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目名稱:漣源市鄉鎮供水提質改造項目(二期)
2.建設地點:湖南省漣源市伏口鎮龍安村、荷塘鎮禮左村、安平鎮田心山村
3.建設單位:漣源市 (略)
4.環境影響評價機構:湖南欣鑫 (略)
5.項目概況:漣源市 (略) 擬投資 *** .41萬元在婁 (略) 轄的3個村莊(安平鎮田心山村、伏口鎮龍安村、荷塘鎮禮左村)建設漣源市鄉鎮供水提質改造項目(二期),屬于新建項目。安平 (略) 位于安平鎮田心山村,占地面積 *** m2,伏 (略) 位于伏口鎮龍安村,占地面積 *** m2、荷 (略) 位于荷塘鎮禮左村,占地面積 *** m2,總占地面積 *** m2。設計供水能力為:伏 (略) 設計供水規模2.4萬m3/d;安平 (略) 設計供水規模1.8萬m3/d;荷 (略) 設計供水規模1.8萬m3/d,其中環保投資454萬元,占總投資的1.52%。
6.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4.1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
4.1.1施工期噪聲保護措施
本項目在土建施工過程和管線施工過程產生的噪聲污染主要是施工機械、車輛噪聲污染,噪聲源強在75~100dB(A)之間。根據類比分析,施工期間若夜間施工,區域聲環境質量超標,附近的居民將受到一定的影響。
管道工程建設施工工作量大,而且機械化程度高,由此而產生的噪聲對周圍區域環境有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具有階段性、臨時性和不固定性, (略) 部路段特性。管線施工經過人口集中區域時,應在施工區域設置施工圍擋,盡量選用低噪聲設備,高噪聲設備嚴格控制使用時間,定期對施工機械設備進行維護檢修;夜間不進行施工作業。
為減小施工過程中的噪聲污染對周邊的影響,本評價要求施工單位采取以下措施:
水廠施工期噪聲防治措施:
(1) (略) 施工 (略) ,盡量將高噪聲設備布置在場地遠離居民點的一側;
(2)制訂施工計劃時,應盡量避免同時使用大量高噪聲設備施工;避免在同一施工地點安排大量動力機械設備, (略) 部聲級過高;
(3)嚴禁在12:00~14:00、22:00~次日6:00的敏感時段施工,防止施工的高噪聲設備產生的 (略) 周邊居民的正常休息;
(4)施工設備選型上盡量選用低噪聲設備。
管網施工期噪聲防治措施:
1)嚴禁在12:00~14:00、22:00~次日6:00的敏感時段施工,防止施工的高噪聲設備產生的噪聲影響沿線居民的正常休息,有必要時可建立臨時聲障;
2)對受施工干擾的單位和居民應在作業前予以通知,并隨時向他們匯報施工進度及施工中對降低噪聲采取的措施。對居 (略) 段應設立聲屏障;
3)對動力機械設備進行定期的維修、養護, (略) 件松動或消聲器損壞等原因增加其工作時的噪聲級;
4)管道吊裝時采用對講機指揮,禁止使用高音喇叭;
5)渣土運輸車輛進出施工場地限速慢行,禁止鳴笛。
6)渣土裝載時控制卸料高度,降低渣土裝載噪聲;
7)汽車晚間運輸盡量用燈光示警,禁鳴喇叭。
預計采取上述噪聲防治措施后,將減輕本項目施工期噪聲對施工沿線居民影響。
4.1.2施工期大氣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期影響環境空氣質量的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揚塵,主要來源于土方挖、填、物料堆存,建筑材料的裝卸、搬運、使用,汽車運輸、裝卸造成的揚塵(TSP)等,揚塵的排放方式均為無組織排放。揚塵量的大小與施工現場條件、管理水平、機械化程度及施工季節、土質及天氣條件等諸多因素有關。其次是汽車及機械排出的尾氣。施工揚塵對管道 (略) 周邊的居民、自然植物和農作物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對施工人員也會產生影響。汽車、裝卸設備、挖掘機等施工機械運行時產生的廢氣,對周圍環境空氣也將造成一定污染。
為減輕施工期間廢氣對環境的影響,本評價要求施工單位采取以下措施:
(1)水廠、取水泵 (略) 建設施工期廢氣防治措施
①建立健全施工揚塵管理機制,確保審批手續不全不開工、圍擋不合要求不開工、地面硬化不到位不開工、沖洗排放設備不到位不開工、保潔人員不到位不開工、不簽訂《市容市貌衛生責任書》不開工。
(略) 施工工地內設置沖洗設施和排水、泥漿沉淀設施、運輸車輛應當沖洗干凈后出場,并保 (略) 兩側一定范圍內的整潔。
(略) 施工中的物料、渣土建筑垃圾的堆放應當采取遮蓋或覆蓋措施,施工中物料、垃圾渣土及時清運,運輸時采用密閉式運輸或覆蓋措施。
④文明施工、合理選擇施工時段。當出現風速過大或不利天氣狀況時應停止施工作業,并對堆存的砂粉建筑材料進行遮蓋。
⑤建設施工按規定使用商品混凝土,禁止現場拌料。
(2)給水管道施工期廢氣防治措施
①設置的施工圍擋,防止和減少施工中物料、建筑垃圾和渣土外逸,避免揚塵、廢棄物和雜物飄散。
②增加 (略) 的灑水頻率,減少揚塵產生。
③對臨時堆土場應集中堆放,縮小揚塵影響范圍,應及時回填或清運,并采取圍擋、遮蓋等防塵措施,減少揚塵影響。
④施工單位在實施土方開挖等施工作業時,應當采取邊施工邊灑水等防止揚塵污染的作業方式;風力在5級以上的大風天氣應當暫停土方作業。
⑤建設施工按規定使用商品混凝土,禁止現場拌料。
(3)燃油廢氣控制措施:
①選用環保型施工機械、運輸車輛,并選用質量較好的燃油,建議在排放口安裝合適的尾氣吸收裝置,減少燃油廢氣排放。
②加強對施工機械、運輸車輛的維修保養。禁止不符合國家廢氣排放標準的機械車輛進入施工區,禁止以柴油為燃料的施工機械超負荷工作,減少煙塵和顆粒物排放。
(略) 門做好施工 (略) 的交通組織,避免因施工而造成交通堵塞,減少因此而產生的怠速廢氣排放。
4.1.3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項目施工期產生的廢水主要為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車輛清洗水。
為了減小項目施工過程中施工廢水對水環境的影響,本評價要求施工單位采取如下措施:
(1)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 (略) (略) 理后用作農肥;
(2)給水管道基坑開挖時需用水泵外排地下涌水,而施工中產生的大量堆土、棄土等,也會由于降雨的沖刷將泥漿帶入周邊水體,因此,施工時應設置沉淀池,將施工污水排入池內沉淀后,上清液用于灑水抑塵,并妥善 (略) ;
(3)在施工場地四周設置集水溝,收集施工現場排放的混凝土養護水、滲漏水等建筑廢水, (略) 理后可回用于施工現場的灑水抑塵, (略) 理的養護水、滲漏水,嚴禁直接排入地表水;
(4)嚴禁在水庫、周邊水體中清洗施工器具、機械等;加強施工機械的維護保養,防止施工機械漏油。
為 (略) 施工過程中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影響分析,本次環評要求建設單位采取以下措施:
1)嚴禁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 域范圍內設置施工臨時堆場,施工區內應設置警示牌及宣傳欄,設置隔離彩帶;嚴格控制施工范圍,盡量減少施工擾動面積,禁止施工人員到非施工區域活動。
2)加強設備管理維護,規范操作人員施工,加強車輛的例行檢查,防治因車輛油料泄漏影響水質;嚴格控制施工人員或施工設備超越施工區或隨意進入保護區,減少污染物隨雨水進入周邊水體的可能性。
3)施工場地散料堆場四周用石塊或水泥砌塊圍出高50公分的防沖墻,防止散料被雨水沖刷流失而影響周邊水體水質;
4)加強設備管理維護,規范操作人員施工,加強車輛的例行檢查,防治因車輛油料泄漏影響水質;嚴格控制施工人員或施工設備超越施工區或隨意進入保護區,減少污染物隨雨水進入周邊水體的可能性。
4.1.4施工期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項目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土石方以及結構施工、設備安裝和裝修等作業產生的建筑廢料。
為了減少項目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本次環評要求建設單位采取如下措施:
(1)建筑垃圾應按照市政、 (略) 門要求在指定地點進行填筑,回填場地如暫時不予利用,應防止水土流失;
(2)施工現場嚴禁攪拌混凝土和砂漿,施工使用混凝土應使用商品混凝土;
(3)對建筑垃圾要進行收集并在固定地點集中暫存,盡量縮短暫存的時間,爭取日產日清,同時要做好建筑垃圾暫存點的防護工作,避免風吹、雨淋散失或流失。
(4)將開挖產生的棄渣、土方等及時運送至指定的棄渣場堆存,嚴禁在河邊堆存;合理安排施工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對開挖區域及時平鋪固堤護坡,及時撒播草種進行綠化恢復,避開雨季施工;
(5)對施工期間產生的建筑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分類暫存,能夠回收利用的盡量回收綜合利用,以節約寶貴的資源;
(6)施工單位不準將各種固體廢物隨意丟棄和隨意排放,按規定及時清理施工現場的生活廢棄物;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教育,不隨意亂扔廢棄物。生活垃圾要定點堆放,嚴禁混入建筑垃圾,并及 (略) 門處置,避免對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7.公眾參與情況;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受理后于2022年5月20日至5月26日在漣源市 (略) 進行了公示,公示期未收到公眾對該項目的反對意見。
8.建設單位 (略) 作出的相關環境保護措施承諾文件:漣源市 (略) 承諾在該項目投入運營之前配套建設好環保設施。
9.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上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審批意見要求聽證。
10.公眾反饋意見的聯系方式。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局擬對漣源市鄉鎮供水提質改造項目(二期)作出審批決定,現將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2年5月27日-2022年6月2日(5天),歡迎公眾參與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工作。如對以上項目持有異議者,請在公示時間內通過以 (略) 反映或提出書面意見。
意見反饋單位:婁底 (略) (略) 環境規劃與環境影響評價股。
聯系電話:0738- *** ;0738— *** (傳真)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