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略)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意見
2020年7月12日, (略) 根據《 (略)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表》并對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嚴格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指南/污染影響類、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和審批部門審批決定等要求對本項目進行驗收,提出意見如下: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主要建設內容
(略) 建設項 (略) 濱河路2號地塊內,總建筑面積約為540m2,擬內設內科、外科、中醫科、康復醫學科、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骨傷科等;配置相應的醫療診斷設備(或設施),配套建設輔助、公用和環保工程等。項目建成后,可形成開放床位數30張、年門診接待人數約8000人的接診能力。系新建性質。
(二)建設過程及環保審批情況
2011年 (略) 衛生局批準設置 (略) (宣衛醫 [2011]29號),醫院于2019年10月委托安徽 (略) 編制項目環評文件, (略) 環境保護局于2019年11月26日以文(寧環審批 [2019] 146號)對上報的環評文件予以批復,同意項目建設。項目已實際建成投入使用。
(三)投資情況
項目計劃總投資580萬元,實際總投資530萬元,實際環保投資32萬元,所占比例為6.04%。
(四)驗收范圍
本次驗收范圍為已建成的 (略) 建設項目。
醫院所有在用射線裝置不在本次驗收范圍內,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實行單獨管理。
二、項目變動情況
建設內容與環評申報階段基本一致,未出現重大變動。
三、驗收監測結果及現場檢查情況
(略) (略) 編制的《 (略)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表》監測結果和現場檢查情況表明:
廢水。本項目產生的醫療廢水和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經配套自建的污水處理站預處理達接管 (略) 政污水管網, (略) 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達標排放。經監測,醫院總排口污水外排滿足《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中預處理排放限值。
廢氣。本項目產生的廢氣主要來自中藥熏蒸室、醫療廢物暫存間產生的異味氣體和污水處理站產生的惡臭。其中,醫療廢物暫存間每天定時噴灑生物除臭劑除臭;中藥熏蒸室產生的異味氣體和污水處理站產生的惡臭氣體經收集后引入活性炭吸附凈化裝置處理,尾氣經1根15m高排氣筒排放。經監測,廢氣外排滿足《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中標準限值、《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中標準限值。
噪聲。本項目選用低噪醫療及配套設備。對污水泵、空調外機等產噪設備,均針對性地采取合理、可行的隔聲、減震措施。經監測,噪聲外排分別滿足《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中2類標準限值,。
固體廢物。項目產生的固廢主要包括廢活性炭、醫療廢物、污水處理站污泥、藥渣和生活垃圾。其中,廢活性炭、醫療廢物、污水處理站污泥分別委托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妥善處理處置,醫院建有獨立的危廢、醫療廢物、污水處理站污泥暫存場所;藥渣、生活垃圾分類集中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
四、驗收結論
(略) 建設項目前期環保審查、審批手續齊全。項目已落實環境影響報告表及批復要求,具備環境保護驗收條件,驗收組認為本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合格。
五、后續要求
1.加強中藥熏蒸室和污水處理站異味氣體收集、吸附凈化裝置設施維護保養和醫療廢物暫存間現場環境管理,確保廢氣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完善廢活性炭、醫療廢物、污水處理站污泥、藥渣暫存場所規范化建設工作,建立轉移臺賬和申報制度。
2.醫療廢水和生活污水經污水處理設施預處理達接管標準后, (略) 政污水管網全 (略) 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達標排放。
3.加強污水泵、空調外機等產噪設備維護管理,避免對臨近居民正常生活產生干擾。
4.提高全員環境保護意識,完善精細化環境管理工作計劃及制度; (略) 內外地面、雨污管網進行環境清理,持續改善環境。
5.醫院所有在用射線裝置,將嚴格按照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和輻射安全許可證許可的種類及范圍開展工作,并自覺接受生態環境部門日常監管。
(略)
2020年7月12日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