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及信息公開要求,經審議,我局擬對以下項目作出審批意見,現將有關情況予以公示。
聯系電話:0872-*、0872-* ?公示期:2023年3月23日-2023年3月29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力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通訊地址:祥云縣祥城鎮祥姚路北側 傳 真:0872-*郵編:*
項目名稱 | 祥云縣磨刀箐水庫工程 | 建設地點 | 祥云縣鹿鳴鄉 羅溪村 | 建設單位 | 祥云縣水務局 | ||||
環評文件類型 | 環境影響報告表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大理厚德 (略) | ||||||
項目概況 | |||||||||
一、建設性質:新建; 二、項目投資:本工程總投資為15934.89 萬元,環保投資約122.3萬元,占總投資的0.77%; 三、主要建設內容:箐水庫總庫容262.3萬m3,水庫設計灌溉面積7784畝,水庫年供水總量297.8萬m3,工程規模為?。?)型水利工程。磨刀箐水庫工程主要建筑物為水庫樞紐工程及輸水工程。水庫樞紐主要建筑物為大壩、溢流表孔、沖沙孔及放水孔。水庫大壩壩型為堆石砼重力壩,最大壩高為56.4m,壩長164.5m,壩頂寬5m;溢流表孔置于大壩中部,為開敞式無閘控制,全長79.15m,最大泄洪能力為155.3m/s;放水孔布置于大壩左壩段壩體內,為外包砼有壓管,全長28.7m,設計流量為0. 37m/s;沖沙孔布置于大壩中壩段壩體內,為有壓進口無壓洞身型式,全長94.899m。 磨刀箐水庫輸水管道工程由總干管、東干管和西干管組成,全長15.96km,控灌面積0.7784萬畝;其中總干管長6032.5m,東干管長7928.4m,西干管長3000m。總干管設計流量0.333m3/s。東干管設計流量0.206~0.130m3/s;西干管設計流量0.113m3/s。總干管首端管軸線高程為1716.70m。 輸水總干管在大壩放水管出口閘閥取水后沿鹿窩河左岸布置,途經羅溪大村等地,至鹿鳴村瓦窯田分為東、西干管;東干管沿鹿窩河左岸布置途經砂子地、鹿鳴大村、冷水箐、撒把等地,止于桑木村;西干管在沿彌長河左岸布置,途經磺廠、下段田等地,止于彌長村附近。 | |||||||||
項目主要環境影響 | |||||||||
一、施工期環境影響 1、施工期生態環境 施工期工程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表現為:工程占地造成區域土地利用格局的變化,對土地資源的影響;施工占地區域的植被破壞,導致對*生動、植物的影響;工程施工擾動地表導致原地貌的破壞并造成水土流失。 2、施工期廢氣 本項目施工期廢氣主要是樞紐區、輸水管道施工粉塵、棄渣場及存土場粉塵、運輸揚塵、爆破廢氣、燃油機械廢氣、施工生產生活區廚房油煙等。 3、施工期廢水 項目施工期廢水主要為施工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兩部分,其中施工生產廢水主要來源于砂石料加工系統廢水、混凝土拌和沖洗廢水。 4、施工期固廢 項目施工期固體廢棄物主要為廢棄土石方及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 5、施工期噪聲 本項目施工噪聲主要來自施工機械運行、交通運輸噪聲等。 二、運營期環境影響 1、運營期水文情勢 初期蓄水對水文情勢及下游生態流量的影響;水庫運行對水文情勢水溫、泥沙、水質影響及下游生態流量的影響。運營期廢水主要是水庫供水新增退水對水環境的影響。 2、運營期廢水 運營期廢水主要水庫管理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等影響。 3、運營期廢氣 項目營運期間,水庫工程不產生大氣污染物,運營期主要是水庫管理所產生的食堂油煙。 4、運營期噪聲 本項目營運期噪聲主要來源于水庫閘門啟閉設備噪聲。 5、運營期生態環境 項目運營期對*生生態(*生植物、*生動物)、水生生態(水生生境、魚類)影響。 6、運營期固廢 工程運行期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為管理所生活辦公區的生活垃圾。 | |||||||||
項目預防及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植被與植物保護措施 工程建設應對施工人員進行環境教育、生物多樣性保護教育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施工臨時設施選址盡可能避讓樹木保存較集中的地區工棚建于空曠地帶;對因施工期間破壞的各種植被和生境、臨時占用的植被、各種施工跡地,工程結束后應該盡量結合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植物措施通過實施生態恢復措施使其逐步得到恢復。對壩址周圍的植被,可采用建圍欄、人工造林種草等管護措施,促進其盡快恢復。評價區沒有需要特殊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但在施工工程中,應盡量避免毀壞植物,保護植物的生境條件。 (2)*生動物保護措施 開展宣傳和教育;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禁止非法狩獵、誘捕、毒殺野生動物,有效控制其它威脅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活動,使施工人員和當地的居民能夠自覺地保護當地的重點保護動物;磨刀箐水庫工程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會改善周圍環境的水熱條件,應加強植樹造林,保持水土,營造適合*生脊椎動物棲息的生境,促進*生脊椎動物種群數量的增加和恢復。施工期對野生動物進行驅趕,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對工程區外植被的保護,把施工活動限制在預先劃定的區域內。保護好現有植被,盡量減少對河流兩岸植被的破壞,保護兩棲動物的棲息地。對生產、生活廢物集中、快速處理,防止生產和生活廢水、廢渣、垃圾污染環境,防止水體污染是保護兩棲動物最重要的措施。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對工程區范圍以外植被的保護。盡量減少對爬行動物棲息地的破壞。盡量減少施工對植被的破壞,施工后加強對植被的恢復,盡量為鳥類營造一個較為穩定的棲息環境。預防因施工爆破而引起森林火災,造成對森林植被的破壞。降低施工機械噪聲,如果有條件建議使用低噪爆破技術。 (3)水生生態保護措施 施工布置已盡量遠離河道,尤其是有廢污水排放的施工設施,保護河道水生生態環境。 生活污水和施工廢水按環保要求禁止排放,防止影響水生生物生境的污染事故發生。建立魚類及時救護機制,禁止電魚、炸魚、毒魚等漁法,加強漁政管理及執法建設。嚴格落實水環境保護措施、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措施,避免污染周邊水環境。 2、施工期廢水防治措施 做好涉水施工導流措施,水庫大壩施工時,利用導流隧洞導流。確保施工期間壩下河道不斷流; 施工廢水及車輛沖洗廢水設沉淀池(6m3),施工廢水經沉淀池收集處理后循環利用,不外排;在施工區設置臨時旱廁收集糞便,旱廁糞便由施工方或委托當地村民定期清運至周邊農田做有機肥;食堂廢水經隔油處理后與其它生活污水經沉淀處理后用于施工現場灑水降塵,不外排;在圍堰內基坑下游設置集水坑,渾濁地表水通過集水坑澄清后,再抽排上清液至擬建大壩下游河道中。 3、施工期大氣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定期對施工場地灑水以減少揚塵量,重點灑水部位覆蓋樞紐施工區、棄渣場、輸水工程沿線;對運輸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車輛加蓋篷布減少灑落;對棄土應及時處理、清運、以減少占地,防止揚塵污染;堆放場地灑水,防止二次揚塵,改善施工場地的環境;渣土運輸車輛應采取密閉措施;并加強車輛維修保養以維持良好運行狀態,以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優化爆破工藝,減少炸藥使用量。 4、施工期噪聲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時間,22:00~6:00和12:00~14:00時段禁止施工,避免高噪聲設備同時施工;合理選擇施工方法,優化布置施工現場,高噪聲施工機械盡量布置在施工區中心;合理選擇施工機械,盡量選用低噪聲設備,加強對施工機械和設備維護保養;加強與周邊居民及道路沿線居民的溝通,夜間施工除需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外,還應提前以適當方式告知受影響群眾和單位,征得同意和諒解。 5、施工期固廢防治措施 棄渣的處置應結合水土保持方案進行,渣場的后期管理應以植物措施為主。土石方開挖形成的棄渣將運往施工布置指定的棄渣場,渣場的排水設施已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得到了充分考慮,從水土保持的角度出發,擬在渣體下方修筑砌石擋渣墻、砌石排洪溝、截水溝、馬道排水溝,坡面采取必要的工程防護措施,并結合地形布置排水設施。堆渣結束,對渣體整治后,盡快進行土地復墾或植被恢復。建筑垃圾可回用的盡量回用,不可回用的運至鹿鳴鄉指定建筑垃圾堆放場所堆存。水庫管理所生活垃圾定期清運至附近村垃圾收集點委托環衛部門清運處置。 二、運營期防治措施 1、運營期廢水防治措施 項目運營期水庫管理所設置隔油池及化糞池,項目運營期水庫管理所食堂廢水經隔油池處理后與其他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周邊農田施肥。 2、運營期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項目運營區水庫不產生大氣污染物,運營期主要是水庫管理所產生的食堂油煙,廚房設置抽油煙機,油煙經抽油煙機處理后排放。 3、運營期固體廢物防治措施 水庫管理所設置垃圾收集桶,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后清運至周邊村莊指定地點,納入村莊生活垃圾收集系統。 4、運營期生態環境防治措施 水庫初期蓄水期間及水庫運行期通過壩內放水孔下泄水量工,程運行期應保證生態流量的泄放。運營期按規范要求做好庫底清理工作。運行期應加強水庫管理,嚴禁水庫養魚,加強對水庫水質涵養保護工作,預防水土流失。 5、風險防范措施 管理人員加強巡視,定期檢查水庫水位變化。加強水庫運行技術管理。為確保水庫安全運行,庫壩投產運行期必須建立健全水庫運行調度和安全操作技術體系,提高技術管理水平。 | |||||||||
評審意見 |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