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審議,我局擬于近日內批準婁星區水洞底 (略) 理廠入河排污口設置,現就論證報告相關情況予以公示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 (略) 來信來電進行反映。
聯系地址:婁底市婁星區 (略) ;郵編: *** ;聯系電話:0738- *** 。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入河排污口設置批復決定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名稱 | 婁星區水洞底 (略) 理廠入河排污口(孫水) |
設置地點 | 婁底市婁星區水洞底鎮孫水左岸 (東經E111°54′0. *** ″,北緯27°40′ *** 6″) |
建設單位 | 婁底市婁星區住房 (略) |
論證單位 | 湖南鑫創 (略) |
入河排污口概況 | (1)入河排污口分類:城 (略) 理設施入河排污口; (2)建設性質:新建; (3)排放方式:連續; (4)入河方式:明渠; (5)排污口規模:1000m3/d、 *** 萬m3/a。 (6)污水排放標準:污染物濃度及排水量均執行《 (略) 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 -2002)及其修改單中表1中的一級A標準; (7)排入水體基本情況:婁星區水洞底 (略) 理廠入河排污口設置在孫水,水體由西向東匯入漣水,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2828-2002)中Ⅲ類標準。 |
主要影響分析及水環境保護措施 | 一、主要影響分析 (1)對下游水功能區水質影響分析 婁星區水洞底 (略) 理廠正常排放情況下,入河排污口混合過程段各水質預測因子COD、NH3-N、TN及TP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類水質要求,且CODCr剩余余量2.11mg/L大于安全余量2.0mg/L、NH3-N剩余余量0.3997mg/L大于安全余量0.1mg/L、TN剩余余量0.1649mg/L大于安全余量0.1mg/L、TP剩余余量0.0506?mg/L大于安全余量0.02mg/L,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底線要求;同時,萬寶鎮青山 (略) (略) 、萬 (略) (略) 及婁底市 (略) (略) 水質均能滿足GB3838-2002?II類標準,不會對安全供水產生影響。分析可知, (略) 理廠尾水正常排放情況下,對地表水環境影響可以接受。婁星區水洞底 (略) 理廠非正常排放情況下,入河排污口混合過程段各水質預測因子COD、NH3-N、TN及TP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類水質要求,但非正常排污下的預測值較正常排污下要大得多,且COD及TN剩余余量小于安全余量;同時,萬寶鎮青山 (略) 及萬 (略) (略) TN不能滿足GB3838-2002?II類標準,對安全供水產生影響。為確保下游孫水水質穩定達標,確保供水安全,建設單位擬設置在線監測系統和應急措施,一旦發現超標排放,立即啟動應急措施,防止超標廢水對外排放,確保不對河流及供水安全產生影響。 本工程實施前,水洞底鎮鎮區生 (略) 理直接排放,污水產生量為 *** 萬m3/a,年排放CODCr? *** t、氨氮 *** t、總磷1.10t、總氮 *** t。本工程實施后,通過污水管網將廢水 (略) (略) 理,尾水滿足《 (略) 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 -2002)及修改單表1中一級A標準,年排放CODCr *** t、氨氮2.92t、總磷0.18t、總氮5.48t,年削減CODCr? *** t、氨氮 *** t、總磷0.92t、總氮 *** t。工程的實施對改善孫水的水質,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排污口設置有利于改善區域水環境,有利于實現水功能區水質目標,有利于保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有利于確保供水安全。 (2)對水生態影響分析 本項目正常排污時,尾水對上、下游水質并沒有太大影響,但是尾水中剩余的無毒有機污染物及N、P等營養型污染物將 (略) 部(排污口附近)水體中的藻類繁殖、生長,在一定的時間和區域內可以達到高峰,此時,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尾水中可能存在某些污染物對水生生物生長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二者相互影響的結果使水生生物群落中的耐污性種類的數量逐漸增多;而一些不耐污、清水性的種類減少或逐漸消失,使影響區域的水生生物群落結構由清水性向污水性群落演變,生物的多樣性減少,群落趨向不穩定,最終演化結果可能是 (略) 部水域的富營養化, (略) 部河段生態環境有一定影響。 本入河排污口未設置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要濕地以及魚類“三場”和洄游通道,設置入河排污口不存在生態制約因素,符合水生態保護要求。此外本工程的建設消減水洞底鎮鎮區污水排入孫水的污染量,對改善水功能區的水質,實現水功能區的水質目標有利,可保護流域的水生態環境。 (3)對第三者權益影響分析 本項目論證排污口的廢污水排放對論證范圍內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產生影響極小,不會改變論 (略) 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水質類別,且本項目不取用水,不會減少下游水量。因此,本項目不 (略) 取水安全產生不利影響。 本項目設置入河排污口排放的污水水質達到《 (略) 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 -2002)及修改單表1中一級A標準,亦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21),不會對農業用水產生不利影響,故本入河排污口的設置對第三者影響不大。 (4)對防洪影響分析 本入河排污口依托現有渠道排口,根據調查,近20年來防洪期未發生倒灌現象,防洪標準滿足規范與規定要求,排污口岸邊排放,基本不會對河流行洪及防洪產生影響,符合防洪要求。 二、水環境保護措施 1、環境管理措施 (1)污染源控制 (略) 理廠收集范圍內的各單位或個人將廢污水排放至下水道時,必 (略) 理廠進水水質標準。水質超過進水水質的污水, (略) 理,不得用稀釋法降低濃度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 參照《婁星區水洞底鎮 (略) 理工程專項規劃(2020~2030年)》,婁星區水洞底 (略) 理廠應加大再生水回用量,減少污水排放量。再生水可以回用于鄉鎮綠化、附近河流水系的生態補水及周邊農田灌溉用水等。 (2)管網維護措施 為 (略) 理工程的穩定運行,應加強管網的維護和管理,防止泥砂沉積堵塞影響管道過水能力。 截流管網銜接應防止泄漏,避免帶來污染地下水和淘空地基等環境問題。 (3)廠內運行管理 ①在保證出水水質的條件下, (略) 理廠高效運轉,減少運行費用,提高能源利用率,應 (略) (略) 的運行管理。 ②專業培訓 運營公司在運行過程中由專 (略) 理廠的運營,對操作人員必須進行專業化培訓和考核, (略) 理廠運行準備工作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對主要操作人員進行理論和實際操作的培訓。 ③加強常規化驗分析 常規化驗 (略) (略) 分之一。婁星區水洞底 (略) 理廠的操作人員,必須根據水質變化情況,及時改變運行狀況,實現最佳運行條件,減少運轉費用,做到達標排放。 ④建立較先進的自動控制系統 先進的自動控制系統既 (略) 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標志,也是提高操作水平,及時發現事故隱患的重要手段。同時應加強自動化儀器儀表的維護管理。 ⑤建立一個完整的管理機構和制訂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 婁星區水洞底 (略) 理廠應 (略) 長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責權清晰的管理體系。 (3)入河排污口規范化管理 排污口規范化管理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做好排污口規范化管理,可以科學的掌握各類污染源實際排放情況。建設單位應按照《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技術要求(試行)》(環監〔1996〕 (略) )規范排污口,按照《關于印發排放口標志牌技術規格的通知》(環辦〔2003〕 (略) )、《環境保護圖形標志-排放口(源)》(GB *** .1-1995)、《環境保護圖形標志-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GB *** .2-1995)規定的排放口標志牌技術規格,在排放口設置明顯標志。 (4)建立信息報送制度 入河排污口設置單位 (略) 門如實報送上一年度入河排污口有關情況的報表。 (略) 門每年按照規定的審批權限,對排污口開展監督性檢查和年審工作,不定期組織排污口第三方監督性監測,并向上 (略) 門報告排水水質、水量及污染物排放狀況的統計報表。 2、水生態保護措施 (1)加強水質監測設施的監督和管理 (略) 理工程是治理改善水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確保工程按照設計要求運行和管理,是工程發揮正常效益的基本保障,是對區域水生態的保護。根據本排水方案特點,建議從以下方面加強監督和管理。 (略) 理廠尾水排放口斷面: (略) 理廠在線監測數據,定期獲取,分析評價。主 (略) (略) 理工藝效果是否達到要求,發現未能達到要求,應及時進行督查,并實施工藝改進。 ②地方政府、 (略) 門、 (略) 門應加強運行監督管理,并實施污水排放關鍵節點水質監測,并根據水質監測結果指導相關措施的落實和改進。 (2)加大尾水回用力度 (略) 理廠尾水回用力度,是最為直接的一種節污減排手段,可以大大降低入生態濕地污染物量,同時為市政建設提供水源。 (略) 理廠設計出水水質達《 (略) 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 -2002)及其修改單中表1中的一級A標準,水質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 -2020)中城市綠化、車輛沖洗、建筑施工、沖廁等用水標準要求。 本次論證建議建設單位積極建設中水回用系統, (略) 理廠的 (略) 可用于綠化、公廁沖洗水、附近河流水系的生態補水以及周邊農田灌溉用水等回用水。一方面緩解下游水功能區的負荷,另一方面減少鎮區對于新鮮水的消耗。 (3)河流生態治理方案 本次論證建議建設單位在孫水上選取以下生態治理方案。 ①生態護岸工程 對孫水等有硬質護坡的河道段落進行改造,同時,在允許的情況下,可對孫水的護岸設為生態護岸。 ②植被緩沖帶 可在孫水兩岸修整植被,增加植被層次,豐富植被物種,豐富植被生態系統。分別沿河道種植植被隔離帶,改善水 *** 生態環境,提升區域生物多樣性,從而提升河流的生態功能。河岸植被不僅能起到保護河流,還可以提供 (略) 的生態作用;采取喬灌結合,進行合理的配置,通過種植 *** 生植物帶、挺水植物帶、沉水植物帶,拋石和人工魚巢等措施營造水生生物生境。 ③河道濱水植被構建 通過在孫水內種植水生植被,構建水下森林,在河道水面寬、水流速度小的區域設置生態浮床,設計建設人工濕地,為水生動物提供生態棲息地,恢復水生生態系統。 為了削減入河污染物負荷,可在孫水采 (略) 理措施: ①水生植物對水體營養物質具有吸收分解作用,對重金屬等污染物質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同時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夠增加水體的溶解氧。可考慮在入河排污口下游河段選擇不影響防洪安全的水生植物進行種植,進一步提高對入河污 (略) 理能力。 ②還可以通過對孫水進行底泥清淤恢復河床多孔質化;進行護岸改造采用生態護岸技術建設生態河堤,為水生生物重建生息地環境;修復河岸帶植被和濕地群落保護和提高河道的生物多樣性等河流生態措施提高河流的生態功能,提升河流自身的凈化能力,有效降低入河污染物負荷。 |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