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地點: (略) 昌平區科技園區科 (略) 2號樓地下一層
公示時間:2023-01-17
受理時間:2023-01-04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1. 核醫學科門診診療場所實行分區管理。2. 在患者出、入口分別安裝單向門禁系統。控制區出、入口防護門上張貼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在高活室入口門外、注射室門外、候診室門外、廢物間門外、源庫門外、掃描機房門外分別設置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在PET/CT和SPECT/CT機房防護門上方設置工作狀態指示燈。3.采用實體屏蔽措施。4. 新增配備1個鉛屏蔽盒、1個鉛屏蔽藥物注射窗、2個鎢合金注射防護套和1個鉛制廢物桶。5.高活室更換1個通風櫥,通風櫥操作口風速不低于0.5m/s,廢氣經通風櫥活性炭過濾裝置過濾后,由專用排風管道經管道井引至頂部排放。此外,在給藥候診室、留觀室、PET/CT機房、SPECT/CT機房、源庫、廢物間等其它場所均設置排風口,廢氣同樣由專用排風管道引至建筑物頂部,經活性炭過濾后排放。6. 高活室和注射室放射性同位素操作臺面采用易去污材料(如不銹鋼板),配置托盤、吸水紙等物品。通風櫥工作臺面選用表面光潔、耐腐蝕、防滲漏、易去污的不銹鋼材料。工作人員進入輻射控制區,穿工作服,操作放藥時佩戴乳膠手套,工作結束后,離開控制區前進行體表和相關場所的表面污染監測。7.保留核醫學科現有的廢水收集、暫存設施不變。本次改擴建時為PET/CT場所單獨配套廢水衰變池,將PET/CT候診室沖廁廢水通過專用管道排入該衰變池,按照B類放射性廢水進行管理。新增衰變池采用槽式設計,衰變池總容積不低于30m3(10m3×3個)。8. 妥善收集固體放射性廢物,暫存后解控處置。9. 核醫學科將來設置2套通風系統。10. 在核醫學科患者通道出、入口處、留觀室、給藥后候診區等處擬設置視頻監控系統。在控制室和機房、留觀室、患者候診區等處安裝對講裝置。11. 核醫學科門診場所已配置了1臺表面污染監測儀,本項目新增1臺X-γ劑量率儀。12. 全部輻射工作人員通過輻射安全與防護考核后上崗,所有人員開展個人劑量監測。13. PET/CT候診室受檢者座椅之間設6mmPb鉛屏風或者鉛隔斷,減少受檢者候診期間的相互照射。13.輻射危害告知。14. 在核醫學科地面設置受檢者導流標志,依次為注射,侯檢,檢查,留觀,出口等。15. 按需要量訂購同位素。核醫學科專門人員負責“點對點”接收同位素。送藥時間一般安排在上午7:00和中午13:00科室病患較少的時間,以減少患者與送藥人員的交匯。
公眾參與情況: (略) 核醫學科改擴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信息以及環境影響報告表全文于2022年11月21日至2022年11月 (略) 官網(http://**)上進行了公示。公示期間,建設單位及環評單位均未接到電話和郵件的咨詢或投訴。
聯系人:顏兵
聯系電話:*
環評單位名稱:北京 (略)
審批部門: (略) 生態環境局
郵政編碼:*
郵寄地址: (略) 海淀區車公莊西路14號
傳真電話:*
設定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十九、四十一、五十六、六十一、六十三條。2:《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條。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條。4:《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十、十二條。5:《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第三十三、三十六條。
行政相對人名稱: (略)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