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略)/2025-(略) | 發布機構 | 市 (略) (略) | ||
成文日期 | 2025-01-03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工程名稱: (略) 港前線改造提升工程(后坑至咸宜段)
建設性質:改擴建
建設單位: (略) (略) 麗新畬族鄉人民政府
建設地點: (略) (略) 麗新鄉
建設周期:2025年1月至2025年12月,總工期約12個月
建設內容及規模:路線起點位于老竹鎮后坑村,順 (略) ,起點樁號K0+000; (略) 布線至黃弄村,經黃弄村后走新線,途徑庭樹和占灣, (略) 東西巖客運綜合交通樞紐連接線工程平面交叉,之后下穿在建 (略) ,經咸宜 (略) 布線至終點麗新鄉畎岸村,終點樁號K4+733。路線全長4.733km。
本項目采用交通運輸部頒發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略))中雙向兩車 (略) 標準,設計速度60km/h,路基寬度10m(8.5m),其中K3+373~K3+570段下穿在建 (略) 段,采 (略) 標準,設計速度60km/h,路基寬度20m。
工程投資:項目總投資為(略).(略)元,其中建安工程費為5119.(略)元,土地使用及征遷補償費為5055.(略)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556.(略)元,預備費536.(略)元。
二、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主要環境敏感目標分布情況
1、地表水環境保護目標
工程沿線河流主要為宣平溪的支流,水質參照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略))Ⅲ類標準。流坑水庫(距本工程北側約1380m)為黃弄村的飲用水水源,本工程位于水庫下游,不在其集雨范圍內。本工程沿線水環境保護目標見表1。
表1 沿線地表水環境保護目標
序號 | 中心樁號 | 河流名稱 | 主要功能 | 是否涉及飲用水水 (略) | 水質標準 | 與路線位置關系 | 備注 |
1 | K0+472.00 | 后坑 | 農業用水 | 否 | ((略))Ⅲ類標準 | 橋梁跨越,無水中墩 | 范村橋,老橋利用 |
2 | K2+225.50 | 畎岸坑 | 農業用水 | 否 | 橋梁跨越,無水中墩 | 庭樹橋,新建 | |
3 | K3+447.5 | 畎岸坑 | 農業用水 | 否 | 橋梁跨越,4組水中墩 | 咸宜橋,新建 | |
4 | K4+374.0 | 畎岸坑 | 農業用水 | 否 | 橋梁跨越,無水中墩 | 山橋,老橋利用 |
2、聲環境及環境空氣保護目標
本項目的主要保護對象是工程沿線的村莊、 (略) ,根據現場踏勘,線位沿線聲環境和環境空氣保護目標見表2。
表2 沿線聲環境及環境空氣保護目標
序號 | 保護目標 | 方位 | 起止樁號 | (略) 紅線距離(m) | 規模(戶) | 房屋情況 | 環境空氣執行標準 | 聲環境執行標準 |
1 | 后坑村 | 北側 | K0+000-K0+140 | 約25 | 約78 | 1-4層磚結構居民房屋 | ((略))及修改單中二級標準 | ((略))1類、4a類 |
2 | 范村村 | 南側 | K0+720-K0+930 | 緊鄰 | 約60 | 1-4層磚結構居民房屋 | ||
3 | 黃弄村 | 穿越 | K1+250-K1+860 | 緊鄰 | 約460 | 1-4層磚結構居民房屋 | ||
4 | 南明山-東西 (略) 東 (略) 外圍保護地帶 | 北側 | K0+240-K1+820 | 緊鄰 | / | / | ((略))及修改單中一級、二級標準 | |
5 | 庭樹村 | 東南側 | K2+380-K2+610 | 約60 | 約65 | 1-4層磚結構居民房屋 | ((略))及修改單中二級標準 | ((略))1類 |
6 | 占灣村 | 東南側 | K2+750-K3+040 | 約70 | 約50 | 1-4層磚結構居民房屋 | ||
7 | 隔坑村 | 東側 | K3+140-K3+290 | 約85 | 約10 | 1-4層磚結構居民房屋 | ||
8 | 咸宜村 | 東側 | K3+220-K3+560 | 約35 | 約45 | 1-5層磚結構居民房屋 | ((略))1類、4a、4b類 | |
9 | 畎岸村 | 穿越 | K4+490-K4+733 | 約10 | 約590 | 1-4層磚結構居民房屋 | ((略))1類、4a類 |
3、生態環境保護目標
本工程生態保護目標主要為工程沿線的耕地、植被、動物、水土保持設施等。保護工 (略) 的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完整性,盡量減少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避免擾動施 (略) 范圍外的動植物。采取生態恢復措施,恢復和改 (略) 生態環境狀況。
表3 工程線位沿線敏感點
序號 | 保護目標 | 方位 | 起止樁號 | (略) 紅線距離(m) |
1 | 南明山-東西 (略) 東 (略) 外圍保護地帶 | 北側 | K0+240-K1+820 | 緊鄰 |
2 | 麗新礦業 | 南側 | K1+211-K2+320 | 約100 |
三、主要環境影響預測情況
(1)環境質量現狀結論
根據《20 (略) 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 (略) 區環境空氣常規污染因子均能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略))及修改單中的二級標準要求。因 (略) 域環境空氣良好, (略) 。
根據《20 (略) 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23年項目周邊宣平溪口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略))中的要求III類標準,本項 (略) 域水環境 (略) 。
根據聲環境現狀監測結果可知,庭樹村、畎岸村噪聲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略))中1類標準限值,其余敏感點噪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
(2)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工程建設 (略) 內植物生產力、生物量的影響 (略) 基工程、橋涵工程永久占地,以及施工臨時占地對其產生影響,根據現狀調查,工程沿線主要植被類型為農作物和馬尾松等次生林,工程建設 (略) 植物生物量影響較小。
(3)環境空氣影響評價結論
①施工期影響評價
公路施工期的環境空氣污染主要來自施工現場 (略) 面、堆場和進 (略) 等粉塵污染,以及動力機械排出的尾氣污染和瀝青攤鋪時的煙氣,其中以粉塵污染和瀝青煙氣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突出。在采取灑水等措施后,對環境影響較小。
②運營期影響評價
(4)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施工期對水環境的影響主要來自施工作業中的生產廢水和施工人員生活污水兩方面。施工作業的生產廢水主要是指橋梁基礎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泥漿水、施工機械產生的含油廢水和初期雨水。為減少生活污水 (略) 內河流水質的影響,施工人員盡量租用附近村莊民房,充分利用現 (略) 理設施;距離村莊較遠的施工場地,可采用旱廁或化糞池對生活污 (略) 理,并定期清運,工程結束后覆土掩埋,不會對周圍水環境產生影響。施工生產廢水經隔油、 (略) 理后回用于灑水抑塵、綠化等。本工程運營期無廢水產生。
(5)聲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①施工期影響評價
本工程沿線敏感點基 (略) 兩側分布,施工期噪聲對敏感點的影響相對較為突出,施工期應予以特別關注。根 (略) 項目施工期環境保護經驗,建議加強施工期間的施工組織和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和時間,環保施工、文明施工,并因地制宜地制定有效的臨時降噪措施,將施工期間的噪聲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
②運營期影響評價
a. (略) 段兩側交通噪聲預測及評價
運營近期:晝 (略) 邊界線22m可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略))1 類標準,夜 (略) 邊界線65m可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略))1 類標準。
運營中期:晝 (略) 邊界線25m可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略))1 類標準,夜 (略) 邊界線75m可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略))1 類標準。
運營遠期:晝 (略) 邊界線29m可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略))1 類標準,夜 (略) 邊界線88m可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略))1 類標準。
b.敏感點噪聲預測及評價
本項目實施后運營近、中、遠期后坑村、范村村、咸宜村、畎岸村噪聲預測值均能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略))中4a類標準,黃弄村、庭樹村、占灣村、隔坑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
c.采取降噪措施后
結合本工程沿線的敏感點特點,對運營期超標的敏感點采取通風隔聲窗噪聲防治措施。在盡量降低敏感點室外噪聲級的同時,改善和保證敏感點有一個良好的室內聲環境。在采取通風隔聲窗后,室內晝、夜間聲級可滿足室內達標要求。
四、擬采取的主要環境保護措施、環境風險防范措施以及預期效果
項目擬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詳見表4。
表4 擬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類型 | 主要內容 | 有效性分析 |
廢氣 | (1)施工中產生的物料應當采取遮蓋、灑水、噴灑覆蓋劑或其他防塵措施;(2)施工現場、 (略) 、料場適時灑水降塵; (3)瀝青攤鋪,避開風向針對附 (略) 、村莊等環境空氣敏感點的時段,以免對人群健康產生影響; (4)不設置瀝青拌合站; (5)配備足夠數量的灑水車,做到對施工便道 (略) 面經常灑水, (略) 面濕潤, (略) 揚塵污染; (6)對工程臨時棄土場、臨時施工場地、施工便道等臨時設施做好重點灑水降塵等措施,以減少揚塵的影響; (7)加強交通管理, (略) 暢通; (8) (略) 面養護工作,減少車輛滯速怠速狀態,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對沿線環境空氣的影響; (9)加強施工臨時設施的土地、植被恢復, (略) 綠化。 | (略) 采取相同措施有效 |
廢水 | (1)選用先進的設備、機械,以有效地減少跑、冒、滴、漏的數量; (2)合理安排好橋梁施工時間,跨河橋梁盡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 (3)施工營地盡量設置于沿線村莊內,充分利用村莊現有設 (略) 理;確需設置施工臨時生活設施且距離村莊較遠的,且需遠離地表水體,場地施工生活污水不得排入周圍地表水體,經化糞池收集 (略) 理;不得隨意排入附近水體; (4) (略) 面和橋面的日常維護與管理, (略) 面和橋面清潔, (略) 面和橋面上累積的塵土、碎屑、油污和吸附物等; (5)橋梁選用高等級的防撞護欄,以防污染事故發生。 | (略) 采取相同措施有效 |
噪聲 | (1)禁止高噪聲施工機械夜間(22:00—次日6:00)施工作業,晝間施工時也要進行良好的施工管理同時封閉施工場界。距線位較近且受施工影響較重的 (略) 段施工作業應酌情調整施工時間。夜間必須連續作業的應報當地有關部門批準,并公告居民; (2)加強施工機械的保養、管理,保證施 (略) 于低噪聲、良好的工作狀態,以降低噪聲源; (3)施工期,距離敏感點較近的施工點,設置臨時隔聲護圍,降低施工噪聲影響; (4)根據預測的運營期超標戶數,安裝通風隔聲窗措施; (5)建設單位應配合交通管理部門應利用交通管理手段,對 (略) 密集村莊的車輛采取禁鳴、限速等措施,合理控制過往的大型貨車流量、車速等,降低交通噪聲影響; (6)工程運營后,應加強沿線敏感點的噪聲跟蹤監測,根據實際影響結果及時調整和完善噪聲防治措施。 | (略) 采取相同措施有效 |
固體廢物 | (1)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環 (略) 置; (2)建筑垃圾運至主管部門指定地點堆放; (3)余方暫時運至臨時棄土場堆放,后期全部外運至 (略) 綜合服務 (略) 網配套工程回填利用; (4)污泥暫存于危廢暫存間,委托有資質單 (略) 置。 | (略) 采取相同措施有效 |
生態環境 | (1)施工人員和施工機械進場前,對施工人員作必要的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與引導工作,加強施工人員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意識,施工過程中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教育和管理; (2)施工 (略) 兩側邊坡及臨時施工場地應盡可能減少開挖面及臨時用地占用; (3)合理組織施工程序和施工機械,嚴 (略) 施工規范進行排水設計和施工; (4)工程臨時施工設施,工程完工后要逐步拆除,并按原有植被類型進行恢復后交還當地村、鎮;部分靠近村莊或利 (略) 進行改造的施工便道,可根據相關村、鎮意見給予保留并交還當地使用; (5) (略) 沿線綠化保護; (6)對于異地移植保護的,應科學制訂移植保護方案實行移植異地保護,嚴格依照相關法規規定辦理審批手續,落實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保護責任; (7)對臨時占用場地等進行生態恢復。 | (略) 采取相同措施有效 |
五、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略) 港前線改造提升工程(后坑至咸宜段)符合《 (略) 綜合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蓮發改規劃【2021】7號)以及“三線一單”的相關要求。本項目的建設 (略) 域交通條件, (略) 域居民的出行效率, (略) 域經濟一步發展,社會、經濟、環境效益明顯。在工程建設和運營過中將產生一定的環境影響,因此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要求建設單位和運營單位嚴格落實本次環評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態保護措施,將其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綜上,在嚴格落實本次環評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態保護措施的前提下,本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從環境保護的角度是可行的。
六、征求意見的內容
(1)公示形式:在浙江 (略) 網站上公示。
(2)征求意見的對象:受建設項目影響的公民、單位或團體。
(3)征求意見的范圍:在環境影響、環保措施、對項目建設所持態度等環保方面的意見。
(4)征求意見的期限及反饋途徑:
通過郵件、電話、信件等方式向建設單位或環評單位提出反饋意見,請務必留下您真實姓名和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回訪。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為自本公示信息在浙江 (略) 站上發布起10個工作日。公眾若需查閱環評報告全文或補充了解相關信息,請在公示期間向環評單位聯系索要。
七、聯系方式
(1)建設單位
(略) (略) 麗新畬族鄉人民政府;聯系人:張工;電話:(略);地址: (略) (略) 麗新畬族鄉畎岸村西圩村46號。
(2)環境影響評價單位
浙江 (略) ;聯系人:陳女士;電話:0578-(略)。
(略) (略) 麗新畬族鄉人民政府
2025年1月3日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