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廳擬對2個輻射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作出批復決定。為保證此次審議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4年5月6日-2024年5月10日。
電話:028-(略)
地址: (略) (略) 88號A2座四川省生態環境廳 (略)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復決定要求聽證。
擬批準的建設項目
序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單位 | 環境影響評價單位 | 項目概況 |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提出的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1 | (略) 欣科醫藥核技術產業基地動物房及碳-14膠囊申報線改建項目 | (略) (略) 西航 (略) (略) 3081號 | (略) | 四川省自然資源實驗測試研究中心(四川省核應急技術支持中心) | (略) (略) 西航 (略) (略) (略) 現有01車間(已建、地上2層)二層預留位置建設一間動物房,主要用于放射性新藥的研發,涉及使用放射性核素31種,并新增使用1臺動物SPECT/PET/CT三模態一體機;在現有02車間(已建、地上1層)預留位置建設碳-14膠囊申報線,用于生產尿素[14C]放射性診斷用藥;碳-14膠囊生產過程中的放射性原料、中間產品、產品的質檢和動物實驗部分放射性原料、標記藥物的部分質檢需在01車間二層已建研發質檢中心進行,使得研發質檢中心使用的核素種類和用量均有所增加。 1.新建動物房 本項目在現有01車間二層預留位置新建一間動物房,總建筑面積476m2,包括籠具暫存間、動物接收間、藥品接收間、熱藥原料暫存間、滅菌接收間、清洗滅菌間、給藥前飼養間、飼料墊料暫存間、冷藥合成及試劑準備室、標記室、準備間、熱藥標記質量監控室A/B、注射室、解剖室、分子影像室、給藥后飼養間、放射性污物暫存間、非放污物暫存間、一更、二更、測量去污間、淋浴間等,主要進行動物實驗和發生器工藝研究。 (1)動物實驗部分 動物實驗使用的動物為大鼠和小鼠,日最大實驗動物量為90只,涉及使用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包括:鈧-47、銅-64、鎵-67、銅-67、鍺-68(鎵-68)、鎵-68、鋯-89、鍶-90(釔-90)、釔-90、鉬-99(锝-99m)、锝-99m、鈀-103、銦-111、釤-153、鋱-161、鈥-166、镥-177、鎢-188(錸-188)、錸-188、鉈-201、砹-211、釷-228(鉛-212)、鉛-212、錒-227(鐳-223)、鐳-223、錒-225、釷-227、氟-18、碘-123、碘-125、碘-131共31種核素,每日最多操作3種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4.26×1011Bq,活動種類為使用。 公司擬在分子影像室內新增使用1臺MadicLab PSA146S型動物SPECT/PET/CT三模態一體機,額定管電壓為80kV,額定管電流為1mA,屬于Ⅲ類射線裝置,CT年最大曝光時間為10h。 (2)發生器工藝研究部分 公司在標記室內進行鍺-68(鎵-68)發生器和鉬-99(锝-99m)發生器工藝的研究,其中鍺-68單次最大操作量為1.85×109Bq、每日最多操作4次、日最大操作量為7.40×109Bq,鉬-99單次最大操作量為2.41×109Bq、每日最多操作6次、日最大操作量為1.45×1010Bq,兩種發生器工藝研究不會同一天操作。發生器工藝研究部分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1.61×109Bq,活動種類為使用。 2.研發質檢中心新增核素種類及用量 研發質檢中心位于現有01車間二層,主要包括標液室/分析實驗室、清潔間、留樣室、化測室、天平室、高溫室、8間儀器室、危險品暫存庫、一更、二更、氣鎖間、細胞觀察室、細胞操作室、原藥合成室等,建筑面積約368m2,主要用于放射性藥物研發和質檢。 研發質檢中心已批復使用碳-14、氟-18、鉬-99(锝-99m)、锝-99m、銅-64、鍺-68(鎵-68)、鎵-68、砹-211、碘-131、镥-177、鍶-89共11種核素,每日最多操作3種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9.25×109Bq。本項目建成后,研發質檢中心核素種類和用量均有所增加,共使用碳-14、鈧-47、銅-64、鎵-67、銅-67、鍺-68(鎵-68)、鎵-68、鋯-89、鍶-89、釔-90、鉬-99(锝-99m)、锝-99m、鈀-103、銦-111、釤-153、鋱-161、鈥-166、镥-177、錸-188、鉈-201、砹-211、鉛-212、鐳-223、錒-225、釷-227、氟-18、碘-123、碘-125、碘-131共29種核素,每日最多同時操作碳-14和其他核素的其中3種,增量后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3.33×1010Bq,活動種類為使用。 本項目01車間二層合計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4.61×1011Bq,屬于(略)級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工作場所。 3.新建碳-14膠囊申報線 公司擬在現有02車間預留位置新建碳-14膠囊申報線,總建筑面積269m2,包括原料存放間、尿 (略) 、 (略) 、膠囊中轉暫存間、膠囊配液灌裝間、干燥間、內包間、外包間、成品存放間、放射性污物暫存間、器具清洗間、潔具消毒間、包材輔料暫存間、膠囊中轉暫存間、淋浴間、測量去污間、氣鎖間等。 碳-14膠囊申報線涉及使用放射性核素碳-14,日最大操作量為1.11×1012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1.11×1014Bq,年最大操作量為1.11×1012Bq,為(略)級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工作場所。 項目總投資(略)元,其中環保投資1130.(略)元,約占總投資的43.49%。 | 一、主要輻射安全防護措施及環保措施 (一)01車間、02車間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外墻均為200mm厚頁巖磚墻,樓板為120mm~130mm厚混凝土,防護門均為普通門;動物房標記室雙聯金屬熱室、α核素熱室、單聯非金屬熱室、18F合成分裝熱室屏蔽效能分別為60mmPb、30mmPb、60mmPb和75mmPb,熱柱廢物桶屏蔽效能分別為80mmPb;熱藥標記質量監控室質檢鉛屏風、廢液儲罐屏蔽效能均為10mm;研發質檢中心鉛屏風屏蔽效能為10mmPb~50mmPb;動物實驗注射室手套箱屏蔽效能為5mmPb,注射器鉛套蔽效能為10mmPb,防護屏蔽效能為20mmPb;鎵-68、鋯-89、氟-18鼠籠飼養籠具背面屏蔽效能為40mmPb、其他5面屏蔽效能為20mmPb,其他飼養籠具屏蔽效能均為3mmPb~10mmPb,籠前鉛屏風屏蔽效能均為5mmPb,生物安全柜屏蔽效能為5mmPb,放射性廢物桶屏蔽效能均為10mmPb,轉運暫存罐(含放射性廢物暫存間鉛罐)屏蔽效能為10mmPb~60mmPb,暫存鉛箱屏蔽效能為10mmPb或50mmPb,熱柱廢物桶為90mmPb,SPECT/PET/CT三模態一體機各面鉛厚度為2mmPb~4mmPb(設備自帶)、防護門屏蔽效能為4mmPb。 碳-14膠囊申報線手套箱均采用內層15mm有機玻璃+外層3mm鋼的屏蔽材料,原料碳酸鋇屏蔽罐體材料為鉛(屏蔽厚度不小于56mm),鉛廢物車屏蔽材料為20mm厚鉛,放射性固廢收集桶為20mm厚鉛。 (二)設置01車間整個二層(除一二層連接樓梯外)、02車間原料存放間、尿 (略) 、測量去污間(2間)、淋浴間(2間)、準備間、器具清洗間、潔具消毒間、膠囊中轉暫存間、包材輔料暫存間、潔凈走廊、膠囊配液灌裝間、干燥間、內包間、外包間、成品存放間、放射性污物暫存間、氣鎖間(出口) (略) ;設置01車間一二層連接樓梯、02車間尿素合成更衣間、外清間、囊生產換鞋一更間、二更間、氣鎖間(入口) (略) 。 (略) (略) 應設立醒目的警告標志,制定適用 (略) 的職業防護與安全管理措施,運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實體屏障限制進 (略) ; (略) (略) 應設立表 (略) 的標牌,以黃線警 (略) 的邊界。 (三)各門廳人流出入門等位置設置門禁系統; (略) 內和各放射性工作場所內設置視頻監控系統; (略) 、 (略) (略) 設置電離輻射警告標志;放射性物料暫存間、放射性污物暫存間和成品存放間均設置雙人雙鎖;SPECT/PET/CT設置緊急止動開關和工作狀態指示燈(門-燈聯鎖)。 (四)設置專門的衛生通過間,配置人員出入口污染監測儀、固定式X-γ輻射劑量率監測報警儀、便攜式輻射監測儀、固定式或移動式氣溶膠取樣監測設備、個人劑量計、個人劑量報警儀等設備監控輻射環境和個人劑量。 (五)放射性物質的使用、銷售和去向都必須有完整記錄并長期保存,并由專人進行管理,并定期對單位內部所有的放射性物質進行核查,確保“物-賬”統一。 (六)項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及時清掃、定期灑水、加強管理等方式減少揚塵,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隔聲、減振等方式減少噪聲, (略) 原 (略) (略) 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運 (略) 理固體廢物。 (七)01車間二層動物房共設置8套放射性廢 (略) 理系統,各套排風系統均采用前置中效預過濾器(F8)+袋進袋出高效過濾器(H14)+活性炭過濾器+后置袋進袋出高效過濾器(H14)處理措施,經處 (略) 理后各套系統的廢氣匯總到01-3#排氣筒排放,每套廢 (略) 理系統均配置2臺風機(一用一備);01車間二層研發質檢中心設有2套放射性廢 (略) 理系統,涉放實驗間和研發質檢中心涉放實驗室各場所內屏蔽工作箱、屏蔽手套箱、通風柜的廢氣,處理工藝采用前置中效預過濾器+袋進袋出高效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后置袋進袋出高效 (略) 理后由01-1#排氣筒排放,其余房間廢氣采用前置中效預過濾器+袋進袋出高效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后置袋進袋出高效 (略) 理后由01-2#排氣筒排放。02車間碳-14膠 (略) 共設置4套排風過濾系統,尿 (略) 5個手套箱共設置一套排風過濾系統,過濾裝置為三級過濾(中效預過濾器(F8)+袋進袋出高效過濾器(H14)+袋進袋出高效過濾器(H14));膠囊配液灌裝間2個手套箱和膠囊干燥間干燥機共設置一套排風過濾系統,過濾裝置為三級過濾(中效預過濾器(F8)+袋進袋出高效過濾器(H14)+袋進袋出高效過濾器(H14));膠囊中轉暫存間、非放庫房、膠囊配液灌裝間、干燥間、內包間、入口氣鎖間、走廊、出口氣鎖間、測量去污間、淋浴間( (略) )、 (略) 、潔具消毒間、器具清洗間共用一套排風過濾系統,過濾裝置為一級過濾(袋進袋出高效過濾器(H14));膠囊配液灌裝機、廢棄物通道、放射性污物暫存間、成品存放間、外包間、衛生通道、尿 (略) 、(14C)原料存放間、 (略) 更衣室、 (略) 測量去污間、淋浴間、準備間、外清間共用一套排風過濾系統,過濾裝置為一級過濾(袋進袋出高效過濾器(H14))。 (八)放射性廢液采用專用容器分類收集后用轉運車轉運至放射性廢物暫存間暫存衰變,短半衰期(小于100d)廢液衰變超過所含核素最長10個半衰期(碘-131廢液暫存超過180天),監測符合排放標準(總α≤1Bq/L、總β≤10Bq/L、131I活度濃度≤10Bq/L)后作為危險廢物(HW49其他廢物)交有資 (略) 理;長半衰期(碳-14、碘-125)和α核素(砹-211、鉛-212、鐳-223、錒-225、釷-227)廢液暫存達到一定量后按照放射 (略) 理的相關規定交有資 (略) 理;輻射事故/事件產生的放射性廢水收集排放至應急衰變池儲罐內暫存衰變,經監測滿足排放標準(總α≤1Bq/L、總β≤10Bq/L)后 (略) (略) 。 (九)設置專用放射性廢物收集容器分類收集放射性固體廢物,收集后轉運至放射性廢物暫存間暫存衰變。01車間2層半衰期小于24h的廢物暫存超過30天,半衰期24h~100天的廢物暫存超過所含核素最長10個半衰期(含碘-131的暫存180天),經監測輻射劑量率 (略) 環境本底水平,α表面沾污小于0.08Bq/cm2、β表面污染小于0.8Bq/cm2后,作為危險廢物交有資 (略) 理;長半衰期(碳-14、碘-125、鍶-89、鍺-68)廢物、α核素(砹-211、鉛-212、鐳-223、錒-225、釷-227)廢物、發生器工藝研究產生的廢熱柱暫存達到一定量后按照放射 (略) 理的相關規定交有資 (略) 理;02車間碳-14膠囊申報線產生的放射性固體廢物單獨收集暫存 (略) 北端的放射性污物暫存間,達到一定量后按照放射 (略) 理的相關規定交有資 (略) 理;廢發生器定期交生產廠 (略) 理。 (十)選用低噪聲設備,采用隔聲、減振等方式減少噪聲。 (十一)生活污水 (略) 原 (略) (略) 理;危險廢物收集暫存后交 (略) 理資質 (略) 理;生活垃圾分 (略) 政環衛部門統一清運。 二、環境影響預測分析 本項目施工期經采取相應的環保措施后,對環境影響很小。 經計算,熱室、手套箱外表面3 (略) 人員操作位周圍的劑量當量率小于2.5μSv/h,非正對人員操作位表面的周圍劑量當量率小于25μSv/h;非密封放射性物質輻射工作場所墻體外表面3 (略) 的周圍劑量當量率小于2.5μSv/h。 經預測,輻射工作人員及公眾最大受照射劑量分別小于5.0mSv/a和0.1mSv/a的劑量約束值。 本項目運營期產生的放射性廢氣經過濾、 (略) 理后對環境影響很小;短半衰期放射性廢液、廢水經儲存衰變后可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略))中第一類污染物排放標準總α≤1Bq/L、總β≤10Bq/L的要求,長半衰期放射性廢液和α核素廢液由有資質的單 (略) 理,非放生產廢水、生活污 (略) 原 (略) (略) 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略))中的三級標準后 (略) (略) ;廠界噪聲可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略))中3類標準要求;放射性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廢發生器、一般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可得 (略) 置。 三、公眾參與情況 建設單位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要求, (略) 上公示、登報公示、張貼公告等形式對環評信息進行了公開,征求公眾意見,在信息公開期間,未收到反對意見。 |
2 | (略) (略) 千福 (略) 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線裝置項目 | (略) (略) 仙源街道XC-D-07-02地塊 | (略) (略) 千福 (略) | 四川 (略) | (略) (略) 仙源街道XC-D-07-0 (略) (略) 醫 (略) 醫技綜合樓(在建、地上12F、地下3F)負三層建設放療科和核醫學科,在門診醫技綜合樓(在建、地上4F、無地下層)一層和四層放射科建設DSA手術室、骨科手術室和外科手術室。項目建 (略) (略) 運營,輻射安全責任 (略) (略) 。 (略) 醫技綜合樓負三層西側放療科建設直線加速器機房并安裝使用1臺10MV直線加速器、建設后裝機房并安裝使用1臺192Ir后裝機,在負三層西南側新增使用99mTc進行SPECT/CT診斷,新增使用131I進行(略)亢治療、(略)吸測定,新增使用90Sr-90Y進行敷貼治療;在門診醫技綜合樓一層中部建設DSA手術室并安裝使用1臺DSA,在四層西側建設16#DSA手術室并安裝使用1臺DSA,在四層建設骨科手術室和外科手術室并共用2臺移動C臂。同時放療科配套建設控制室、準備間、設備間(含水冷機)等,核醫學科配套建設放射性廢水衰變池、放射 (略) 、放射性工作場所通風系統等,放射科配套建設控制室、設備間、精密儀器間、污物通道等,其他辦公生活配套 (略) 既有設施。 1.放療科 (略) 醫技綜合樓負三層西側建設直線加速器機房并安裝使用1臺10MV直線加速器(型號待定)用于全身腫瘤治療,具備顱內立體定向放療(SRS)、體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容積旋轉調強放射治療?(VMAT)、影像引導放射治療?(IGRT)、調強放射治療?(IMRT)?、三維適形放療(3DRT)及FFF無均整器模式功能,同時在加速器機頭側配備有診斷錐體束CBCT(最大管電壓150kV、最大管電流1000mA)圖像引導模塊。X射線最大能量為10MV, (略) 劑量率最大為24Gy/min;電子束最大能量為22MeV, (略) 劑量率最大為10Gy/min,X射線年出束時間最大約577.5h(治療出束525h+質控出束52.5h),屬于Ⅱ類射線裝置。 (略) 醫技綜合樓負三層西側建設后裝機房并安裝使用1臺后裝機,使用1枚192Ir放射源(最大裝源活度3.70×1011Bq、屬于Ⅲ類放射源),年出源時間為206.25h(治療出束187.5h+質控出束18.75h)。 2.核醫學科 (略) 醫技綜合樓負三層西南側建設核醫學科,包括敷貼室、吸碘測試室、服藥室、131I留觀室、患者通道、分裝室、注射室、1#SPECT/CT機房、2#SPECT/CT機房、控制室、運動平板室、儲源間、放射性廢物庫及更衣等輔助設施。 (1)SPECT/CT顯像診斷 擬外購99Mo-99mTc發生器淋洗制備99mTc,用于SPECT/CT顯像診斷。其中99Mo日最大操作量為3.7×10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3.7×107Bq,年最大操作量為1.85×1012Bq;99mTc日最大操作量為1.39×10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1.39×108Bq,年最大操作量為3.47×1012Bq。在1#SPECT/CT機房和2#SPECT/CT機房內分別安裝使用1臺SPECT/CT(最大管電壓140kV、最大管電流500mA、屬于Ⅲ類射線裝置)用于圖像采集。 (2)131I(略)亢治療、(略)吸測定 使用131I進行(略)亢治療、(略)吸測定,年最大使用量為9.253×1011Bq,日最大使用量為3.701×1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3.701×108Bq。 (3)90Sr-90Y敷貼治療 使用90Sr-90Y(1枚、活度為1.48×109Bq)V類放射源敷貼治療皮膚瘢痕疙瘩。 核醫學科總的年最大操作量為6.245×1012Bq,日最大操作量為5.46×10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5.46×108Bq,屬于(略)級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工作場所。 3.放射科 擬在門診醫技綜合樓一層中部建設DSA手術室、四層西側建設16#DSA手術室并分別安裝使用1臺DSA,用于介入治療、血管造影,最大管電壓均為125kV,最大管電流均為1000mA,均屬于II類射線裝置,出束方向均由下向上,年最大曝光時間分別為94.58h(其中透視91.67h,拍片2.92h)和106.44h(其中透視103.33h,拍片3.11h)。 擬在門診醫技綜合樓四層建設8#骨科手術室、9#骨科(腔鏡)手術室、14#神經外科/骨科手術室、17#心外科手術室并共用2臺移動C臂進行介入治療、血管造影,最大管電壓均為125kV,最大管電流均為250mA,均屬于II類射線裝置。每間手術室年出束時間最大均為267.22h(拍片7.22h,透視260h),出束方向由下向上,不存在同一手術室內同時使用2臺移動C臂的情況。 項目總投資(略)元,其中環保投資182.(略)元,約占總投資的3.64%。 | 一、主要輻射安全防護措施及環保措施 實體屏蔽 放療科直線加速器機房四周墻體、迷道、頂部和底部均為鋼筋混凝土,北側和南側主屏蔽墻體厚度均為3000mm、寬度均為4600mm,相連的次屏蔽墻體厚度均為1800mm;頂部主屏蔽墻體厚3000mm、寬4600mm,相連的次屏蔽墻體厚1800mm;東側“L”型迷道內墻厚720~1800mm、外墻厚600~1800mm;西側墻體厚1700mm;防護門為電動推拉門,屏蔽效能為10mmPb+120mm含硼聚(略)烯。 放療科后裝機房四周墻體、迷道、頂部和地面均為鋼筋混凝土,南側主屏蔽墻體厚3000mm、寬4600mm,相連次屏蔽墻體厚1800mm;東側、西側及頂部墻體厚度均為800mm,北側迷道內墻和外墻厚度均為700mm;防護門為電動推拉門,屏蔽效能為8mmPb。 核醫學科輻射工作場所四周墻體均為370mm厚實心磚墻;地面和頂部均為300mm厚混凝土;儲源間、放射性廢物庫、分裝室、注射室、服藥室、131I留觀室、SPECT/CT機房、注射后等候室的防護門屏蔽效能均為8mmPb;運動平板室、注射前等候室、穿衣間、脫衣間、通道、內通道、衛生通過間、淋浴間、緩沖間、敷貼室、吸碘測試室、注射后留觀室的防護門屏蔽效能均為4mmPb;患者通道北側入口屏蔽效能為4mmPb;東側及出口的防護門屏蔽效能均為8mmPb;傳遞窗、注射窗、觀察窗的屏蔽效能為8mmPb;鉬锝發生器自屏蔽效能為10mmPb,手套箱屏蔽效能為5mmPb;131I自動分裝儀屏蔽效能為30mmPb。 DSA手術室、16#DSA手術室、8#骨科手術室、9#骨科(腔鏡)手術室、14#神經外科、骨科手術室、17#心外科手術室四周墻體均為輕鋼龍骨夾3mmPb板,除一層DSA手術室頂面結構為250mm現澆混凝土外,其余手術室地面和屋頂均為150mm現澆混凝土+50mm硫酸鋇防護涂料;觀察窗為4mm鉛當量鉛玻璃;防護門均為4mm鉛當量鉛防護門,電纜線穿孔和通排風口等采用3mm鉛橡膠套進行包管。 (二)直線加速器、后裝機、SPECT/CT、DSA和移動C臂自身具有固有安全措施。 (三)設置放療科直線加速器機房(含迷道)、后裝機房(含迷道),核醫學科吸碘測試室、患者通道、敷貼室、服藥室、131I留觀室、儲源間、放射性廢物庫、運動平板室、注射前等候室、患者走廊、注射室、分裝室、SPECT/CT機房、注射后等候室、注射后留觀室、衰變池,放射科DSA手術室、9#骨科(腔鏡)手術室、14#神經外科、骨科手術室、16#DSA手術室、精密儀器間、17#心外科手術室、體外循環室等 (略) ;設置放療科直線加速器控制間、設備間、準備間,后裝控制室、準備間、防護門外1m,核醫學科衛生通過間、淋浴間、穿衣間、脫衣間、內通道、通道、控制室、緩沖間,放射科控制室、設備間、手術室防護門外1m等 (略) 。 (略) (略) 應設立醒目的警告標志,制定適用 (略) 的職業防護與安全管理措施,運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實體屏障限制進 (略) ; (略) (略) 應設立表 (略) 的標牌,以黃線警 (略) 的邊界。 (四)根據診療需求和病人實際情況制定最優化的診療方案,在滿足診療要求的前提下,選擇合理可行盡量低的射線照射參數,以及盡量短的出束時間,減少輻射工作人員和公眾的受照射劑量,也避免病人受到額外劑量的照射。 (五)直線加速器及機房、后裝機及機房采取門機聯鎖(門源聯鎖)、門燈聯鎖及語音提示、固定式劑量報警儀(后裝機增設門劑量聯鎖)、防止非工作人員操作的鎖定開關、條件顯示聯鎖、控制超劑量的聯鎖裝置、時間控制聯鎖、緊急停機按鈕、緊急開門按鈕、視頻監控和對講裝置、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工作狀態指示燈等安全措施,后裝治療機及機房額外采取施源器與源聯鎖、管道遇堵自動回源、仿真源模擬運行系統、控制臺顯示放射源位置、停電或意外中斷照射時自動回源裝置、手動回源裝置、應急儲源器、放射源返回儲源器的應急開關等安全措施;SPECT/CT、DSA及相應機房采取門燈聯鎖(工作狀態指示燈)、緊急止動裝置、電離輻射警告標志、頻監控與對講系統、防夾裝置、自動閉門裝置等安全措施。 (六)核醫學科采取門禁系統、視頻監控和對講裝置、通排風系統、警告設施等安全措施,配備專用手套箱、防護屏風、衰變桶。 (七)放射性藥物放置于儲源室雙人雙鎖的保險柜鉛罐內暫存,日常期間由值班人員巡視檢查,出入口安裝紅外監控攝像頭及防盜入侵報警裝置。儲源間應采取防火、防水、防盜、防丟失、防破壞、防射線泄漏的“六防”安全措施。 (八)敷 (略) 域敷貼治療的所使用的90Sr-90Y敷貼器,平時存放于儲源間內敷貼儲源箱(內層為有機玻璃或鋁,外層為2mmPb鉛)內,每日由醫護人員轉移至敷貼室使用。 (九)輻射工作人員通過專業培訓,在有負壓專用手套箱內進行放射性藥物操作;操作臺、地面選用易于清污的材料,每次操作完成后進行表面污染監測并進行去污;注射窗藥品操作臺上及托盤內,在操作過程中墊上一次性、容易吸附濺灑液體的厚紙,每次完成注射工作后,將其放入放射性廢物桶內。 (十)醫護人員配備相應的個人防護用品,配備X-γ輻射劑量率監測儀、表面污染監測儀、固定式劑量報警儀、個人劑量計、個人劑量報警儀等設備監控輻射環境和個人劑量。 (十一)直線加速器、后裝機、DSA在診療過程中,應采用適當防護措施對病人非病灶部位進行遮擋。 (十二)直線加速器、SPECT/CT、DSA (略) 置時,應當對其射線裝置內的高壓射線管進行拆解和去 (略) 理。 (十三)項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及時清掃、定期灑水、加強管理等方式減少揚塵,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隔聲、減振等方式減少噪聲, (略) 原 (略) (略) 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運 (略) 理固體廢物。 (十四)項目運行期,直線加速器機房和后裝機房產生的臭氧由機械排風系統通過專用排風 (略) 醫技綜合樓樓頂排放,DSA手術室和移動C臂使用涉及手術室產生的臭氧由機械排風系統通過專用排風管道引至門診醫技綜合樓樓頂排放;核醫學科手套箱、131I自動分裝儀產生的放射性廢氣擬采用除碘活性炭吸附+高效過濾器二級 (略) 醫技綜合大樓樓頂排放,注射窗口廢氣采用高效過濾裝置過濾、其余涉放房間廢氣采用活性炭 (略) 醫技綜合大樓樓頂排放。 直線加速器冷卻水循環使用,不外排;生活 (略) 原 (略) (略) 理;核醫學科放射性廢水通過專門的管道收集排入衰變池封閉衰變超過180天(131I和99mTc混合收集),或監測符合排放標準(總β≤10Bq/L、131I活度濃度≤10Bq/L) (略) (略) (略) 理。 放射性固體廢物分類收集后,采用專用塑料袋收納、密封,及時轉運至放射性固廢間暫存衰變,含99mTc的放射性固體廢物暫存超過30天,含131I的放射性固體廢物暫存超過180天,經監測輻射劑量率 (略) 環境本底水平、β表面污染小于0.8Bq/cm2后作為醫 (略) 理;廢鉬锝發生器、廢192Ir放射源、廢過濾器均由廠 (略) 理;生活垃圾分 (略) 政環衛部門統一清運。 二、環境影響預測分析 本項目施工期施工量小,采取相應的環保措施后,對環境影響很小。 經計算,直線加速器機房、后裝機房屏蔽體外3 (略) 劑量率均小于2.5μSv/h,滿足《放射治療輻射安全與防護要求》((略))要求;核醫學科手套箱外表面3 (略) 人員操作位周圍的劑量當量率小于2.5μSv/h,非正對人員操作位表面的周圍劑量當量率小于25μSv/h, (略) 內房間防護門、觀察窗和墻壁外表面3 (略) 的周圍劑量當量率小于2.5μSv/h,屏蔽墻外人員偶爾居留的設 (略) 域周圍劑量當量率應小于10μSv/h,滿足《核醫學輻射防護與安全要求》(HJ 1188-2021)要求;DSA機房和移動C臂所在手術室屏蔽體外3 (略) 劑量率均小于2.5μSv/h,滿足《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略))要求。 經預測,在綜合考慮直線加速器、后裝機和核醫學科共同疊加影響后,放療科和核醫學科輻射工作人員及公眾受到的附加有效劑量分別小于5mSv/a和0.1mSv/a的劑量約束值。 本項目運行期產生的放射性廢氣經過濾、 (略) 理后對環境影響很小,臭氧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可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略))中的二級標準;放射性廢水經衰變池衰變后可滿足《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略))表2中總β≤10Bq/L的要求,生活 (略) (略) (略) 理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略))表2 (略) 理 (略) (略) ;廠界噪聲可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略))中2類標準要求;放射性固體廢物、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可得 (略) 置。 |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