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我廳擬對采油三廠干柴溝區塊英雄嶺頁巖油開發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查。現將擬審查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4年5月7日-2024年5月13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通訊地址: (略) (略) 116號
郵編:*
序號 | 項目 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 單位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聯系 電話 |
1 | 格爾 采油三廠干柴溝區塊英雄嶺頁巖油開發項目 | (略) 花土溝 | 中國石 (略) (略) | 葫蘆島賽 (略) | 項目區塊為干柴溝區塊,區塊面積55.12平方公里,新建產能30×104t/a。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50口水平采油井,28口勘探井轉為生產井, (略) 、單井管線、集輸支線,儲層改造工程,采出水處理工程,擴建干柴溝試采站;新建干柴溝試采站至花土溝聯合站42.0km的集輸干線、花土溝聯合站至花格首站16km的原油外輸管線、干柴溝試采站至獅子溝注水站20km的污水管線;配套建設自動控制、通信、供電、道路等公用工程和輔助工程。 |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 (一)嚴格落實生態保護措施。施工期應嚴格控制井場、干柴溝試采站、管線、道路等地面工程施工作業范圍,合理劃定施工機 (略) ,盡量利 (略) ,不得隨意增設便道,井場材料整齊堆放,占地應符合作業標準規定,減少對項目區礫幕、結皮及地表植被的破壞。管線施工做到分層開挖、分層回填。施工結束后,因地制宜進行地貌恢復。項目服務期滿后,全面做好設施設備拆除、固井封井、場地清理平整等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工作。 (二)嚴格落實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鉆井廢水循環利用于鉆井液配置。管線試壓應采用清潔水,試壓廢水用于井場灑水降塵。施工區設置移動廁所,定期清運至獅子溝接轉站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運營期采出水,洗井、修井廢水經干柴溝試采站采出水處理系統處理,達到《碎屑巖油藏注水水質指標技術要求及分析方法》(SY/T5329-2022)標準要求后,全部回注獅子溝油田現役油藏。酸化、壓裂作業現場全部帶罐作業,酸化、壓裂返排液排入罐車, (略) 酸化壓裂返排液處理站處理。不得向用于壓裂工藝的清水儲存池中排入污水。各類廢水不外排。 (三)嚴格落實大氣環境保護措施。施工期井場動力設施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柴油,禁止使用原油作為燃料。避免大風天氣進行土方開挖活動,物料封閉運輸,定點堆放,并采取遮蓋措施。采取鋪設砂石、灑水等措施,有 (略) 揚塵污染。各類車輛、機械設備選用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柴汽油。運營期采用密閉集輸的工藝流程,加強采油井密封系統,定期對閥組、閥門巡檢,加強設備的保養和定期維修,減少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項目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應嚴格執行《*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 (四)嚴格落實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產生的施工廢料盡量回收利用,無法利用的拉運至花土溝垃圾填埋場處理。廢棄水基鉆井泥漿、水基鉆井巖屑排入符合防滲性能要求井場泥漿池內,施工結束后用于恢復井場平整等綜合利用。運營期采出水處理系統廢濾料及時交由有資質的危廢處置單位處理;含油泥砂、落地油、含油廢棄防滲膜等危險廢物暫存于采油三廠防滲固廢池,危險廢物貯存場所應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標準化建設,含油泥砂、落地油定期轉運至青海油田油泥砂處理廠處置,含油廢棄防滲膜定期交由有資質的危廢處置單位處理。各類危險廢物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轉移管理辦法》《危險廢物環境管理指南 *上石油天然氣開采》要求,做好貯存、轉移以及臺賬記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運至花土溝垃圾填埋場處理。 (五)強化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按照分區防滲的要求,落實防滲措施,施工期鉆井工程柴油罐、排油罐、放噴池等容易造成物料泄漏污染的區域底部按照重點防滲要求進行防滲,發電機房及電傳系統按照一般防滲要求進行防滲。運營期干柴溝試采站采出水處理工藝等可能發生原油污染的區域按照重點防滲要求采取防滲處理,三相分離器等其他撬裝設備按照一般防滲要求采取防滲處理。按要求做好土壤監測,發現監測結果超過《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管控值須對受損土壤采取控制和消除污染的措施。 (六)嚴格落實噪聲污染控制措施。優化施工布置,優先選用低噪聲設備,對高噪聲設備進行降噪處理,施工期噪聲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運營期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3類標準要求。 (七)強化環境風險防范。嚴格鉆井和井下作業操作規程,在井口安裝防噴器和控制裝置,防范井噴事故發生污染環境。加強對各類設備、閥門、管線等易發生泄漏設施巡查維護,強化自動化監控,避免跑冒滴漏和環境風險事故發生。設置管線警示標識,建立健全各項環境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環境應急預案并報生態環境部門備案,儲備相應環境應急物資,事故狀態下及時啟動應急措施,妥善應對和處置事故引發的環境污染影響。加強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測工作,按照相關規范制定并實施自行監測方案,開展廢氣、廢水、土壤、噪聲等監測。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提高作業人員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公眾參與:建設單位基本按要求開展了公眾參與工作。 | 0971-* |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