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略)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法治思想,認真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及省委依法治省委員會會議精神,將法治政府建設 (略) 工作大局,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強有力的工作舉措,推動法治建設各項任務落地落實,為加快“五個新海東”建設提供法治保障。
一、主要工作情況
(一)聚焦黨建統攬,確保法治建設方向正確。一是主要領導帶頭學。堅持把學法治思想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規作為各級黨校培訓、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和干部理論政策學法治思想全面、準確、深入地貫徹落實到法治政府建設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努力轉化為法治政府建設的生動實踐。一年來,邀請專家教授專題授課1次,提高了領導懂法用法水平。二是主要領導親自抓。 (略) 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對凡是 (略) 及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決策、重大事項、重要規劃,第一時間傳達學安建設工作條例》等5個指導性文件。市委書記烏拉孜別克·熱蘇力汗充分發揮頭雁效應,帶頭參加旁聽庭審,切實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市縣黨委政府及各部門(單位)、鄉鎮(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及其他領導班子成員嚴格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大力開展專題述法工作,壓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本部門法治政府建設的組織領導責任。省委省政府 (略) 依法治省工作先進集體5個、先進個人11名, (略) 工作取得新成效。三是各級領導親自管。及 (略) 委 (略) 委員會和四個協調小組,充實健全法治建設議事協調機構和辦事機構,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組織領導和協調指導。將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同督促、同考核,列入各縣區各單位年度工作考核目標,層層分解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做到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
(二)聚焦立法先行,加強黨對立法工作全面領導。一是抓好行政立法工作。嚴格執行《 (略) 政府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考察調研、綜合評估的基礎上,推進《 (略) 平安建設條例》《 (略) 愛國衛生條例》立法工作。二是抓好規范性文件備案。按照《青海省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和備案辦法》規定,依法對《 (略) 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實施意見》等12件規范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審查工作,統一登記、編號,并依照法定程序及時備案。三是抓好規范性文件監管。印發《關于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備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縣區、各單位嚴格遵循行政規范性文件制發程序,堅決防止出現行政規范性文件以普通行政文件制發等情形,不斷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組織召開行政規范性文件監督管理工作推進會,采用以會代訓、以會代查形 (略) 本級對規范性文件的監督管理和督促檢查。四是抓好規范性文件清理。結合立法工作實際,積極開展立法前、后評估工作,做好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立法解釋和經常性清理。組織開展省人大數據清理和涉及黃河流域保護的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集中清理, (略) 政府規章和行政規范性文件目錄清單及數據清理文件目錄清單,我市現有10部規章、保留74件規范性文件。五是抓好法治建設重要決定和方案備案工作。各 (略) 級備案兩個工作要點12份,市本級向省委依法治省辦備案工作要點2份。
(三)聚焦“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法治營商環境。一是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持續“簡化”、“瘦身”市場準入審批權力,先行先試推動107項審批事項改革落地。打破時空限制,與 (略) 、臨夏州簽訂合作行動計劃,推動兩地企業登記數據互通, (略) 場主體登記的13項事項“跨省通辦”。持續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強化各行業主管部門落實證照分離改革事項清單責任,按照“四扇門”改革工作要求,全面規范涉企證照審批, (略) 清單99項。二是動態跟進調整優化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對照省級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及其實施規范進行動態調整,編制并公布《 (略) 行政許可事項通用清單(2023年版,共323項)》《 (略) 本級行政許可事項通用清單(2023年版,共254項)》《 (略) 行政備案事項清單(2023年版),共198項》《 (略) 級各部門(單位)行政備案事項清單(2023年版,共135項)》。深入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改革,建立重點監管事項實施清單23項。 (略) 證明事項保留清單,共梳理出權責清單事項數1028項,涉及保留證明的行政事項293項、275項含有證明材料、117項可選告知承諾制辦理。三是持續推動政務服務效能提升。 (略) 、 (略) 政務服務監督管理局共同打造政務服務一體化聯盟,在保持審批權不變的情況下,共同協商確定三地“區域通辦”事項,梳理通辦事項211項,在政務服務領域“統一標準、相互授權、異地受理、遠程辦理、協同聯動”,實現蘭州西寧海東三地企業和群眾辦事“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四是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根據審批事項管理權限,編制梳理19件“一件事”套餐,線下依托各級政務中心行政審批綜合窗口服務設立“一件事一次辦”服務綜窗,協調進駐中心各牽頭單位設立部門專窗,通過一窗咨詢告知、綜合收件、內部流轉、結果送達等服務,實現線下“一窗辦理”。線上依托青海 (略) 、“青松辦APP”打造主題式服務應用場景,實現線上“一端受理”。五是“ (略) 辦” (略) 上政務服務能力。不斷加強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站規范化建設,將教育文化、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民生事項納入服務范圍,建立95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和1587個村(社區)便民服務站。大力推進各類便民服務事項進 (略) , (略) 上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鄉鎮(街道)、村(社區)全部進駐青海省 (略) ,實現五級政務服務線上全覆蓋。2023年,全市政務服務辦件量共225.*件,共收到“好差評”評價225.*條,群眾滿意度100%。
(四)聚焦制度建設,持續推動行政執法公正文明。一是推進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健全完善行政復議咨詢委員會體制機制,印發《 (略) 行政復議咨詢委員會人員名單》《 (略) 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咨詢委員會工作規則》《 (略) 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咨詢委員會辦公室工作細則》,深化行政復議改革。一年來,全市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98件,受理83件,受案率84.69%。審結70件,其中維持39件,撤銷14件,確認違法4件,變更1件,責令履行3件,駁回復議申請2件,調解、撤回申請6件,其他1件。二是強化行政執法監管。整合精簡、健全規范執法隊*,構建簡約高效的綜合執法體系,初步實現“市縣(區)一支隊*”。完成2023年度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考試,通過率92.80%;持續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市級27個部門 (略) 建立檢查對象庫、檢查人員庫“兩庫”,開展跨部門聯合檢查17次, (略) 制定抽查計劃87個,完成雙隨機抽查任務104個,建立抽查事項238項,共隨機搖號抽取檢查對象644戶。全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做法, (略) 場 (略) 站予以推廣轉載。全覆蓋開展“2023年度法 (略) “一規劃兩綱要”任務分工方案落實情況工作督察”,突出重點、聚焦難點,大 (略) 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通過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方式,強化對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的執法監管,不斷提升執法效能。三是加強行政應訴工作。通過定期通報、提示函、警示函等措施,督促履行《 (略) 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規則》規定的職責,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一年來,全市行政應訴137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率92.4%。
(五)聚焦法治為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一是矛盾糾紛化解能力不斷提升。充分發揮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積極作用,不斷增強人民調解工作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一年來,共調解案件4660件,調解成功率為99.87%。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調解機制,有效集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力量,大力整合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綜治中心等,“五中心合一” (略) 、縣、鄉三級全覆蓋。推進“楓橋式”司法所創建,全市77所司法所被省司法廳評定為“楓橋式”司法所。二是重點對象管護更加精準精細。全面貫徹落實社區矯正法,保障刑事判決、刑事裁定和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的正確執行,有效預防和減少脫管、漏管和重新違法犯罪的現象發生,全市在冊435名社區矯正對象長期保持監管到位、矯正有效的態勢。對5年內在冊的4328名刑釋解矯人員逐一摸排, (略) 63名涉黑涉惡刑釋解矯人員安置幫教工作,重點幫教對象銜接率達到100%,安置率達到90%以上,幫教率達到100%。三是公共法律服務實現提檔升級。充分調動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公證員的積極性,不斷滿足群眾的法律需求。推動放寬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認真做好各類困難群體的法律援助,真正發揮法律援助“扶貧困、暖民心、保民生”的作用。一年來,法律援助中心共解答法律咨詢600余人(次),指派法律援助案件2217件。通過訴訟代理、非訴訟調解等方式,為困難群眾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糾紛,有效維護了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聚合專兼職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力量,成立專業普法隊*,為群眾提供便民法律服務,有效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社會一致好評。四是完善黨政機關聯合法律顧問團工作機制。市級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國有和民營企業的法律顧問覆蓋率得到大幅增加,公職律師、公司律師有新的發展,工作體制機制日趨完善,服務范圍不斷拓展,法律保障作用充分發揮。全市黨政機關共注冊公職律師23名,一年來為本單位開展法律服務及相關工作100余次。
(六)聚焦普治并舉,全力營造濃厚法治氛圍。一是全面實施“八五”普法規劃。把全民守法和普法作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長期性基礎性工作,完成省、市“八五”普法中期評估驗收,落實“雙普法”責任制,依托法律“九進”,協調督促責任單位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法治思想、憲法、民法典、反有組織犯罪、打擊養老詐騙等宣傳活動。組織專兼職力量成立專業普法隊*,組織開展法治文藝演出, (略) 開展“ (略) 十周年”法治宣傳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突出法治宣傳效果,不斷提升公民法治素養。全年共開展各類宣傳活動1000余次。二是探索推廣智慧法宣。組織推行“三個一”新媒體宣傳模式,充分運用“法治海東”公眾號、抖音、快手、 (略) ,通過開展“律師抖音面對面直播”咨詢、抖音法治小視頻、村民微信群推送法律 (略) 絡宣傳活動,擴大宣傳半徑,提升宣傳實效,讓廣大群眾打開手機就能普及到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打通普法宣傳最后一公里。三是全力推進陣地建設。堅持普治融合,重點圍繞“五個新海東” (略) 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創建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2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44個,法治文化教育基地2個,法治廣場13個、長廊51個,法治公園2個,覆蓋式選拔培養村(居)“法律明白人”3114人。 (略) 場監管局“一網通辦”工作為全國示范項目,申報全省示范地區和項目5個,建成全省第一批示范地區1個、單項示范項目2個。
(七)聚焦法治監督,推動行政權力運行更加規范透明。一是重大行政決策能力水平進一步提升。嚴格執行《青海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規定》,修訂完善《 (略) 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印發《2023年1— (略) 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和《2023年第 (略) 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 (略) 站公示,積極推動構建重大行政決策整鏈條制度體系,把實施“開門決策”過程轉化為集中民智、為民服務的過程,全面提升法治化水平。二是完善依法行政制約機制。堅持將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體系納入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統籌謀劃,突出黨內監督主導地位。市紀委監委精準運用“四種形態”加強干部教育監督管理,市人大定期向各執法部門質詢依法行政工作情況,市政協扎實推動開展全面的民主監督,逐步形成黨內監督與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的工作格局。三是全面主動落實政務公開。及時調整補充政府信息公開和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進一步完善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著力構建強有力的政務公開工作推進體系。結合政府及各部門工作實際,緊緊圍繞財政預決算、重大項目建設、公共資源交易、安全生產以及“放管服”改革等重點領域,扎實推進主動公開,以公開促進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八)聚焦依法處置,不斷提高應急水平。一是突發事件應對體系不斷健全。 (略) 總體預案、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編制修訂工作,加強應急隊*建設,開展安全管理、風險點管控、隱患排查整治、應急救援演練、事故案例警示等培訓,提升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操作能力,積極組建重點行業救援隊*,提升應急處置水平;全面實現“ (略) +執法”安全生產執法工作,開展“防風險、除隱患、遏事故、保安全”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對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加油站)、液化氣充裝企業等重點行業開展“全覆蓋、零容忍”監督檢查;二是應急處突快捷高效。12.18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軍警部隊、應急、消防、交通、住建等各相關部門緊急響應,連夜趕赴災區開展救援工作,市直各單位組成抗震救災小組分赴各救援點,全面迅速鋪開人員搜救、救助保障、群眾安置、災后重建等工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略) 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上級要求和人民群眾期盼相比仍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現在:法治思想學法治思想,緊緊圍繞“五個新海東”建設目標任務,堅持法治海東、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略) 法治建設再上新臺階。
(一)在深入學法治思想上再加力。把學法治 (略) 各級黨委政府長期堅持的一項政治任務,并形成學法治思想本質內涵與根本要義,以“頭雁”效應帶動“群雁”效應, (略) 法治政府建設提供強大的政治遵循。
(二)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落實上再加力。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機制,發揮協同協力效應,形成良好工作格局。 (略) 委、市政府重點工作,按照年度有目標、任務有方案、實施有步驟、活動有載體、進度有保證、全程有督辦的要求,全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的落地落實。把督察、考核、評估、通報、述法等作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抓手,創新督察方式,科學設定考核指標并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及其部門的目標考核,有效推進各級各部門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落實。
(三)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上再加力。健全完善重大事項決策、行政調解、行政裁決、行政執法等制度,進一步保障政府依法行政,加快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的立法進度,按時完成政府年度立法計劃確定的地方立法任務。加強政府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力度,同改革、發展的要求相適應。持續發揮政府法律顧問的法律服務參謀作用,不斷提高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水平。
(四)在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上再加力。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落細落實,著力提升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效能。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力度,督促行政機關正確履行職責。加強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嚴格落實《 (略) 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規則》,進一步提高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
(五)在營造良好法治氛圍上再加力。深入推進“八五”普法,完善普法宣傳教育機制,扎實開展“法律九進”活動,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責任制。探索精準分類分層分眾普法,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陣地、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法律明白人”,營造培育基層社會法治氛圍,不斷夯實法治社會建設基礎。大力推進“智慧普法”行動,加大新媒體普法內容原創力度,整合傳播關鍵技術,探索建立法治文化作品庫、嘗試設計制作一批具有濃厚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創產品。全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確保廣大人民群眾享受更加便捷優質的法律服務。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