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及信息公開的要求,經審查,我局擬對以下項目作出審批意見,現將有關情況予以公示。
公示期:2025年1月16日-2025年1月22日
聽證權利告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通訊地址: (略) 龍山行 (略) 大理州 (略)
聯系電話:0872-*郵編:*
項目名稱 | 洱源錦泰2號排土場施工項目 | 建設地點 | 洱源縣煉鐵鄉 | 建設單位 | 洱源錦泰 (略) |
環評文件類型 | 報告書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云南博曦 (略) | ||
項目概況 | |||||
本項目為洱源錦泰 (略) 溪登坪金礦配套排土場,2023年9月25日建設單位取得了《投資項目備案證》(洱發改備案〔2023〕62號),項目代碼:2309-*-04-01-*,2024年10月22日,因項目實際情況發生變化,建設單位重新申請對項目備案證進行變更,取得《投資項目變更備案證》(洱發改備案〔2024〕71號)。排土場設計總容積為28.*m3,堆置高度為63m,排土場等級為三級。防洪設計標準為50年一遇。占地面積4.53hm2,服務年限為4年,項目總投資*元,環保投資共計89.*元,占工程總投資的17.98%。 | |||||
項目主要環境影響 | |||||
根據本項目特點,項目施工期對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施工廢氣、廢水、施工噪聲、施工固廢以及施工期生態影響;運營期主要包括排土場揚塵、淋濾水、噪聲對大氣環境、地表水環境、地下水環境、聲環境以及生態環境的影響。 | |||||
項目預防及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
一、施工期 1、廢氣治理措施 (1)施工場地每天定期灑水,以有效防止揚塵產生,在旱季大風日加大灑水量和灑水次數,盡量縮短起塵時間。遇到四級或四級以上大風天氣,應停止土方作業。(2)施工過程中使用水泥、石灰、砂石材料等易產生揚塵的建筑材料應有專門的堆存場地,并建圍欄和采用防塵布覆蓋,施工場地外圍設置圍墻,避免易產生揚塵的原材料露天堆放,減少阻隔揚塵飄移。(3)施工工程中產生的棄土、棄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土方應集中堆放并覆蓋防塵布,縮小顆粒物影響范圍,及時回填,減少顆粒物影響時間。棄渣統一運至排土場堆放,同時輔以灑水降塵;(4)施工場地內運輸通道應采取灑水抑塵措施。(5)運輸車輛進入施工場地要限速行駛,減少產塵量;(6)嚴格控制施工期間運輸車輛的裝載量,避免超載運輸;(7)施工方還應當加強施工工人的環保教育,提高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堅持文明施工。 2、廢水治理措施 (1)加強施工管理,采取節水施工措施,有效控制污水產生量。(2)施工期生活污水依托礦山生 (略) (略) 理后回用于礦山綠化澆水,不外排。(3)施工廢水應集中收集,在施工場地中設置5m3臨時沉淀池,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經過沉淀池收集沉淀后,可全部回用于施工砼攪拌、砂漿用水過程及施工場地降塵灑水。(4)工程施工盡量避開雨天,水泥、砂石骨料等建筑材料及表土需集中堆放,并設置篷蓋和圍欄,做好防雨淋措施;及時清掃在運輸、裝卸過程中拋灑的物料,以免被雨水沖刷而污染附近水體。 3、噪聲治理措施 (1)盡量采用低噪聲施工設備,并對設備定期維修、養護。(2)按規定操作機械設備,減輕人為噪聲對聲環境的影響,裝卸材料應做到輕拿輕放,做到文明施工。(3)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避免夜間施工。(4)運輸車輛進入施工現場嚴禁鳴笛。(5)建設管理部門應加強對施工工地的噪聲管理,施工企業也應對施工噪聲進行自律,文明施工,避免因施工噪聲產生糾紛。 4、固廢治理措施 (1)施工期間產生的開挖土石方棄土棄渣全部運至排土場進行臺階式堆存,不外排。(2)建筑垃圾采取分類收集、 (略) 置的措施,其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直接回收利用,不可利用的建筑垃圾產生量較小,可以回用 (略) 鋪設,不外排。(3)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 (略) 生活垃圾一起運至煉鐵鄉集 (略) (略) 理。施工期產生的固廢主要為場地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廢石、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按照上述措施進行嚴格落實,項目施工期產生的固廢可以得到 (略) 置。 5、生態保護措施 (1)建設單位應在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植物恢復措施,減少生態破壞及水土流失。(2)加強工程施工管理,堅持文明施工, (略) 亂倒廢土,棄渣必須堆放于指定的廢渣暫存場,不得將廢棄土石任意裸露棄置,并設截排水設施。(3)項目施工過程中應加強管理,要采取盡量少占地、少破壞植被的原則, 控制施工范圍,盡量將施工臨時占地布置在永久占地范圍,將臨時占地面積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造成土壤與植被的大面積破壞。(4)盡可能地避免在大風和雨天條件下施工,減少施工過程中的水土流失。(5)在雨季,對臨時棄渣堆放體進行覆蓋,降低雨水對其的沖蝕。(6)對于臨時堆料場、廢渣暫存場應采取必要的臨時性水土保持措施(如擋土墻、排水溝、沉淀池等),減少施工期的水土流失。(7)加強施工管理和施工人員環保意識宣傳工作,嚴禁破壞和砍伐項 (略) 域外的地表植被及林木。 二、運營期 1、廢氣治理措施 (1)采用灑水車, (略) 面、 (略) 灑水降塵;(2)車輛排土卸料采取人工灑水降塵;(3)廢石運至排土場后,要及時用裝載機推平壓實, (略) 上形成一定面積后,在不影響排土作業的情況下及時覆土植被。(4)加強運輸車輛的管理,車輛限速慢行, (略) 進行清掃;(5)大風條件下增加灑水次數,控制車流量,必要時停止汽車運輸作業。(6)定期檢查,及時維修,減少非正常情況排放。 2、廢水治理措施 排土場下游設置150m3的收集水池,設置2臺水泵一備一用)(*×7型,Q=85m3/h,H=370m,N=200kW)及液位儀,配套DN125PE管(沿北側截洪溝外側敷設),連接淋濾水收集池水泵和堆浸場防洪應急池。正常情況下,排土場淋濾廢水經下方收集池收集后回用于排土場灑降塵。連續降雨超過2天情況下或遇極端暴雨情況,收集池水位超過3.5m,采用水泵將淋濾水通過水泵送至堆浸場下方應急池。 3、噪聲治理措施 (1)合理安排排土場作業的機械設備數量與類型,盡量避免高噪聲設備集中同時運行。(2)盡量選擇噪聲低、振動小的先進設備。(3)加強對車輛的管理,限速慢行,減少鳴笛。 4、固廢治理措施 淋濾水池污泥定期清掏,清掏后運至排土場堆放,不外排。 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防滲措施 (略) 域主要分為粉砂質泥巖,天然防滲性能不滿足《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中滲透系數小于 10-5cm/s的要求,需要進行人工防滲,防滲方式為采用黏土壓實,黏土在當地外購,壓實厚度不小于0.75m。 (2)監測措施 根據《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及《工業企業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監測技術指南(試行)(HJ1209—2021)》要求,結合本項目實際情況,本項目排土場上游監測井利用現有監測井(WG3)代替作為對照井,側游監測井利用現有監測井(WG6)作為擴散井,排土場淋濾水收集池下游利用現有監測井(WG7)。監測指標包括:pH、鎘、鉛、砷、汞、鉻(六價)、銅、鋅、氟化物、錳等。監測指標包括:pH、鎘、鉛、砷、汞、鉻(六價)、銅、鋅、氟化物、錳等;本次環評要求跟蹤監測常規頻率為一季度一次,事故情況下加密監測頻次。 6、生態保護措施 (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①加強土地管理工作,嚴格按排土場水土保持方案及設計要求,合理利用土地。② (略) 情況,做好防排洪設施、攔渣壩、邊坡防護等水土保持設施。③排土 (略) 兩側做好排水溝、排水涵洞排水設施以及綠化林帶的建設。④嚴格執行項目水土保持方案中提出的各項水土保持措施,禁止將工程產生的棄渣隨意堆放,做好渣場的防護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把對環境的影響程度降到最低,以確保對水生和*生動物的影響減到最小。⑤廢石排放時采取分層堆放,層層壓實的方法。封場時采取土地復墾整治與渣面植被再造措施等水保措施。 (2)植被恢復措施 ①在場地周圍逐步進行植樹造林工作,以防風及保持水土,并嚴禁濫伐、濫墾、亂牧。排土場廢石排棄過程中應逐步實施復墾工作,使之恢復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② (略) 兩側進行樹木和花草綠化。植物物種的選擇應根據當地具體情況,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一些適應能力強的先鋒植物,再經當地野生植物的自然侵入以及一些必要的人工干預,就能較快地發展成為長期穩定的復合植被系統。③嚴格按照排土場地質恢復與治理方案及土地復墾要求,對現有及后期排土場建設導致的地質環境問題進行恢復和治理,落實各項地質環境保護措施及土地復墾措施。土地復墾優先采用本土物種。 7、環境風險防范措施 (1)加強廢石堆放管理,嚴格按照排土場設計規范堆存管理規定進行堆放,每次堆放新的臺階時,及時清除地表雜物,對堆放臺階進行 (略) 理。(2)及時清理淋濾水池、保證容積,保證對淋 (略) 理效率,減少對地表水的影響。(3)嚴格按照設計設置攔渣壩和截排水溝,運營過程中加強對截排水溝清理,做好雨污工作,防止因截排水溝堵塞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排土場。(4)對堆放完畢的臺階及時進行復墾綠化,并按設計認真布設盲道排水溝,及時復墾綠化減少雨水下滲,及時通過盲道排水溝排出堆放臺階雨水,防止雨水下滲造成臺階失穩,發生滑坡等地質災害。(5)加強對已經復墾的臺階的穩定性監測,發現有不良現象及時上報,及時撤離排土場工作人員,并在排土場下游設置隔離欄,防止人員進入,及時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對失穩臺 (略) 理加固,防止滑坡發生。 | |||||
公眾參與情況 | |||||
2024年3月28日,建設單位在全國建設 (略) 網站進行了第一次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示,網絡鏈接為:http://**。主要公示內容為:建設項目名稱、建設內容等基本情況;建設單位名稱和聯系方式;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單位;公眾 (略) 絡鏈接;提交公眾意見表的方式和途徑。 2024年5月28日,我單位編制完成了《洱源錦泰2號排土場施工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建設單位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的要求,采用現場貼告、網絡公示、報紙公示三種方式進行了環評送審稿全本公示。2024年5月28日起在煉鐵鄉人民政府公示欄進行了公示;同步在大理州企事業 (略) (http://**)進行公示,同時分別于5月30日、6月3日在大理日報進行了兩期報紙公示。 2025年1月16日本項目正式報批前在全國建設 (略) 網站(網址:http://**)對《報告書》報批稿全文和《公眾參與調查說明》進行了公示。公示期間未收到相關反饋意見。 |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