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我廳擬對國 (略) 青海德令哈2×660MW煤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查。現將擬審查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1月15日-2025年1月21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通訊地址: (略) (略) 116號
郵編:#
序號 | 項目 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 單位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聯系 電話 |
1 | 國 (略) 青海德令哈2×660MW煤電項目 | 海 (略) | 國 (略) (略) | (略) 普林 (略) | 主要建設2×660MW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作為調峰電源與新能源互補運行。建設內容包括發電鍋爐、汽輪機、發電機、升壓站等主體工程,化學車間、冷卻系統、灰渣系統、輸煤系統、制粉系統、煙風系統、啟動鍋爐、煤場、灰場等輔助工程,以及脫硫、脫硝、除塵、 (略) 理、固廢暫存等環保設施。 |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 加強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嚴格控制施工活動范圍,減少生態環境擾動。做 (略) 域表土剝離、集中堆放及養護工作,用于后期生態恢復。施工廢水、機械清洗廢水等 (略) 理后回用于生產或場地灑水降塵,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收 (略) 政生 (略) (略) 理。施工材料堆放、裝卸、運輸等環節采取有效降塵措施,加強施工場地硬化、灑水降塵等六個“百分之百”防塵措施。施工期噪聲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施工廢料、廢機油等各類固體廢物應依法分 (略) 置。施工結束后,全面清理平整臨時占地,開展生態恢復,與周邊自然環境相協調。結合實際 (略) 的綠化工作。嚴格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發電鍋爐煙氣脫硝采用低氮燃燒技術+SCR脫硝工藝,脫硝效率不低于83.5%;脫硫采用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脫硫效率不低于98.2%;除塵采用靜電除塵+濕法脫硫協同除塵工藝,除塵效率不低于99.96%;脫硝、除塵、脫硫對汞及其化合物協同脫除率不低于70%。煙氣經過一座210米高集束煙囪排放,不得設置煙氣治 (略) 煙道,煙氣污染物排放按照原環境保護部等部門《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環發〔2015〕164號)要求達到超低排放標準(即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汞及其化合物、煙氣黑度排放應符合《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表2特別排放限值要求。認真落實原輔料儲運、破碎工序及貯煤場等揚塵排放點位的封閉和防控措施,有效減少粉塵無組織排放。燃 (略) 運輸等清潔運煤方式進場,運輸過程中加強苫蓋、噴灑抑塵劑等防塵措施,建設全封閉煤場并配備噴淋裝置;卸煤翻車機室采取半封閉并配備噴淋裝置,輸煤系統采取封閉措施,各轉運點、碎煤機室、灰倉、渣倉、石灰石粉倉等設置除塵設施。灰渣采用封閉車輛運輸, (略) 進行硬化,灰場 (略) 貯存和噴水碾壓措施。廠界及灰場顆粒物無組織排放應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表2中監控濃度限值。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強灰場大氣環境防護距離內設施建設的規劃管控,防護距離范圍內不得規劃建 (略) 、學校、醫院等環境敏感目標。嚴格落實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灰渣、脫硫石膏等優先進行綜合利用,暫時無法綜合利用的運往灰場貯存,灰場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 #-2020)中Ⅱ類場的要求建設。廢濾袋、廢離子交換樹脂、廢反滲透膜等一般固體廢物交相應單位回收利用。脫硝廢催化劑、廢鉛蓄電池、廢機油等危險廢物集中收集后貯存在滿足《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 #-2023)有關要求的危廢暫存間,分區堆存在符合要求的容器或包裝物中,定期送具備危 (略) 置資質 (略) 理處置,危險廢物轉移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轉移管理辦法》執行,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建立危險廢物管理臺賬。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定期清運。嚴格落實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則設計 (略) 排水系統,加強廢水分級分質回用。項目采用空冷節水技術,生產用水取用德令 (略) 理廠和德令哈工業 (略) 理廠中水,緊急備用水源由蓄集峽水利樞紐德令哈供水工程提供。項目運行期輸煤系統沖洗產生的廢水經含 (略) (略) 理后回用于煤場噴灑及輸煤系統沖洗;脫硫廢水采用“低溫煙氣余熱閃蒸濃縮+高溫煙氣蒸發”工藝進 (略) 理;廠房雜用廢水經工 (略) (略) 理后回用于脫硫工藝用水;鍋爐酸洗廢水、空預器清洗廢水經工 (略) (略) 理后回用于灑水抑塵。生活污水經生 (略) (略) 理后夏季回 (略) (略) 噴灑,冬季回 (略) 生產。初期雨水排入雨水收集池后回 (略) 生產。各類生產、生活廢水不外排。嚴格落實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略) 防滲的要求,落實防滲措施。工 (略) 理間、生 (略) 理設施、酸洗廢水池、脫 (略) 理間、事故池、尿素溶 (略) 等區域采用重點防滲,防滲性能滿足不低于6米厚、滲透系數不大于1.0×10-7厘米/秒的等效黏土層防滲性能;含 (略) 理間、機組排 (略) 域采用一般防滲,防滲性能應達到不低于1.5米厚、滲透系數不大于1.0×10-7厘米/秒的等效黏土層防滲性能。廠區其他建筑物、道路、 (略) 、 (略) 等,進行地面硬化。按照《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 164-2020),規范設置地下水監測井,對地下水進行長期跟蹤監測。嚴格落實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優先采用低噪聲設備,采取有效的減振、隔聲、消聲和吸聲等控制措施。鍋爐安全閥排汽口、過熱器安全閥排汽、再熱器安全閥排 (略) 裝設高效排汽消聲器。空壓機、送風機等氣動噪聲設備安裝消聲器,設置專用機房,機房內墻采用吸聲性能較好的墻面材料。 (略) 內各類設施的平面布置,減輕噪 (略) 及周邊環境的影響。廠界噪聲排放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3類標準。嚴格落實減污降碳管理要求。加強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項目清潔生產應達到國際清潔生產領先水平。電廠運行期應開展碳排放監測,按照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所需參數的相關監測和管理臺賬要求,記錄相關信息。落實《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按照《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 發電設施》等要求,開展數據質量控制計劃及月度信息化存證填報,配合做好碳核查及復核,全面 (略) 場碳配額履約清繳。廠區南側預留碳捕集設 (略) 域,結合目前國內、國際火電項目降碳技術研究利用情況,積極推進碳捕集工作。加強電磁環境管理。優化750kV升壓站配 (略) ,選用工藝水平好的設備,確保廠界周邊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符合《電磁環境控制限值》(#)要求,工頻電場強度公眾曝露控制限值4千伏/米,工頻磁感應強度公眾曝露控制限值100微特斯拉。同時,設置警示和防護標志。運行期間按要求開展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及時采取相應的電磁輻射防護措施。強化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定期開展事故演練,配備足夠的應急物資,有效防范和應對突發環境事件。設置容量足夠的事故水池、事故油池,確保事故狀態下廢水、廢油能夠全部收集。制定自行監測方案,嚴格落實水、大氣、土壤、噪聲、電磁等各項環境監測要求。按規定設置規范的污染物排放口,并設立標識牌。各排氣筒應按規范要求預留永久性監測口。安裝符合要求的視頻監控,發電鍋爐煙囪安裝污染物自動監測系統,并與生態環境主 (略) 。 公眾參與:建設單位基本按要求開展了公眾參與工作。 | 0971-# |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