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查,我局擬對2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查。為保證此次審查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擬審查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4年8月16日至8月22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以對以下建設項目要求聽證。
聯系電話:0691-*
傳 真:0691-*
通信地址: (略) 景洪工業園區嘎棟 (略) 2號
郵編:*
一、擬審查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序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單位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1 | (略) 易誠塑料廠建設項目 | (略) 大渡崗鄉大荒壩村委會昆罕新寨村 | (略) 易誠塑料廠 | 云南 (略) | 項目主要建設生產車間、原料區、成品區、辦公休息區、廢氣處理設施等工程,生產車間內設置塑料筐生產線10條、 (略) 套生產線3條。項目建成后年產塑料筐*個、 (略) 套*個的生產規模 | 施工期后續需采取的環境措施: 1、廢氣: (1)施工期嚴格按照住建部關于“建筑工地六個百分百”的要求進行施工: ①工地周邊百分百圍擋:在施工過程中,根據施工順序采取分片圍擋、圍護,圍擋不低于1.8m,做到堅固、平穩、整潔、美觀。在建工程外立面 (略) 實現全封閉圍護。以減少揚塵擴散; ②物料堆放百分百覆蓋:合理布設施工作業場地,在砂、石料等堆場,應設于施工場地中部,并設置圍擋設施及土工布覆蓋,避免易產生揚塵的施工材料露天堆放禁止無牌無證車輛進入施工現場; ③出入車輛百分百沖洗:施工現場出入口處設置自動車輛沖洗裝置和沉淀池,運輸車輛底盤和車輪沖洗干凈后方可駛離施工現場; ④施工現場地面百分百硬化:主要通道、 (略) 、材料加工區及辦公生活區地面進行硬化處理;各施工段應設置專職環境保護管理人員,其職責是指導和管理施工現場的工程棄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處置、清運、堆放,場地恢復和硬化,清除進出施 (略) 上的泥土、棄料以及車輛、輪胎上的泥土,防止二次揚塵污染;對一些質輕、易飛揚的施工材料,如水泥、石灰等的堆放場地,應采取防止揚塵措施,如設簡易堆放棚等,避免風吹損失和二次污染; ⑤拆遷工地百分百濕法作業:施工現場設專人負責衛生保潔,每天上午、下午各進行兩次灑水降塵,遇到干旱和大風天氣時,應增加灑水降塵次數,確保無浮土揚塵。開挖、回填等土方作業時,要輔以灑水壓塵等措施。工程竣工后,施工現場的臨設、圍擋、垃圾等必須及時清理完畢,清理時必須采取有效的降塵措施; ⑥渣土車輛百分百密閉運輸:施工現場內裸露的場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應采取覆蓋、固化或綠化等防塵措施。易產生揚塵的物料要篷蓋。 (2)加強環境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進度,盡量縮短施工工期; (3)項目采用合格的焊條進行焊接,加強施工機械維護和保養,確保機械燃燒效率高,減少廢氣排放,采用低硫燃料和油品,減少有毒有害氣體排放;限制施工機械運行時間。合理安排工作任務。減少不必要的廢氣產生。 2、廢水: (1)項目施工時,在廠區內設置1個施工廢水沉淀池,用于收集項目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施工廢水,沉淀池容積為2m3,經沉淀處理后的廢水回用于施工生產及施工場地灑水降塵,不外排。 (2)施工期施工人員生活污水中糞便污水進入旱廁,委托周邊村民定期清掏作為農肥,其余洗手廢水則進入容積為0.5m3的生活污水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場地灑水降塵,不外排。3、噪聲 (1)項目夜間禁止施工。 (2)施工期間必須嚴格按《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進行施工噪聲的控制,以減少工程建設施工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 (3)加強施工管理,優化施工方式,以減少工程建設施工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 (4)禁止使用高噪聲設備,應盡量選擇低噪聲設備,合理布置施工場地,高噪聲設備應盡量設置于項目中部,避免高噪設備在同一時段集中使用。 (5)施工期運輸車輛應盡量保持良好車況,合理調度,盡可能勻速慢行;施工場地的施工車輛出入現場時應低速、減少鳴笛,以減少載重汽車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6)考慮到建筑材料運輸時車輛噪聲可能影響到附近居民,在運輸車輛途經村莊時應減速慢行,減少鳴笛;物料進場安排在白天進行,避免夜間進場影響居民休息。 4、固體廢物 (1)項目開挖產生的土石方臨時堆存于項目區范圍內,并用篷布遮蓋,同時及時進行綠化覆土,不外排。 (2)建筑垃圾可利用的部分回收利用,其余委托有資質的單位 (略) 城建部門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場,禁止隨意傾倒。 (3)施工期生活垃圾經垃圾收集桶收集后,由施工單位定期清運至新寨村垃圾集中處置點處置。 運營期需采取的環境措施: 1、廢氣 塑料筐注塑機、網套擠出機產生有機廢氣通過設備半密閉式操作櫥頂部排氣口抽排(控制風速0.5m/s,收集效率65%);PE新料及色母粒徑較大,網套生產投料混合過程中粉塵產生量較少;聚*烯再生料上料、干燥粉塵以及破碎粉塵通過上料機、電烤箱、破碎機上方集氣罩收集(共14套,收集效率65%);收集的廢氣統一進入1套“布袋除塵器(處理效率99%)+三級活性炭吸附(處理效率80%)裝置”處理后經DA001排氣筒排放。 2、廢水 (1)食堂廢水經隔油池(0.3m3)處理后與其他生活廢水一并排入化糞池(10m3)處理,最終由周邊村民定期清掏用作農地施肥; (2)定期排出的冷卻循環廢水經1個1m3的水箱收集沉淀后用于廠區內灑水降塵,不外排; (3)設置1個容積為18m3的消防廢水池,能夠保證全廠事故情況下,廢水不外排。 3、噪聲 選用低噪聲設備,產噪設備均設置于生產車間內并在設備底部加裝減振墊,靜音式空壓機設置于空壓機房內,風機安裝消聲器,加強設備維護。 (略) 套生產線及破碎設備夜間不運行。 4、固體廢物 廢液壓油、廢活性炭分類收集,暫存于危廢暫存間(10m2),定期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處置,危廢暫存間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相關要求建設;廢包裝材料定期外售廢品回收站,果蔬塑料筐廢邊角料和不合格產品、布袋除塵器收集的粉塵回用于果蔬塑料筐生產, (略) 套廢邊角料和不合格產品外售給廢舊塑料回收廠家,冷卻循環廢水沉淀渣廠內綜合利用,布袋除塵器廢布袋由廠家更換回收利用,廢*烷氣瓶由賣家進行回收循環利用;生活垃圾定期清運至垃圾收集點,化糞池污泥委托周邊村民定期清掏后用于農地施肥,隔油池廢油委托資質單位清掏處置。 5、地下水及土壤防治措施 采取分區防滲措施,危廢暫存間劃分為重點防滲區。危廢暫存間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防滲要求建設:防滲層為至少1m厚黏土層(K≤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滲材料(K≤10-10cm/s),或其他防滲性能等效的材料;消防廢水池劃分為一般防滲區,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中一般防滲區防滲要求建設:等效黏土防滲層Mb≥1.5m,滲透系數K≤10-7cm/s;其他區域為簡單防滲區,進行一般地面硬化。在項目區地下水下游(廠界附近)設置一口地下水跟蹤監測井,制定地下水跟蹤監測計劃。 6、環境風險 使用*烷氣體時,需遵守嚴格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規定;廢液壓油暫存于合規設置的危廢暫存間,嚴禁明火,建立危廢管理臺賬,定期對危廢暫存間進行巡查;配備滅火器、消防沙等消防器材,廠區設置1個容積為18m3的消防廢水池用于收集火災事故狀態下的消防廢水,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報生態環境部門備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公眾參與情況:2023年11月22日,建設單位在云南信息港進行了第一次環境影響 (略) 絡公示,由于云南信息港不屬于《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第九條要求的“建設項目所在地 (略) 站”,建設單位于2024年5月29日在西雙 (略) 進行了第一次環境影響 (略) 絡補充公示。2024年1月29日至2月9日,建設單位通過西雙 (略) 、《西雙版納報》(兩次),以及在昆罕新寨村、麻栗樹村公告欄張貼公告共三種方式同步進行了征求意見稿公示,同時對周邊居民及企業團體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上公示期間未收到反饋意見。2024年3月6日,建設單位在西雙 (略) 進行了擬報批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全文和公眾參與說明公示,公示期間未收到反饋意見。 |
2 | 曼崗光伏發電項目一期 | (略) 勐龍鎮 | 華潤新能源(景洪)有限公司 | (略) | 項目位于西雙版納傣族 (略) 勐龍鎮,總投資*萬元,其中環保投資為252.*元。項目共建設57個光伏陣列、57臺箱式變壓器、469臺320kw組串式逆變器、1座220KV升壓站、廠 (略) 等,項目建成后裝機容量為150MW | 1、生態環境 (1)植被及植物影響 項目的建設會對建設區植物造成破壞,占地內人為活動明顯,永久占地1.3030hm2,占用植被均為人工植被,主要為香蕉園、橡膠林;臨時占地188.2889hm2,其中占用自然植被5.8257hm2,主要為常綠闊葉林、稀疏灌木草叢,占用人工植被181.8129hm2,主要為普洱茶園、香蕉園、橡膠林。項目占地主要以人工植被為主,對植被、植物資源的影響較小。 (2)植被及植物預防措施 加強施工管理和環境宣傳;施工禁止超計劃占地和破壞植被;施工結束后及時實施生態恢復;強化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做好水土保持規劃;開展施工期的工程環境監理工作,切實保障各項措施的落實;嚴格按照設計計劃施工,光伏組件陣列區內林地上涉及散生木的,應當優化設計、盡量避讓。 (2)*生野生脊椎動物影響 項目區受人為活動的影響,野生動物主要以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為主。項目建設架設大量的光伏組件,其對野生動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施工占地和開挖對生境的破壞,施工噪聲對動物生境的破壞以及對動物的驚嚇、驅趕,施工人員的人為干擾等。隨著施工占地和開挖可能破壞爬行動物現有生存環境,迫使其向外遷移尋找新的棲息場所,造成兩棲爬行動物數量減少,但不會造成動物物種的消失;不占用鳥類棲息生境;項目區分布的動物絕大多數為小型、常見的嚙齒類小型動物,常見小型動物多數對人類干擾有一定適應。項目周圍不涉及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鳶、蒼鷹、松雀鷹、普通鵟、紅隼、領角鸮、領鵂鹠)的棲息地,工程占地為灌木林地、果園、 (略) 、其他林地、其他園地、橡膠園等,不會對生物多樣性造成明顯影響,也不會對重要動物的棲息地造成阻隔和破碎化,對重要動物的影響較小。 (3)*生野生脊椎動物預防措施 施工中盡量減少對動物棲息地生境的破壞;避免在動物繁殖期進行施工作業;避免或減少振動和噪音對野生動物的干擾;加強施工人員對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教育;將施工過程中發現的鳥巢、動物幼崽、受傷動物個體等,及時交由地方林草主管部門采取補救性保護措施;在施工區內設置保護動物的警示牌,安排專門人員負責項目區施工中的動物保護的監督和管理工作等。 2、環境空氣 項目運營期無廢氣產生,施工期廢氣主要為施工揚塵、施工機械和車輛尾氣。建設單位需在施工期配置1輛灑水車,對施工區實施每天灑水2~3次進行抑塵;設置臨時圍擋,對開挖的土石方進行臨時遮蓋;運輸砂石骨料等粉狀材料的車輛應覆蓋蓬布;施工過程中,對裸露地面進行覆蓋; (略) 面維護及施工運輸車輛的運輸管理后,施工期廢氣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 3、地表水環境 施工期廢水主要為施工廢水、生活污水和地表徑流,施工廢水主要包括施工機械清洗廢水、施工人員清洗廢水。施工機械清洗廢水經隔油池(每個片區的臨時倉儲區設置1個,共2個)沉淀后回用于場區灑水降塵,不外排;在光伏場區、道路區地勢低處、升壓站等工程周邊設置排水溝,排水溝末端設置沉淀池,地表徑流經沉淀池(3m3)處理后回用于灑水降塵;施工人員清洗廢水經水桶(設置25個,每個水桶容積20L)收集后用于場區灑水降塵;生活污水經臨時旱廁(8m3)收集后暫存,定期委托環衛部門清運處置。 運營期廢水主要為生活污水、清洗廢水。生活污水經化糞池(容積2m3)處理后,定期由周邊農戶清掏用于農肥,不外排。光伏板一年清洗一次,清洗廢水經自然沉降至光伏板下方土地。 4、聲環境 施工期噪聲主要為機械噪聲和車輛運輸噪聲,施工期需采用低噪機械,合理安排施工場地布置,加強施工管理,將主要噪聲源盡量遠離場界、設置隔聲擋板等措施減小噪聲的影響;項目夜間禁止施工,如特殊情況下必須連續作業時,應向相關部門報批后,方可開始施工,另外應在周邊地區張貼安民告示,避免擾民事件的發生;運輸車輛在 (略) 段時減慢車速,禁止鳴笛,采取措施后,項目施工噪聲環境影響較小。項目施工期較短,噪聲影響隨施工結束而消失。 運營期光伏區噪聲主要來源于箱式變壓器、逆變器和升壓站運行過程產生的機械設備噪聲在采取合理布置箱式變壓器和逆變器、選用低噪聲設備、對強噪聲設備進行一定的隔聲及減振處理后,經距離衰減產生噪聲對周圍聲環境影響較小 5、固體廢物 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廢土石方、建筑垃圾、廢包裝材料、廢太陽能電池板、生活垃圾。項目土石方全部回用,無廢棄土石方;建筑垃圾能利用的進行回收利用,不可利用的清運至當地建筑垃圾指定地點清運處置;廢包裝材料集中收集后全部外售至廢品回收站;廢太陽能電池板暫存于臨時倉儲區,由廠家回收處理;生活垃圾收集后委托環衛部門清運處置。 運營期固體廢物主要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廢光伏板、廢液冷電池、廢逆變器更換后由廠家回收處理;生活垃圾采用垃圾桶集中收集,委托環衛部門定期清運處置;廢變壓器油、廢礦物油和廢鉛酸蓄電池暫存于危廢暫存間,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其轉移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轉移管理辦法》要求執行。危廢暫存間滿足《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的要求,基礎必須進行防滲,防滲層至少為1m厚粘土層(滲透系數≤1×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滲透系數≤1×10-10cm/s,設置危險廢物識別標志。加強固體廢物管理,做好固體廢物臺賬管理。 |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