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全國教育大會要求,促進教育公平,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根據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關于印發安徽省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實施細則的通知》精神,2024年10月14日—10月15日, (略) (略) 級評估組對蕪湖經濟技 (略)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工作進行了實地復核。現將蕪湖經濟技 (略) 義務教育優 (略) 級復核情況報告如下。
一、市級復核基本情況
市評估組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工作“重硬件更重軟件、重指標合格更重群眾滿意、重數量更重質量”的基本原則,對照教育部督導評估標準、規程和要求,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學齡人口變化、新型城鎮化進程,堅持更加公平與更高質量有機統一,按照“實用、夠用、管用”原則,軟硬并舉、內涵發展,提升縣域優質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適應性,加快推進對標達標。在指標考量上,既全面對標對表,又重點考察加強教師隊(略)建設和學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情況。市評估組共核查12所學校,其中小學9所、初中3所。隨機訪談102人,推門聽課12節。
二、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一)資源配置
重點評估縣域義務教育學校在教師、校舍、儀器設備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時評估這些指標的校際均衡情況。具體包括:每百名學生擁有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數、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專任教師數、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 (略) 絡多媒體教室數等7項指標。對資源配置評估時,每所學校至少6項指標達到上述要求,余項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標校際差異系數,小學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
經核查,對照國家評價標準,蕪湖經濟技 (略)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2所(小學9所,初中3所),小學校際差異系數為0.244,初中校際差異系數為0.128。資源配置七項指標均達標。
(二)政府保障程度
重點評估縣級人民政府依法履職,落實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要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的工作成效。具體包括:縣域內義務教育學 (略) 合理,符合國家規定要求;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教師編制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所有小學、初中每12個班級配備音樂、美術專用教室1間以上;其中,每間音樂專用教室面積不小于96平方米,每間美術專用教室面積不小于90平方米;所有小學、初中規模不超過2000人,九年一貫制學校、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義務教育階段規模不超過2500人;不足100名學生村小學和教學點按100名學生核定公用經費;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不低于6000元等15項指標。
經核查,蕪湖經濟技 (略) 義務教育學 (略) 合理,教育設施建設與教育事業的未來發展相適應,近三年積極投入資金實施和推進校安工程,抓好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加 (略) 教育資源,基本實現校際之間和群體之間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區除1所小學超校額、6所小學超班額外,其他學校、班級規模基本符合標準;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教師編制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區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的教職工編制總額和崗位總量內,統籌分配各校教職工編制和崗位數量;全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按規定足額核定教師績效工資總量。
對照評估標準,蕪湖經濟技 (略) 政府保障程度15項指標,學校規模、班額基本達標,其余13項指標均達標。
(三)教育質量
重點評估縣域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學校管理水平、學生學業質量、綜合素質發展水平等,均須達到相應要求。具體包括:全縣初中三年鞏固率達到95%以上;全縣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5%以上;所有學校制定章程,實現學校管理與教學信息化;全縣所有學校按照不低于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教師能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組織教學,設施設備利用率達到較高水平;所有學校德育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水平達到良好以上;課程開齊開足,教學秩序規范,綜合實踐活動有效開展;無過重課業負擔;在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相關科目學生學業水平達到Ⅲ級以上,且校際差異率低于0.15等9項指標。
經核查,蕪湖經濟技 (略) 初中三年鞏固率為100%,適齡殘疾兒童入學率為97.8%;全區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均完成了學校章程建設,實現學校管理與教學信息化深度融合;所有學校教師培訓經費均不低于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 (略) 絡專業課培訓合格率100%;高度重視學校德育工作,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基本按規定開齊開足課程,教學秩序規范,各校無違規補課、亂定教輔等行為。
對照評估標準,教育質量評估9項指標,蕪湖經濟技 (略) 校園文化建設基本達標,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目前尚未接受國家監測,其他各項指標均達標。
(四)社會認可度調查。
社會認可度調查的內容包括:縣級人民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落實教育公平政策、推動優質資源共享,以及義務教育學校規范辦學行為、實施素質教育、考試評估制度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社會認可度要達到85%以上。
市復核組對蕪湖經濟技 (略) 不同群體進行了隨機訪談,共隨機訪談102人。其中校長12名,教師30名,學生40名,家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20名。經統計,社會認可度達到85%以上。
經實地核查,蕪湖經濟技 (略) 義務教育學校不存在以考試方式招生;不存在違規擇校行為;不存在重點學校或重點班;不存在“有編不補”或長期聘用編外教師的情況;教育系統不存在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嚴重違紀違規事件;沒有弄虛作假行為;未發生“校鬧”;未發生社會輿論關注或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未發現蕪湖經濟技 (略) 存在“一票否決”事項。
經市復核組認真核查,蕪湖經濟技 (略)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基本達到評估標準。
三、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 (略) ,均衡配置優質資源。2018年至2023年,蕪湖經濟技 (略) 累計投入資金2.35億元,先后高標準建成龍山小學、城北實驗小學、銀湖中學、夢溪小學,改擴建銀湖小學,并投入使用,增加6750個學位。擬投入5.24億, (略) (略) 小學、 (略) 小學、 (略) 配套小學,建成后,將增加4590個學位。這些新校建設,較好地改善了辦學條件,滿足了居民就近入學的需求,有效解決蕪湖經濟技 (略) 長期經受困擾的學位不足問題。
(二)加強教師隊(略)建設,均衡配置優質教師資源。2018年至2024年,蕪湖經濟技 (略) 招聘在編教師241名,區聘教師441名。教師由2018年的687人,增加到目前1123人,其中在編教師629人,區聘教師494人,研究生學歷92名,本科學歷868人,本科碩博學歷占教師總數85.5%。
(三)集團化辦學,推進教育走向普惠和優質。充 (略) 內外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引領作用,以優質品牌學校為龍頭組 (略) ,創新管理機制和辦學模式,深 (略) 化辦學, (略) 基礎教育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全面提升。目前,現有義務教育階 (略) 4個,12所 (略) 化辦學覆蓋率達100%。其中本 (略) 2個,“外引” (略) 2個。經過近年來的實踐探索,蕪湖經濟技 (略) 集團化辦學工作在辦學質量、辦學規模、管理水平以及社會滿意度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
(四)加強教育科學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開展學科教學研討, (略) ;著力深化課程改革,規范學校教學常規管理;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向科研要質量。做好教育科研課題的立項、評審、鑒定、評獎、推廣等工作。近五年,蕪湖經濟技 (略) 教科研成果頗豐,其中,教師類獲國家級獎項39人次,省級157人次,市級416人次;學生類獲國家級獎項86人次,省級279人次,市級967人次。市卓越教師1名,市學科帶頭人8名,市骨干教師48名。市級名校長工作室2個,市名班主任工作室2個。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建議
一是政府保障力度不夠。個別學校存在大校額、大班額現象。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1所小學在校生規模超過2000人。6所小學存在超標準班額現象。
二是資源配置不均衡。部分學校音樂、美術專用教室數量不足,沒有按照每12個班級配備一個音樂室、一個美術室。且要加強專用教室管理,提高使用率。個別學校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不達標。
三是部分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未成形。校園文化氛圍不濃,“一訓三風”不夠凸顯,班級、辦公室、墻面、走廊文化單薄,缺乏系統提煉,師生參與度不高。
建議:一是進一步加大教育財政投入。履行政府規劃、管理和發展教育的職責,優先保障教育政策落實,優先保障教育資源配置,優先保障教育人才引進,不斷改善辦學條件。二是進一步增強創建意識。 (略) 大力營造創建工作氛圍,提高創建工作社會知曉度,各部門要把創建工作當作“一把手工程”來抓;學校要把創建工作當作當前的中心工作來做。三是進一步優化資源均衡配置。科學合理地制定教育規劃,調 (略) ,加大學位供給,化解大小額、大班額,努力創造更加均衡的優質教育環境,促進教育公平。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