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廳擬對下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作出批復決定。為保證此次審議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2月17日-2025年2月21日(5個工作日)。
聯系電話:0991-*(兼傳真)
通訊地址: (略) (略) 215號,郵編*
序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單位 | 環評單位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公眾參與情況 |
伊吾縣代爾昆代水庫工程 | 項 (略) 劃 (略) 伊吾縣吐葫蘆鄉境內。水庫壩址位于代爾昆代郭勒溝出山口以上約6. (略) ,地理坐標為東經94°47′24″,北緯43°07′40″,距伊吾縣城約25km, (略) 約207km。 | 伊吾縣水管總站 | 新疆博衍水利 (略) | 擬建項目代爾昆代水庫工 (略) 攔河水庫,正常蓄水位1981.85m,死水位1960m,總庫容296.*m3,正常蓄水位對應庫容192.*m3,死庫容25.*m3。主要建筑物有擋水建筑物(重力混凝土壩壩高63.93m)、泄水建筑物、導流及放水建筑物等。工程建設主要任務為與伊吾縣伊吾河已建的峽溝水庫聯調,對水資源進行配置和綜合利用,在95%保證率下為伊吾縣 (略) 域補水359.*m3。 | 1.代爾昆代水庫建成后,向 (略) 域補水359.*m3,解決淖毛湖鎮缺水季節*m3的人畜飲水和141.*m3的公益林灌溉缺水問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工程建設可提高和改善伊吾縣 (略) 域群眾生產生活水平條件,有利于維護邊疆穩定和長治久安。 2.水文情勢影響及擬采取的環保措施 本工程截流后,施工導流期河道來水由河床及導流洞下泄,工程施工期間對下游河段水文情勢基本無影響。針對可研階段提出的按月均天然流量的10%下泄生態流量,年下泄生態水量83.*m3,不完全符合流域綜合規劃環評要求;本次工程生態下泄流量按照代爾昆代流域綜合規劃環評要求進行,結合流域生態環境特征及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優化水資源配置,增 (略) 下泄的生態水量,使其年下泄生態水量不少于124.*m3,運行期代爾昆代水庫壩址斷面下泄生態流量少水期(1~5月、10~12月)下泄生態流量不低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0%;6月、9月下泄生態流量不低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9%;汛期7月、8月下泄生態流量不低于多年平均流量的30%,后期,在 (略) 域工業用水有替代水源或通過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灌溉節水效率后,適當減少代爾昆代水庫向 (略) 域供水,繼續增加下泄河道生態水量,使6月、9月下泄河道生態水量達到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30%,以滿足規劃環評審查意見要求;同時,適當擴大生態放水管設計規模,使其能下泄30%生態流量;同步建設生態流量在線監測系統,實施實時監控。 3.地表水環境影響及擬采取的環保措施 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來自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其中,生產廢水包括砂石加工系統廢水、混凝土拌和系統廢水、機械保養站含油廢水等。砂石料加工廢水采用絮凝沉淀 (略) 理;混凝土拌和廢水采用“預沉+沉淀池”二級或三 (略) 理工 (略) 理;機械保養含油廢水采用小型 (略) 理,隧洞施工廢水采用沉淀池收集、自然蒸發消耗 (略) 理,各類生 (略) 理達標后綜合利用。臨 (略) 生活污水采用化糞池+一體 (略) 理設 (略) 理后用于綠化等綜合利用,不外排,不會對河流水質產生不利影響。運行期工 (略) 生 (略) 理延用施 (略) 成 (略) 理設施,不再另設。 代爾昆代郭勒河無魚類分布,也無農業灌溉等水溫敏感對象,用水對象對水溫無要求,水庫下泄低溫水通常集中在4~10月河道天然來水水溫較高的月份,該時段為水庫供水期,此時段供水量可達359.*m3,且泄水建筑物放水管基本位于庫底,通過放水管集中且大量放水,會 (略) 水體形成明顯垂直摻混,進而不會 (略) 形成穩定水溫分層。 4.地下水環境影響及擬采取的環保措施 (略) 不存在永久滲漏和侵沒問題,導流兼泄洪沖沙洞噴錨支護并采用混凝土襯砌,降低了洞身滲漏,對工 (略) 地下水的影響程度有限;本工程建設不改變下 (略) 域的地下水補徑排關系,亦無新增污染源,工程蓄水可能對下馬崖鄉一帶地下水補給存在潛在影響,經相關資料分析擬建工程匯水面積及蓄水 (略) 域比例較小,工程建設運營對下游下馬崖鄉一帶地下水的不利影響有限。提出相應保護措施:對下馬 (略) 泉水出露量進行長期觀測,視跟蹤監測評價結果,實施補救措施;運行期間,當工程建設過程中遇到隧洞突水問題時,應盡可能的采取堵截措施,避免采用引流措施,以確保工程建設對地下水量的影響程度減至最小。 5.*生生態影響及擬采取的環保措施 工程對*生生態的影響主要為工程的永久、臨時占地對地表植被的破壞以及由此產生的生物量損失。 (略) 域主要以荒漠草原為主,屬于最低生產力生態系統,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質量較差。工程水庫攔河壩及淹沒將占用東天山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 (略) 21.36hm2,工程為基礎水利設施建設項目,運營期對河流水質影響很小,同時,本工程占地范圍有限,在采取保證生態流量下泄、施工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施工結束及時采取植被恢復措施的基礎上,不會降低生態紅線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功能,對區域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生生態保護從避讓、減緩、恢復、補償等方面開展。施工期應明確施工范圍,減少對植被的破壞;建立生態破壞懲罰制度;避開野生動物覓食和休息時間爆破、嚴禁獵捕保護動物。工程建設過程中做好施工期防護,施工結束后及時 (略) 和臨 (略) 擾動地表進行恢復、綠化,盡可能減緩工程建設 (略) 植被的影響。 6.水生生態影響及環保措施 本項目建設對水生生態的影響主要在施工期,雖代爾昆代郭勒河不存在魚類等重要水生生態保護目標,但河道存在部分浮游植物和少量底棲動物,若施工廢污水直接入河,則會影響河流水質,將會對水生生物生存環境產生不利影響,但上 (略) 限于施工期,在施工結束后將自動消失。運行期,水庫調蓄改變了河道水文情勢,可能改變水生生物的生境條件,對評價河段水生生態產生影響。工程采取的主要措施為加強施工期水生生態保護;水庫運營期間,保證生態流量下泄,嚴禁超額引水;水庫壩址斷面設置生態流量監測系統,進行生態流量監測工作,做好各項工程的生態環境保護與監督管理工作。 7.土壤環境影響及擬采取的環保措施 對土壤環境的影響主要為施工活動從根本上改變永 (略) 地表覆蓋物的類型和性質,改變土壤的結構和物理性質。 (略) 所處伊吾縣屬天山北坡國家級水土流失重 (略) ,工程淹沒、 (略) 無山地森林分布,植被以荒漠草原為主,不屬 (略) ,不涉及沙化土地封 (略) ,工程建設不 (略) 域荒漠化問題;工程建設水 (略) 域仍保持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樞紐占地面積有限,不 (略) 域地表裸露及水土流失加劇的問題;工程建設不會產生永久滲漏和浸沒問題,不會導致水 (略) 域地下水水位顯著抬升,也不會產生土壤鹽漬化問題。提出以下環保措施:工程主要建筑物全部采取防滲結構或封閉管道輸水;禁止超范圍施工保護 (略) 地表結皮、礫幕;嚴格限定施工范圍,禁止施工人員進入非施 (略) 域;加強廢、污水管理,所有工程廢污水及生活污 (略) 理后回用,嚴禁亂排;施工結束后,結合水土保持措施,對施工臨 (略) 采取土地平整、覆土及植被恢復措施,嚴格執行批復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和水土保持方案設計文件提出的植被恢復措施, (略) 土壤的恢復創造有利條件。 8.大氣主要環境影響及擬采取的環保措施 工程施工期環境空氣污染物主要來源于施工作業面揚塵、粉塵和燃油廢氣等。采取環保措施為:合理規劃施工工期; (略) 、 (略) 定期灑水降塵, (略) 和設備機械維護保養;加強施工期間環境保護宣傳和教育;對施工人員進行勞動保護;施工期間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督檢查,執行建筑施工場地的相關規定。 9.聲環境主要環境影響及擬采取的環保措施 施工噪聲主要來源于各類施工機械設備運轉,交通等產生的噪聲。本工程施工噪聲影響對象主要為現場施工人員。主要環保措施為:選用符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標準的施工機械,縮短設備使用時間; (略) 養護,施工車輛限速并設置標識;加強車輛維修養護及對施工工人進行防護。 10.固體廢物影響及擬采取的環保措施 工程產生棄渣若隨意堆放會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期、運行期生 (略) 理不當會影響周邊景觀及環境,并威脅人群健康,危險廢物亂堆亂棄將對土壤環境及地下水水質、河流水質產生不利影響。工程共 (略) 棄渣 (略) 臨時利用料堆放場,可滿足棄渣要求,對各棄渣場堆放的棄渣嚴格按照設計堆放并進行攔擋防護以免棄渣造成水土流失,并在棄渣過程中,做好覆蓋措施,避免受到大風暴雨天氣的影響。施工過程中,工程機械設備維修保養和清洗等過程產生的廢機油、廢潤滑油及油污手套等危險廢物,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的要求設置暫存場所,建立管理臺賬,委托資質單 (略) 置。施工期、運營期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后運往當地生活垃圾 (略) 置。 11.環境風險影響及擬采取的環保措施 施工期環境風險主要來自施工期炸藥、油料儲運過程發生的事故、施工人員用火不當引發火災風險及施工生產廢水與生活污水排放入河造成河流水質污染的風險;運行期風險主要為水資源配置方案實施不到位導致對下游生態用水滿足程度產生不利影響。提出以下風險防范措施:加強炸藥、儲油設施和消防設備的日常檢查和管理;工程運營期間,建設單位應嚴格執行工程設計的生態流量下泄調度制度,運營期間不定期開展環境保護監督檢查,以保證工程生態流量制度 (略) ;建立生態流量在線監測系統,發現問題及時補救。 | 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的規定,通過在伊吾縣人民 (略) (略) 絡公示、兩次刊登哈密日報公示和伊吾縣人民政府政務公開欄張貼告示等方式收集當地公眾意見,公示期間未收到與本項目環境影響和環境保護措施有關的建議和意見。 | |
2 | G575-第十三師紅山農場頭道白楊溝草場- (略) | 新疆維吾 (略) (略)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 (略) (紅山農場)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 | 北京中咨 (略) | 本項目為新建,公路全長105.735公里,起點位于三塘湖750KV變電站南側 (略) (G575樁號K111+ (略) ),終點 (略) K32+ (略) 。起點至G331段(K0+000-K49+635)采 (略) 技術標準,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80km/h,路基寬度22.5m;G331至終點段(K49+635-K105+715.372含斷鏈)采 (略) 技術標準,雙向兩車道,設計速度80km/h,路基寬度12.0m,采用瀝 (略) 面。公路全線共設置大橋332m/2座,中橋47.04m/1座,小橋257.44m/11座,通道橋55.08m/2座,涵洞173道,互通式立體 (略) 、分離式立體 (略) 、平面 (略) 。項目總投資為*萬元,其中環保投資為2772.*元,占項目總投資的1.66%。 | (1)廢氣:施工期的主要大氣污染物為TSP,其次為瀝青拌合站拌合、攤鋪時的煙氣和機械尾氣。施工過程中,對施工場地 (略) 定期灑水;運輸采用密閉方式;材料堆場采取圍擋防風、篷布遮擋、噴淋等措施,土方采取苫蓋、灑水等措施;嚴格落實圍擋、覆蓋、密閉、噴灑、沖洗、硬化等防塵降塵措施;瀝青拌合站采取全封閉作業,瀝青煙氣采用“冷凝+電捕焦油器+活性炭吸附”處理后經不低于15m高排氣筒排放;瀝青拌合站烘干筒采用密閉形式,產生的粉(煙)塵通過引風機引入重力沉降+布袋除塵器+雙堿法脫 (略) 理后經一根不低于15m高的排氣筒排放;混凝土拌合站作業時拌合裝置必須封閉嚴密,粉狀物料使用封閉的筒倉進行儲存,同時配備布袋除塵裝置。運營期大氣污染主要來源于汽車 (略) 揚塵,可以通 (略) (略) 面維修養護 (略) 運營對沿線空氣質量的影響。 (2)廢水:施工生產廢水由隔油池、 (略) 理后回用;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經隔油池、 (略) 理后進入一體 (略) (略) 理達標后用于荒漠灌溉。運營期對水環境的影響 (略) 面/橋面徑流,項目沿線橋梁兩側均設置防撞護欄,5座橋梁設置橋面徑流收集系統和事故池、警示標志等,防止事故廢水排至周邊環境。 (3)噪聲:公路晝間、夜間施工將會對沿線保護目標產生一定影響;通過合理布設施工場地,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和時間,并采取必要的噪聲控制措施,施工噪聲可以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表1規定的排放限值。運營期對中期夜間超 (略) 保護目標根據敏感點噪聲監測結果在征得同意后采取隔聲窗措施;對運營遠期超 (略) 保護目標噪聲進行跟蹤監測,適時采取相應降噪措施。 (4)固體廢物:施工期產生的棄土全部運至指定棄土場;施工廢料優先綜合利用,不可利用部分運至統一運至政府部門指定地點;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由第十三師淖毛湖農場城鎮管理和生態保護中心負責清運 (略) 置。施工機械維修產生的廢機油及廢機油桶、瀝青拌合站產生的廢活性炭、廢導熱油等在危險廢物暫存間暫存,委托 (略) 置資質單 (略) 置。 (5)生態:臨時工程選址須避開基本農田、公益林、野生保護動植物分布相 (略) 域等環 (略) 。施工期禁止隨意擴大施工臨時占地范圍,嚴格控制施工作業范圍,嚴禁人員及車輛超范圍施工;施工前對占用的林草地表土進行剝離,并采取苫蓋措施,用于施工結束后場地恢復;對項目占用的林草地辦理用地手續,并根據國家 (略) 有關規定進行補償;施工前對工程占地表層的礫幕進行剝離,剝離厚度10cm,分類堆放在永久占地或臨時占地范圍內,施工結束后用于礫幕層的回覆,并實施場地灑水,加快地表結皮的形成;施工活動應盡量避開野生動物集中 (略) 域和時段,加強施工人員的環境和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教育,嚴禁捕殺和傷害鵝喉羚等野生動物;施工結束后對棄土場平整壓實,施工單位撤場后拆除臨時建筑,對臨時占地進行平整場地回覆表土,施工便道通過機械平整、礫石壓蓋回覆,在植被覆蓋 (略) 段處進行植被恢復,如地方需要保留利用的,經協商后可保留利用,根據臨時占地類型對其進行生態恢復。項目設置16座橋梁和173道涵洞,可以供野生動物通行;沿線設置保護野生動物標志; (略) 兩 (略) 或圍欄;加強野生動物通道的清理和維護;開展運營期生態環境、野生動物通道的監測和保護宣傳,最大程度地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6)環境風險:施工期應當妥善保管施工機械及拌合站使用的機油、柴油、導熱油等以及產生的危險廢物,應當儲存在有防雨、防滲、防曬措施的設施內;加強施工機械和車輛的日常檢查,定期維護保養,避免發生施工機械及車輛漏油事故;施工生 (略) 配備相應的應急物資。項目沿線橋梁兩側均設置防撞護欄,5座橋梁5座橋梁設置橋面徑流收集系統和事故池、警示標志等;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定期進行應急演練。 | 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的規定, (略) 上公示、兩次刊登報紙公示和張貼告示等方式收集當地公眾意見,公示期間未收到與本項目環境影響和環境保護措施有關的建議和意見。 |
3 | 風城超稠油電加熱輔助SAGD項目 | 新疆維吾 (略) (略) (略) 風城油田 (略) | 中 (略) (風城油 (略) ) | 核工業二0三研究所 | 本項目將14口控制井轉產能井(8座井場,均為水平井),新建產能6.3×104t/a,配套安裝井口裝置14座;管線工程建設單井集油管線2km,集輸管線2.65km,10k (略) 4.5km以及其他相關工程等。 | (1)廢氣 施工期大氣污染物主要為施工揚塵、施工機械及車輛尾氣和焊接、防腐廢氣等。通過合理規劃臨時占地,控制臨時占地范圍;加強設備和運輸車輛的檢修和維護,保證設備正常穩定運行,燃用合格的燃料;避免在大風季節施工,盡可能縮短施工時間;使用環保型防腐材料和先進的快速防腐工藝;施工現場采取灑水抑塵措施可減緩施工廢氣 (略) 域大氣環境的影響。 運營期大氣污染物主要為油氣開采、集輸過程中揮發的無組織烴類氣體及硫化氫。油氣開采、集輸全過程采用密閉工藝,并對井場內的設備、閥門等進行定期檢修,無組織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較少,無組織非*烷總烴排放濃度滿足《*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邊界污染物控制要求;無組織硫化氫排放濃度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表1新擴改建廠界二級標準值。 (2)廢水 施工期管道分段試壓,采用無腐蝕性的清潔水,循環使用,試壓結束 (略) 域灑水抑塵。 運營期廢水主要為采出水和井下作業廢水。采出水隨采出液經管道輸送至風城2號稠 (略) (略) 理、井下作業廢水采用專用廢水罐收集拉運至風城2號稠 (略) (略) 理,滿足《碎屑巖油藏注水水質指標技術要求及分析方法》(SY/T5329-2022)標準后回注地層、《油田注汽鍋爐及 (略) 理系統運行技術規程》(SY/T6086-2019)中表2給水水質指標后回用注汽鍋爐。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通過選擇先進、成熟、可靠的工藝技術;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管線壓力監控、加強日常巡檢監管;定期對開發井固井質量進行檢查;油井運行期間應參照《石油天然氣工業套管和油管的維護與使用》(GB/T*-2011)要求進行井筒完整性管理,定期開展井筒完整性檢查;安裝壓力監測裝置,時刻檢測管線的壓力變化情況,對管線泄漏事故及時發現, (略) 理。井 (略) 域為簡 (略) ,采取一般地面硬化;按照相關標準建立地下水環境監控體系,并定期開展監測。 (3)噪聲 施工期噪聲主要為施工機械和各種車輛發出的噪聲,產生短期、局部影響,施工結束后消失,施工噪聲環境影響較小。 本項目運營期產生的噪聲主要為井場設備噪聲。對設備采取基礎減振措施,選用低噪聲設備。經采取措施后,井場廠界噪聲預測值可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中的2類 (略) 環境噪聲限值要求。 (4)固體廢物 施工期土方全部回填,建筑垃圾首先考慮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部分送至建筑垃圾 (略) 理。 運營期固體廢物主要為落地油、油泥(砂)、沾油廢物等均屬于危險廢物。落地油、油泥(砂)(類別:HW08、代碼:071-001-08)產生量分別為1.4噸/年、1264噸/年,沾油廢物(類別:HW08、代碼:900-249-08)產生量為0.5噸/年,均委托 (略) 置資 (略) 置。 (5)生態環境 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主要是施工期占地對土地利用、土壤結構和肥力、動植物、景觀生態以及水土流失等產生影響。本項目施工活動和工程占 (略) 范圍內并呈點線狀分布,對土壤、植物、野生動物等各生態要素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也對原有生態系統產生一定程度影響。 施工期擬采取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主要為:管線地面建設工程在設計時,應對選址、選線進行多方案比選,合理選址、選線;嚴禁任何施工活動進入魔鬼城風 (略) 內;盡量利 (略) ,減少施工臨時用地,尤其是少占林地;施工便道的選線應避免和盡量減少對地表植被的破壞和影響;合理規劃施工工序,盡量減少臨時占地面積,提高工效,縮短施工時間,及時恢復地表;控制施工車輛的停放和施工材料的堆放;在管線建設過程中, (略) 走向與生態環境保護,盡量避開植 (略) 等,以減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選擇最佳時間施工,既便于管線敷設,又利于水土保持;既保證工程質量,又節約經費開支;施工便道、管線臨時占地在施工結束后,盡快復墾并與周圍生態景觀協調一致。 運營期擬采取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主要為:及時回收井下作業過程中產生的落地油,將落地油的污染限制在井場范圍內。對各種設備、管線、閥門定期進行檢查,防止跑、冒、滴、漏,一旦發生事故應及時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盡量減小影響和損失;事故條件下將對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須對事故風險嚴加防范和控制。發生油氣泄漏等突發性事件,應當采取緊急措施,防止污染面積擴大;落地污油等應當盡快予以清除,并對受污染的土 (略) 理;在對管道的日常巡線檢查過程中,應將管道上覆土壤中會對管道構成破壞的深根系植被進行及時清理,以確保管道的安全運行;管道維修二次開挖回填時,應盡量按原有土層進行回填,以使植被得到有效恢復、減輕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加強各種防護工程的維護、保養與管理,保證防護工程的防護功能;加強對管線沿線生態環境的監測與評估,及時對發現滑坡、坍塌、泥石流等隱患工點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工作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加強對綠化工程的管理與撫育;禁止在管線沿線附近取土,以避免造成管線破壞、導致污染事件;加強巡線頻次,防止因偷油造成的人為原油污染事故;加強污染源及環境保護設施管理,保證達標排放;加強管線巡檢力度,對腐蝕、老化的管線及時更換;采取先進的自動報警系統,加強事故防范 (略) 理措施,避免集輸管道發生破裂泄漏事故,對周圍環境帶來的危害。 (6)環境風險 本項目涉及的危險物質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氣、硫化氫,可能發生的環境風險主要包括井噴事故、集輸管線、火災、爆炸等引發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對大氣、地下水、土壤等環境的污染。 將本次建設內容納入《中 (略) (風城油 (略)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中,對現有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進行必要的修訂;井下作業時要求帶罐操作,最大限度避免落地原油產生,原油落地浸染的土壤交由 (略) 理資質的單位進行回收、處置;加強管理,對井口裝置、集輸管線等易發生泄漏的部位進行巡回檢查,杜絕井場跑、冒、滴、漏,以及油品泄漏事件的發生;集輸管線敷設前,加強對管材質量的檢查,嚴禁使用不合格產品,在管線 (略) 上設置永久性標志;定期測量管線的內外腐蝕情況,對管壁嚴重減薄段,及時更換,避免發生管線泄漏事故;定期對管線進行巡視,加強管線和警示標志的管理工作;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的設置符合《石油化工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規范》(*)的要求;建立施工質量保證體系,提高施工檢驗人員的水平,確保施工質量。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監理,發現缺陷及時正確修補并做好記錄;加強非常規作業風險管理,對每項非常規作業進行風險辨識,制定和完善安全操作規程 (略) 置措施。 | 本次公 (略) 上公示、報紙公示、張貼公告的形式調查公眾意見。在網上和登報公示期間未接收到公眾反饋意見。無公眾提交公眾意見表。 |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