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河南省2024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豫農文〔2024〕245號)精神,為做好2024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壯大鄉村人才隊*,結合濟源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 (略)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全省農業農村局長會議和示范區黨工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按照省、市農業農村工作要點要求,以學、提升產業發展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素養,高質量培育糧食安全守護者、產業發展帶頭人和鄉村振興主力軍,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二)目標任務。落實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工作部署,以守護國家糧食安全為核心,服務三農領域重大任務,聚焦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農民綜合素質素養全面提升等專項行動,組織開展培訓,全面推進高素質農民隊*建設。全年圍繞糧油穩產保供培育高素質農民225人。
(三)培育范圍及標準。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帶頭人能力提升、農村創新創業者培養、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培育及種養加銷能手技能培訓,年度線下累計培訓時間12天,線上培訓32學時,全年跟蹤服務,資金補助標準為人均4000元。
二、重點方向
(一)重點提升技術技能水平。支撐糧食生產和大豆油料擴種,聚焦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圍繞全產業鏈技術或單項關鍵技術開展培訓,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融合。聚焦大食物開發,服務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發展,強化綠色低碳、種養結合等生態循環農業技術模式落地應用。持續開展農機領域培訓。及時開展農業防災減災救災技術措施及相關設施裝備應用培訓,做好師資課程儲備。
(二)培優提升產業發展能力。服務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圍繞經營管理、綠色發展、品牌創建、市場營銷、風險防控等內容開展系統化培訓,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帶動能力。服務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圍繞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優化升級、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等開展系統培育,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三)全面提升綜合素質素養。全面開設綜合素養課程,持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關課程覆蓋所有培育對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三農相關政策、涉農法律法規、農業綠色發展、農業標準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耕地保護建設、農業金融保險、鄉村治理、農耕文化、農村移風易俗等領域知識、理念和倡導性要求,全面提升農民綜合素質。開展農民綜合素養提升整村推進行動。以行政村為單位,開展農民綜合素質素養提升培訓。每個培訓班培訓時長不超過一天,培訓內容為綜合素養課,可與春耕春管、防災減災等應急性培訓結合開展。創新性開展鄉村文化和鄉村治理相關培訓,普及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農村移風易俗、農耕文化傳承保護、鄉村優秀文化等,提高農民參與積分制、清單制、“村民說事”等鄉村治理過程的能力和意識,培育文明鄉風。舉辦培訓的村應設置一名聯絡員,負責培訓對象和現場教學組織工作。
三、工作要求
2024年全年著力提升高素質農民培育質量,按照《高素質農民培育規范》相關要求組織開展培育工作,不斷提高培育的針對性、規范性和有效性,確保全年工作高質高效、農民滿意度達到90%以上。
(一)分產分類培育。根據需要,分產業分類別組建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能力提升和種養加銷能手技能提升專題班。以生產技術培訓為主的,實操實訓學時數不應低于總學時數的2/3,可根據實際需要和農時特點一次性或分段完成培育任務。以發展能力提升培育為主的,強調選育用一體化培養,將培育對象納入發展監測范圍。以從業就業技能培訓為主的,鼓勵在農業企業、農業園區進行崗位實踐或頂崗實習。鼓勵舉辦青年高素質農民、女性高素質農民培育專題班。
(二)提升培育質量
1.強化組織領導。嚴格按照《高素質農民培育規范》要求,認真審核培訓機構配套設施設備、教學管理人員隊*、教育教學質量效果等。
2.深入摸底調研。深入村鎮基層黨組織、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戶,嚴格遴選農民培育對象,充實完善培訓對象數據庫,并做好調研記錄和數據分析。
3.科學制定方案。在做好高素質農民培育需求摸底的基礎上,加強工作統籌謀劃,結合實際科學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培育目標任務、工作措施和資金使用等安排,報送省農業農村廳、濟源財政金融局備案。承擔任務的培育機構要按需制定培育計劃,量身定制培訓課程,優選師資教材,綜合運用課堂教學、現場教學、實踐實訓、線上學習、觀摩交流等多種形式,優化培訓方法,提高培訓實效。要按照《高素質農民培育規范》,模塊化設計綜合素養課、技術技能課和能力拓展課。農業農村局嚴格審核開班計劃和培育對象,跟蹤培訓進度,隨機抽核培訓執行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調整意見,必要時停班整改。
(三)強化體系建設
1.推進培育機構、實訓基地能力建設。充分發揮農廣校體系主陣地作用和聯系基層的優勢,持續提升農廣校體系培訓組織能力,強化對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全面支撐。有序引導和規范社會化培育機構承擔高素質農民培育任務,合理設置遴選條件,強化開班審查、過程監管和質量評價。支持農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園區等有償參與實訓、觀摩、人才使用等培育環節。形成以農廣校體系為主體、社會培訓機構為補充的“一體多元、優勢互補”的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滿足高素質農民培育多層次、多形式、廣覆蓋的需求,提高農民的參訓率和滿意度。
2.加強師資教材質量建設。強化培育課程建設,落實“行政主管部門第一課”,配合開發綜合素養課,因地制宜開設專業技能課,按需設置能力拓展課。指導使用通俗易懂的培訓教材。加強師資隊*建設,鼓勵將法律、金融、文化等領域專家納入師資隊*,綜合素養課程師資原則上應來自行政事業單位、 (略) 校、農廣校、 (略) 所等公益性機構。穩定一支專職教師隊*,選聘一批優秀兼職講師,培養一批農民講師,建好用好各類共享師資庫資源,培訓機構要注重優先從師資庫中選聘優秀教師。將科技特派團成員、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農技推廣人員、農業生產主體及涉農經營服務主體的專業人員納入師資隊*。農業農村局要審核把關綜合素養類教材,指導培育機構、實訓基地優先選用部省規劃教材,訂購優質專業報刊,供參訓學員學習參考。
3.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培訓。依 (略) 開展線上教學,適時開展春耕春管、防災減災等直播培訓。把農業政策法規、農產品質量安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農業減災防災、轉基因科普知識、安全生產、數字素養與技能等納入綜合素養培訓課程,開發特色培訓課件,鼓勵農民線上自主學習。學員登錄“云上智農”APP注冊線上培訓班級后,后臺自動計算線上學習課時,實現線上學習記錄全程可追溯。
(四)強化過程管理
1.規范資金使用。高素質農民培育資金主要用于項目摸底調研、項目宣傳、學員遴選、課堂培訓、線上培訓、基地實訓、基地孵化、模擬演練、培訓教材、實驗材料、場地租賃、學員食宿、教師聘用、考試考核、隊*管理、跟蹤服務等培育全過程費用支出。項目資金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嚴防擠占挪用、騙取套取補助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發生。培育機構須與承擔其任務的實訓基地明確合作關系,并向實訓基地支付場地耗材、實訓師資等切實發生的相關費用。農民素質素養提升試點行動的班次,可按規定列支課酬、資料費等與培訓直接相關的費用,不得列支食宿費用。
2.強化培訓監管。農業農村局對培育機構、實訓基地的培訓情況實施全過程監管服務,嚴格審核開班計劃和培育對象,跟蹤培訓進度,隨機抽核培訓執行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調整意見,必要時停班整改。
3.加強績效管理和評價。全面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五星”支部創建等專項考核中對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指標考核。按照《河南省2024年高素質農民培育績效管理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培育機構、實訓基地質量抽查。強化線上學習過程管理和學習效果考核,實現所有培訓班、培育學員、教師課程、培育基地等線上可查,實現學員上線評價率和滿意度雙90%以上。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信息統計和發展情況監測,實現參訓農民基本信息100%入庫,培育全程可監測可追溯。
(五)做好指導跟蹤服務
組織協調農業農村系統相關管理和技術力量,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技推廣體系等專業隊*,為培育對象提供長期技術指導服務,幫助產業發展帶頭人獲取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項目、信貸保險等方面支持。繼續貫徹《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豫政辦〔2016〕178號)精神,積極爭取政策和項目支持。落實《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河南農業 (略) 關于做好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常態化工作的通知》(豫農文〔2022〕110號)要求,持續加強高素質農民金融信貸知識培訓和對接服務。支持高素質農民參加論壇、展會、技能比賽和農產品交易活動等,鼓勵高素質農民申報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支持高素質農民創辦領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聯合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指導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產業聯盟等發揮作用,幫助高素質農民抱團發展。積極組織學員參加全省高素質農民創業創新大賽,支持各培育機構舉辦相關技能比賽、交流研討等活動,搭 (略) ,推動高素質農民長期發展。及時總結高素質農民培育的好經驗好做法,多渠道開展宣傳推廣,展示新時代新農民新風采,強化示范引領,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各單位要及時總結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經驗和成效,形成年度工作總結,于2024年12月10日前加蓋單位公章后報送農業農村局科技教育科。
聯系人:孔濤
電話:0391—*
郵箱:*@*63.com
2024年7月19日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