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建 (略) :
你單位《關于上報張江“城中村”改造 (略) (馬家浜- (略) )新建工程初步設計的請示》(司投字[2025]2號)及該項目的初步設計文件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工程范圍及建設內容
本次實 (略) 西起馬家浜河道, (略) ,道路全長約0.29千米, (略) 紅線寬度12米。
本工程建設 (略) 工程、雨污水排管工程及綠化、照明、交通標志標線 (略) 附屬設施工程。
二、設計標準
(一)道路工程
同意 (略) 支路標準,設計速度30千米/小時,路面結構設計荷載BZZ-100型標準軸載。
(二)雨水工程
雨水工程暴雨重現期取5年,綜合徑流系數按不大于0.5控制。
(三)污水工程
綜合污水量標準378升/人?日,未預見污水量按旱季污水量8-10%計,地下水滲入量按日均旱季污水量的10%計。其余污水工程設計標準 (略) 域污水專業規劃取用。
三、工程設計
(一)道路工程
1.平面、縱斷面設計
原 (略) 平面設計,平面設計按照規劃和相關規范設計。應根據規范及專家意見,對本工程與馬家浜橋梁新建項目做好近、遠期方案銜接和預留。進一步完善與現狀橋梁慢行系統的銜接,做好交通安全設施設計等,確保通行安全。下階段應進一步核實沿線地塊出入口位置、寬度等情況,并做好協調工作。
縱斷面設計中,起終點標高應 (略) 及同期工程協調銜接,與沿線地塊、地塊出入口標高需進一步協調銜接,并滿足排水要求。
2.橫斷面設計
原 (略) 標準橫斷面采用:2.5米(人行道)+7米(車行道)+2.5米(人行道)=12米。
3. (略) 面結構設計
(略) 基采用重型擊實標準,路基回彈模量不小于25兆帕。 (略) 基采用 (略) 理, (略) 基采用二灰填筑。
原則同意車行道采用瀝 (略) 面結構:4厘米AC-13C(SBS改性)+7厘米AC-25C+0.6厘米稀漿封層+36厘米水泥穩定碎石+15厘米級配碎石。馬家浜橋 (略) 部路面結構可以根據規范及專家意見,結合近、遠期方案進一步優化。
原則同意人行道 (略) 面結構方案。
4.交叉口設計
交叉口應按相關規范在規劃紅線內進行精細化設計,與相 (略) 協調以保持交叉口的完整合理。下階段應進一步征詢交警等管理部門意見,根據沿線地塊交通組織、公交車站設置方案等,進一步完善優化交叉口渠化設計方案。交叉口轉彎半徑應按規范取小值,方便人行過街。
(二)排水工程
1.排水工程采用雨污水分流的排水體制。本工程雨水屬張江集鎮排水系統,為強排系統。污水屬白龍港 (略) -南干線污水總管-張江3#支線服務范圍。
2.原則同意雨水排水設計方案: (略) 敷設Φ1000雨水管, (略) 已建DN1200雨水管道。
3.原則同意污水排水設計方案: (略) 敷設DN300污水管, (略) 已建DN300污水管道。
4.雨、污水排管設計方案應與專業規劃進一步核實,確保一致。若方案調整應征得排水行業管理部門同意,并 (略) 域排水專業規劃銜接結合的工作。
5.應做好臨時排放方案,以確保雨污水排放安全。
6.窨井蓋座采用防盜防沉降型,窨井同步安裝防墜格板。
7.管位應按照管線綜合確定, (略) 政管線應同步實施。
四、附屬工程
(略) 支路標準建設, (略) 道路標 (略) 照明、交通標志、標線及綠化等附屬工程。道路綠地率指標應滿足規范要求,應進一步明確行 (略) 綠化建設相關標準及施工要求。按照國家有關無障礙設施建設的有關規定,鋪設盲道及緣石坡道。下階段應根據環評要求落實相關環保措施。應按照相關消防技 (略) 政消火栓。
五、其他
(一)在下階段工作中,應根據規范及初步設計評審報告, (略) 規劃、沿線開發、現 (略) 網交通組織、環境景觀要求等進一步深化方案,抓緊開展施工圖設計。
(二)沿線公交站設置、水務、道路綠化、照明設施以及合桿等設計方案應根據相關管理部門書面意見執行。
(三)應按照有關規 (略) 路名申報等相關工作。
(四)應做好對沿地下管線的搬遷、保護工作,按要求辦理相關手續,確保管線安全。
(五)應根據《 (略) (略) 規劃建設管理辦法》 (略) 建設要求, (略) 建設理念。
(六)下階段應進一步細化基坑工程設計方案,并進行施工方案評審論證。
六、工程概算
工程概算同 (略) 發改委審批。
特此批復。
(略) (略) 建設和交通委員會
2025年3月27日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