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2023年6月14日我分局受理了烏蘭 (略) 危廢庫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經過審查,擬對其作出審批意見。為保證此次審查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受理暨擬作出審批意見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3年6月14日-2023年6月21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意見要求聽證。
聯系電話:0482-*
通訊地址: (略) 政務服務中心興安盟生態環境 (略) 分局窗口
郵 編:*
受理并擬作出審批意見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 | 烏蘭 (略) 危廢庫建設項目 |
建設單位 | 烏蘭 (略) |
建設地點 | 烏蘭 (略) 廠區內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興安盟 (略) |
項目概況 | 本項目建設內容:項目總占地面積200m2,建筑面積350m2,建設廢機油儲罐區和危廢暫存區,儲罐區四周設置圍堰,采用2mm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m的其它人工材料,滲透系數≤10-10cm/s,圍堰容積不小于50m3,新建事故池,容積5m3,位于危廢暫存庫外西側,事故池通過導流槽連接,用于收集事故狀態廢機油。項目總投資90萬元,環保投資20萬元,占總投資的22.22%。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施工期: (一)廢氣 本項目施工廢氣主要為施工地表開挖揚塵、項目構筑物建設產生揚塵、道路揚塵、車輛設備燃油廢氣,揚塵來源為場地清理、平整、土方開挖及回填,汽車行駛引起的道路揚塵,各類燃油動力機械在建筑施工、物料運輸等作業時,排出的各類燃油廢氣,主要污染物為CO、NOx和煙塵等。 為減少施工、道路揚塵及燃油廢氣,需采取以下措施:建立施工工地動態管理清單,工地要做到“六個百分百”;嚴格落實施工現場圍擋措施;施工期工地物料加蓋防風抑塵網,道路采用灑水車定期灑水降塵、必要時物料及土方堆場射霧抑塵;施工現場路面及道路硬化;渣土車運輸車輛封閉;大風天氣禁止進行土方作業。 綜上所述,在采取施工場地圍擋、灑水抑塵、運輸車輛苫蓋、減速慢行等措施,設備車輛燃用合格油品,定期進行設備維護,項目施工運輸揚塵及燃油廢氣對環境空氣產生影響較小,且這種影響會隨著建設期的結束而消失。 (二)廢水 施工期廢水主要包括建筑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施工廢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烏鋼生活污水排放系統。項目施工廢水主要為運輸車輛的沖洗廢水和泥漿廢水,污水量小;沖洗廢水主要是水泥碎粒、沙土構成的懸浮物,項目在施工現場設簡易防滲沉淀池,施工廢水沉淀后全部回用,不外排。 綜上,項目施工廢水及生活污水對水環境影響較小。 (三)噪聲 為降低對項目區周邊居民的影響,故要求夜間不施工,為把噪聲污染控制到最小范圍,具體措施如下: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項目區四周樹立簡易屏障,減少施工機械的噪聲影響;降低設備聲級:選用良好的施工設備;維持設備的良好運轉;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應設專人對設備進行定期保養和維護,避免因松動部件振動而加大設備工作時的聲級;設備用完后或不用時應立即關閉;合理安排運輸車輛進出項目區的時間,避免在同一時段多臺同時進出和夜間進出,進出車輛禁止鳴笛。 采取以上措施,項目施工期噪聲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 (四)固體廢物 本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施工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委 (略) 環衛處理,地表構筑物清理過程中會產生建筑垃圾,能回收利用的盡量分類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 (略) 政部門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場,不得隨意傾倒,項目建設期地表開挖土方作為場地平整用土,綜合利用,無工程棄方產生。 采取上述處理措施后,固體廢物得到妥善處理,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運營期: (一)廢氣 本項目運營期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是烴類逸散氣體,主要來自廢機油桶大呼吸損耗、 以非*烷總烴計。 項目廢機油桶裝卸廢機油過程中將產生有機廢氣,該廢氣通過呼吸閥排放,屬于廢機油桶大呼吸廢氣。 本項目廢機油暫存在密閉廢機油桶內,裝載方式采用底部裝載方式,輸送油管均為封閉式輸送,非*烷總烴揮發量較少,通過排風扇及自然通風排放,最大限度減少了廢氣對周圍環境空氣的污染,本項目采取的環保措施均為《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內規定的措施,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濃度限值以及《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2019)廠區內的無組織排放限值,措施可行。因此項目排放的非*烷總烴對周圍環境影響可控制在廠區范圍內,對周圍敏感點的影響很小。 (二)廢水 項目產生的廢水主要為工作人員日常生活產生的的生活污水。 本項目設工作人員2人,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標準 行業用水定額DB15/T385—2020》,員工用水量按60L/人·天計,運營期為335天,運營期生活用水量約為0.12m3/d,40.2m3/a。項目生活用水量根據排水系數按0.8計,則排水量為0.096m3/d,32.16m3/a,生活污水經廠區現有化糞池處理后, (略) 政污水管網。 采取以上措施后,對水環境影響較小。 (三)噪聲 項目運營期噪聲主要為生產設備噪聲和車輛噪聲。 本項目噪聲經添加隔聲材料、減速慢行,限制鳴笛距離衰減后 (略) 居民等影響較小。 (四)固體廢物 本項目為廢機油暫存項目,根據工程分析,本項目固體廢物主要為生活垃圾和廢棄的含油抹布、手套、廢機油桶。 (1)生活垃圾 運營期項目勞動定員2人,員工生活垃圾按0.5kg/人·d計,年工作335天,則生活垃圾產生量為1kg/d,產生量為0.335t/a,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 (2)廢棄的含油抹布、手套 本項目日常工作中會產生廢棄的含油抹布、手套,產生量為0.04t/a,集中收集后暫存于危廢暫存區,定期交資質單位處理。 (3)廢機油桶 廢機油周轉時會產生一定量的廢油桶,產生量約為0.5t/a,對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可知,廢機油桶屬于危險廢物,廢物類別為HW49,危廢代碼為900-041-49,收集后暫存在危廢暫存區,定期委托有資質單位統一處理。 (五)土壤、地下水 項目為廢機油貯存正常運營不會造成地下水污染,但是當廢機油貯存廢機油桶出現廢機油泄漏時,會造成項目周圍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發生泄漏的主要原因以廢機油桶的自身腐蝕為主,其次為油泵和連接管線等連接處的跑、冒、滴、漏。廢機油進入土壤后,在土壤中遷移轉化,向下淋濾,對地下水構成一定的威脅。廢機油污染物進入地下水系統要經過三個階段:通過包氣帶的滲漏;有包氣帯進一步向飽水帶擴散;進入飽水帶污染地下水。有機污染物進入包氣帶中,使土壤飽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向潛水面垂直運移。在向下運移的過程中,一部分滯留在土壤的孔隙中,對土壤也構成了污染。有機污染物通過包氣帶運移時,在低滲透率地層上易發生側向擴散;而在滲透率較高的地層中,廢機油會在重力作用下垂直向下運移至毛細帶頂部。到達毛細帶的廢機油在毛細力、重力作用下發生側向及垂向運移,在毛細帶區形成一個污染界面。在這里部分有機污染物進入飽水帶對地下水構成污染,部分有機污染物滯留在毛細帶附近。隨著降雨的淋溶作用,滯留在包氣帶及毛細帶的廢機油會進一步隨雨水進入地下水中,導致地下水污染。 本項目施工期和營運期均不涉及地下水開采,不涉及地下水含水層,均不會對地下水水位造成影響。 一般情況下對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由于污染物遷移穿過包氣帶進入含水層造成,本項目無生產廢水排放,對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影響來自非正常情況下,廢機油桶破損導致廢機油泄漏,在未及時處理的情況下,廢液滲漏到地下。 針對本項目可能對地下水環境造成的影響,本項目為封閉庫,建設圍堰,圍堰容積不小于50m3,本次評價將項目區域劃為重點防滲區,區域防滲圖見附圖8,并根據不同防滲區防滲技術要求,采取以下措施: (1)重點防滲區:危險廢物貯存區、事故池,按重點防滲區要求進行,即:要求在庫房地面基礎防滲層上,鋪設厚度不小于2mm的HDPE防滲層或其他防滲材料,防滲結構層滲透系數不應大于1.0×10-10cm/s,并采取防腐措施; 本項目廢機油暫存區四周設置圍堰及導流槽,鋪設厚度也應不小于2mm的HDPE防滲層或其他防滲材料,防滲結構層滲透系數不應大于1.0×10-10cm/s,并采取防腐措施。 采取上述治理措施后,本項目防滲措施滿足《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中防滲技術要求,可從污染源頭和途徑上避免有毒廢料泄漏、滲入地下水,同時加強日常行為監督規范化管理,正常情況下不會對地下水環境造成影響。因此,項目在充分落實上述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污染物不易對地下水、土壤造成影響。 (六)環境風險 (1)泄漏事故環境影響分析 本項目廢機油存放于廢機油桶,主要風險為因儲罐輸油軟管破損、在輸油過程以及貯存過程因儲罐穿孔、破損等發生油類泄漏。廢機油儲存區域設置圍堰,安全圍堰容積不小于50m3,在廢機油桶發生泄漏的事故狀態下,廢油可以臨時暫存于事故圍堰內,再通過泵輸送至應急儲罐內貯存,不會長時間曝露存放,也可保證泄漏的廢油能夠得到收集,不溢出項目場地內,避免對周邊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造成影響。在項目運營過程中,如果發現輸送管道破損,應立即關上閥門,停止廢油的輸送,并使用金屬桶對破損處流出的廢油進行收集,及時處理。日常運營過程中也應加強管道設備、閥門、油罐等的檢修,降低發生風險事故的概率。在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因廢機油造成的環境風險影響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減輕的。 進入泄漏現場進行處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項: ①進入現場人員應根據泄漏物質性質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 ②應急處理人員嚴禁單獨行動,至少兩人一組進出泄漏區域; ③應從上風、上坡處或側風處接近現場,嚴禁盲目進入。 (2)火災爆炸次生/伴生環境影響分析 本項目廢機油能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易燃物在發生火災爆炸時,除爆炸沖擊波和熱輻射傷害之外,火災和爆炸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煙霧。煙霧是物質在燃燒反應過程中生成的含有氣態、液態和固態物質與空氣的混合物。通常它由極小的炭黑粒子完全燃燒或不完全燃燒產物、水分以及可燃物的燃燒分解產物所組成。廢機油燃燒會產生CO、NOx、CO2、金屬氧化物等毒性較大的物質,火災爆炸后產生的次生煙霧、氮氧化物等物質會對廠址下風向人員產生一定影響,受影 (略) 及相鄰公司員工。在發生火災爆炸時,應急人員戴全面式呼吸罩,并及時疏導下風向人員,降低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當發生大規模泄漏并伴隨火災時,可能會產生消防廢水,消防廢水一旦隨著地表徑流排放到地表水體,對地表水體生態環境的影響是不可逆的,消防廢水中的可能含有的石油類等污染物具有致癌變、致畸變、致突變作用,對水生生物、水生植物、浮游動物傷害較大。首先使用消防沙袋等圍堵物品實行泄漏車間出口封堵,同時通知蒙東物流園區將本項目附近的雨水排口進行封堵或關閉蒙東物流園區雨水管網節流閥,盡量將消防廢水控制截流在車間內。 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及應急要求 (1)風險防范措施 根據本項目目前的廠區平面布置及生產規劃,建設單位在廢機油桶四周、危廢庫設置滅火器等消防設施,建設單位還應結合本評價提出的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完善自身事故風險防范措施。具體防范措施如下: ①做好地面防滲措施,廢機油以及廠內危險廢物的存儲運輸做好專人規范化管理。 ②對危險廢物承運單位資質、運輸人員資質、貨物裝載、運輸線路等嚴格把關,減少風險發生的因素。 ③在運輸過程中,一旦發生意外,在采取應急處理的同時,迅速報告環保等有關部門,并積極采取相應措施,使損失降低到最小范圍。 ④用于覆蓋、混合吸附泄漏物料后的受污染沙土應置于指定固定桶內收集,及時清掃處理,禁止隨意堆放,避免二次污染。 ⑤定期對消防設置進行維護管理,定期檢查滅火器材的有效性;建立本公司的火災報警及應急體系,確保火災等事故狀態下的連續報警反饋體系有效及時,降低事故狀態下的不利環境影響。若遇極端天氣情況,泄漏物混入雨水中,應及時用沙袋封堵雨水排口,防止污染收納水體。 ⑥定期檢查貯油罐是否有泄漏,若發生泄漏,應立即轉移罐內材料。 ⑦定期進行安全環保宣傳教育以及緊急事故模擬演習,提高事故應變能力。 (2)應急要求 建設單位應制定事故狀況下的應急預案和應急措施,一旦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應及對周圍人員進行疏散,同時利用室內消防設施進行撲救,并應及時與消防、環保等部門取得聯系,多方配合盡量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 通過對污染事故的風險評價,建設單位和各有關部門應制定實施突發性事故應急預案,降低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的概率,消除事故風險隱患。根據環保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34號)、《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環發[2015]4號)、環保部《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防范環境風險的通知》(環發[2012]77號)、《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級方法》(HJ941-2018)等的規定和要求,建議建設單位盡快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向企業所在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同時注意編制的應急預案應與沿線各區域、各相關企業應急系統銜接。本項目竣工環保驗收前,及時進行編制應急預案,于預案簽署發布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向所在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環境風險結論 本項目從管理、員工培訓等各方面積極采取防范措施,確保項目運行的安全性;同時在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按相關操作規章操作的前提下,可以將事故風險降到最低。通過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后,本項目環境風險可防控。 |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