濫踩濫踏及車輛碾壓造成對植被的破壞, (略) 域植被影響,注意保護相鄰地帶植被,將影響控制在最低水平;
(4)其中永久占地耕地部分全部進行耕地補償,臨時占地耕地部分在施工結束后及時進行生態恢復,施工過程中將表土單獨存放并采取苫蓋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施工結束后將表土及時回填,對臨時占地部分進行生態恢復,從而恢復其原有土地使用功能;
(5)施工時首先應盡量保 (略) 的熟化土和表層土,并將表層熟土和生土應分開堆放?;靥顣r應按照土層的順序回填,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土壤產生的影響;
(6)嚴格控制基礎開挖施工作業面,避免超挖破壞周圍植被,減少對生態的破壞;
(7)堆土場應采取臨時防護措施??刹捎貌荽翑r擋和防雨布苫蓋相結合的防護措施;
(8)施工過程中,應當盡量減少噪音污染,降低噪音對動物的驚擾,做好施工人員的教育工作,禁止捕捉動物;
(9)為盡量降低水土流失的影響,應當采取以下措施:
①控制地表剝離程度,減少開挖土石方量和植被破壞,土方盡可能回填,減少建筑垃圾量的產生;
②清除多余的土方和石料,嚴禁就地傾倒覆壓植被,及時進行場地平整和植被恢復。
③表土和挖方土分層堆放,并及時苫蓋,施工結束后用作綠化用土。
本項目變電站施工期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可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10)生態恢復措施
①林地恢復措施
(略) (略) 林 (略) 出具的有 (略) 徑走廊情況的函,項目涉 (略) 林地的保護等級為Ⅱ級及以下,符合《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第四條第二款: (略) 批準、同意的建設項目, (略) 有關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批準的基礎設施、公共事業、民生建設項目,可以使用Ⅱ級及其以下保護林地;第四條第四款:縣(市、區) (略) 、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批準的基礎設施、公共事業、民生建設項目,可以使用Ⅱ級及其以下保護林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黑龍江省土地管理條例》規定及《黑龍江省森林管理條例》第十三條“進行勘查、開采礦藏和各項建設工程,應當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須占用或者征收、征用林地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依照有關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并由用地單 (略) 有關規定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森林植被恢復費??顚S?,由林業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統一安排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植樹造林面積不得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減少的森林植被面積。上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督促、檢查下級林業主管部門組織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的情況”的工作指引,按照“—占—補”,實現林地保護量、森林保護量林地不減少的原則,本項目占用林地應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及時開展恢復植被和林業生產條件工作,最大程度減少對土地的損毀和環境的影響,對被損毀林地采取工程、生物措施,進行恢復整治,恢復林地林木和植被。
②草地恢復措施
(略) (略) 林 (略) 出具的有 (略) 徑走廊情況的函,項目涉 (略) 生態保護紅線內的草地 (略) (略) 林 (略) 的意見,項目占用草地應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時開展恢復植被和草原生產條件工作,最大程度減少對土地的損毀和環境的影響,對被損毀草地采取工程、生物措施,進行恢復整治。
③濕地恢復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國家嚴格控制占用濕地。建設項目規劃選址、選線審批或者核準時,涉及國家重要濕地的,應 (略) 林業草原主管部門的意見;涉及省級重要濕地或者一般濕地的,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授權的部門的意見。 (略) (略) 林 (略) 出具的有 (略) 徑走廊情況的函,項目涉 (略) 生態保護紅線內的濕地為一般濕地,且 (略) (略) 林 (略) 的意見。
(略) (略) 林 (略) 出具的《關于核實黑龍江czwt (略) 徑走廊有關情況的復函》,本項目務必在施工開展前依法辦理相關手續。
2、大氣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揚塵造成的污染 (略) 部的影響,施工完成后便會消失。降低施工期揚塵的有效措施如下:
(1)項目施工前制定控制工地揚塵方案;
(2)施工場地每天定期灑水,及時清掃、沖洗,4級以上大風日停止施工,并做好苫蓋工作;
(3)使用人工和機械挖土,以減少挖掘揚塵;基礎開挖臨時堆土采取苫布遮蓋措施;
(4)避免起塵材料的露天堆放,施工渣土需用帆布覆蓋;
(5)運輸車輛進入場地應低速行駛,減少塵量;車體輪胎應清理干凈后再離開工地;
(6)加強對機械、車輛的維修保養,禁止以柴油為燃料的施工機械超負荷工作,減少煙霧和顆粒物排放;
(7)項目采用成品商砼,不設置臨時拌合站;
(8)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環保教育,增強全體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堅持文明施工、科學施工,減少施工期的大氣污染。
經過嚴格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施工期揚塵可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3、水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期水環境保護措施如下:
(1)施工廢水嚴禁以滲坑、滲井或漫流方式排放,需通過有組織收集沉淀后回用,沉淀物質隨施工場地內固體廢物運至指定地點;
(2)施工場地不設置廚房,施工人員就餐為外購,無餐飲廢水產生;
(3)站內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依托現有工程 (略) 理;線路施工人員施工期間生活污水依托周邊村莊現 (略) 理設施。
(4)施工廢水主要來自工地開挖、鉆孔產生的泥漿水,施工設備的冷卻和洗滌用水,施工現場清洗等,這類廢水均含有一定的泥沙,施工場地設置沉淀池,廢水經沉淀后上層清水用于施工場地灑水抑塵,池內污泥沉淀干化后運 (略) 理。
施工廢水產生量較小,生活污 (略) 理,不會對周圍水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4、聲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期噪聲主要為施工機械噪聲和施工交通噪聲,本工程施工期應嚴格做到以下幾點:
(1)施工機械噪聲:
①合理安排施工時段:制定施工計劃時,應盡可能避免大量噪聲設備同時使用。應盡量安排在白天施工,夜間不得施工。如確需施工的,應報請當地相關部門審查,審查通過后方可施工;
(略) 施工場地:避免在同一地點安排大量動力機械設備, (略) 部聲級過高;
③采取降噪措施:在施工設備的選型上盡量采用低噪聲設備;加強對設備的維護、養護,閑置設備應立即關閉。盡可能采用外加工材料,減少現場加工的工作量;
④降低人為噪聲影響:按操作規范操作機械設備等過程中減少碰撞噪聲,并對工人進行環保方面的教育。盡量少用哨子、鐘、笛等指揮作業,減少作業噪聲。
(略) 聲環境敏感目標位于(略)塔基之間,最近塔 (略) 距離為79m,鐵塔架構周期短,夜間不施工,單個施工點鐵塔組件的運輸量較小,由車輛運輸或人抬至施工點,所以交通運輸噪聲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且施工結束,施工噪聲影響亦會結束。
(2)施工交通噪聲防治措施:
①合理 (略) 線,盡量減少夜間運輸;
②適當限制大型載重車的車速,尤其進入噪 (略) 時應限速;
③對運輸車輛定期維修、養護;
④減少或杜絕鳴笛。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噪聲經距離衰減和隔聲后能夠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略)-2011)中標準限值要求。
5、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為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施工期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措施如下:
(1)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可回收物品由建設單位統一分類回收,不可回收物品集中 (略) 政指 (略) 理;
(2)基礎澆筑施工結束后土壤回填,建設項目基礎施工盡量做到場內挖填平衡,無外運殘土及建筑垃圾;因此固體廢棄物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對周圍環境影響不大;
(3)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運至城鎮垃圾收集 (略) 理。
四、參建單位
建設單位:國網 (略)
建管單位: (略)
設計單位:中國能 (略) 黑龍江 (略)
施工單位:黑河維 (略)
監理單位:黑龍江安泰電力工程 (略)
環保編制單位:黑龍江省津環碧誠 (略)
水保編制單位:哈爾濱天燁 (略)
五、聯系方式
聯系單位:國網 (略) (略)
聯系人:張宇飛
聯系電話:0456-(略) (略)
電子郵箱:*@*q.com
附件1:《關于黑龍江黑河換流站~多寶山22 (略) 工程建設項目選址意見的復函》(嫩自然資函〔2023〕265號)
附件2:關于黑龍江黑河換流站~多寶山22 (略) (略) 部分建設項目規劃選址意見的復函
附件3:黑河換流站~多寶山22 (略) 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
建設單位:國網 (略) (略)
建設地點:黑龍江省/ (略) / (略)
備注: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