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環審批〔2023〕142號
四川 (略) :
《市域(郊)鐵路成都至德陽線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一、市域(郊)鐵路成都至德陽線(項目代碼:2201-*-04-01-*)線路起于成都地鐵1號線韋家碾站, (略) 金牛區、新都區、 (略) , (略) 、旌陽區,止于德陽北站。項目線路全長70.869km( (略) 境內長30.619km, (略) 境內長40.25km),其中高架段長45.393km,地下段長23.78km,路基段長1.696km; (略) 域A型車4輛編組,高架段設計車速160km/h、地下段設計車速120km/h。全線共設置車站15 座(地下站10座、高架站5座)、車輛段1座、停車場1座(不含上蓋開發工程)、通風空調系統、環保設施等工程,不包括主變電所等涉及輻射影響的建設內容。項目建設總投資預計305.41億元,其中環保投資約3.49億元。
該項目符合相關 (略) 、 (略)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相關要求。在全面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前提下,項目建設的不利生態環境影響可得到減緩和控制。我廳原則同意報告書的環境影響評價總體結論和擬采取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二、項目建設及營運期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嚴格落實生態保護措施。從生態保護角度進一步優化施工組織,通過采取永臨結合、統籌布設沿線臨時工程、優先使用現有道路、控制新建施工道路寬度等措施,減少工程占地和地表開挖。強化對野生保護動物及其棲息環境的保護,開工前針對施工區域開展動植物詳查,必要時對工程進行優化。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和教育,禁止擅自捕殺野生動物,隧道進出口等區域設置柵欄等防護措施,減少對野生動物的不利影響。妥善保存路基開挖及臨時占地的表土,以便后期用于植被修復。施工期結束后應結合區域自然條件,及時對裸露邊坡、臨時占地等進行施工跡地生態修復,盡量采用當地物種,確保生物安全。加強生態修復過程中的管理和維護,保證植被恢復的成活率,確保修復成效。落實長期跟蹤生態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強化生態修復,優化生態保護措施。
(二)強化生態敏感區的保護。強化施工環境管理,進一步優化敏感區線路設計、施工工藝和施工組織,盡量避讓或減少占用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等生態敏感區,除報告書已列外,項目不得在生態敏感區內設置臨時工程或涉水施工。穿越四川鴨子河縣級濕地自然保護區路段,應進一步優化橋梁設計方案,嚴格控制施工范圍,施工盡量避開周邊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活動集中時段及繁育期,嚴禁向敏感區排污傾廢,減輕對主要保護對象的影響。
你公司應主動對接生態保護紅線主管部門,做好銜接,依法依規處理好項目建設與生態保護紅線的關系。針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等生態敏感區路段,應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要求履行相關手續,并嚴格按照主要保護對象的保護要求和主管部門意見,落實完善相關保護措施。
(三)嚴格落實噪聲及振動污染防治措施。建設單位應切實履行主體責任, (略) 、 (略) 人民政府嚴格落實針對距外軌中心線30米范圍內的噪聲、振動敏感建筑物提出的拆遷,納入工程拆遷一并實施。對營運初、近期噪聲預測超標的聲環境敏感點采取設置全封閉聲屏障、直立式聲屏障、隔聲擋墻、隔聲窗等措施,按要求做好噪聲污染防治措施的設計及建設工作,確保降噪效果。安裝隔聲窗應做好與相關居民溝通協調工作,避免糾紛。預留噪聲監測和治理費用以及聲屏障安裝條件,控制和減緩遠期營運噪聲對聲環境敏感點的影響。
對振動及二次結構噪聲預測超標的振動環境敏感點、下穿規劃居住區路段,采取減振措施,并優先選擇低噪聲、低振動的新型車輛,加強輪軌日常維護,控制和減緩對振動環境敏感點的不利影響。
施工期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和環境管理計劃,高噪聲施工機械盡量遠離噪聲敏感建筑物布設或避開敏感時段。施工期和營運期開展噪聲、振動跟蹤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及時增補和強化防治措施。配合沿線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依法加強線路兩側及站場周邊用地的規劃控制和優化調整,噪聲超標范圍內不得新建學校、醫院、 (略) 及居民住宅區等聲環境敏感建筑物;必要時合理優化調整涉及居住用地的相關區域規劃。你公司一旦發現不符合規劃控制要求的行為,應及時書面向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反映。受既有北星大道等道路影響,部分敏感點現狀聲環境超標,當地人民政府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相關要求,組織編制聲環境質量改善規劃及其實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聲環境質量。
(四)嚴格落實水環境保護措施。加強施工管理,涉水橋梁施工盡可能在枯水期進行,并設置鋼圍堰,采用循環鉆孔灌注樁等施工方式。采用盾構施工工藝,控制和減緩對區域地下水的不利影響。設置污水收集處理系統,生產廢水經沉淀、隔油處理后 (略) 政污水管網,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經預處理池 (略) 政污水管網或吸 (略) 政污水處理廠處理。
營運期停車場、車輛段產生的洗車、檢修等生產廢水分別經沉淀+隔油+氣浮+過濾+消毒處理達標后回用于綠化、車輛清洗。三星堆站、天府旌城站生活污水采用預處理池處理后 (略) 政污水處理廠處理,其余車站以及停車場、車輛段的生 (略) 政污水 (略) 政污水處理廠處理。
(五)嚴格落實其他環境保護措施。拌和站應合理布設位置,盡量遠離學校、居民點等敏感點,并采取密閉拌和,配置布袋除塵設備。加強施工管理,采取灑水降塵、打圍施工等揚塵污染防治措施,優化風亭設計,減少對大氣環境的不利影響。
加強施工期工程棄渣以及生活垃圾等各類固體廢物收集、暫存、轉運及處置過程中的環境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污染。項目棄渣全部依托當地有資質的單位及時外運進行資源化綜合利用,嚴禁隨意丟棄。車站及列車生活垃圾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至當地生活垃圾處理場處置。
項目穿越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朱悅燫墓的環境協調區路段,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朱悅燫墓保護規劃》以及主管部門有關管理要求進行建設,落實相關保護措施,加強施工期環境管理,確保滿足文物保護相關要求。施工建設活動禁止進入文物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六)嚴格落實環境風險防范措施。項目穿越蘭成渝輸油管線路段,應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嚴格按照技術規范施工作業,控制施工作業范圍,加強施工過程的監控量測,控制和減少施工帶來的環境風險,確保環境安全。
三、項目開工建設前,應依法完備其他行政許可手續。
四、項目建設必須嚴格執行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項目的初步設計,應當按照環境保護設計規范的要求,編制環境保護篇章,落實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措施以及環境保護設施投資概算。建設單位應當將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納入施工合同,保證環境保護設施建設進度和資金。建設過程中須開展工程環境監理工作,確保各項環境保護措施的有效落實。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是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責任主體,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標準,組織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驗收,編制驗收報告,公開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在項目建設、運行過程中產生不符合經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情形的,建設單位應當組織環境影響的后評價,采取改進措施。
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批準后,如項目的性質、規模、工藝、地點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否則不得實施建設。自環評批復文件批準之日起,如項目超過5年方決定開工建設,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報我廳重新審核。
五、 (略) 生態環境局、 (略) 生態環境局要切實承擔事中事后監管主要責任,履行屬地監管職責,按照《關于進一步完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及竣工環境保護自主驗收監管工作機制的意見》(環執法〔2021〕70號)要求,加強對該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及自主驗收監管。
六、你公司應在收到本批復15個工作日內,將批準后的環境影響報告 (略) 生態環境局、 (略) 生態環境局, (略) 金牛生態環境局、 (略) 新都生態環境局、 (略) 彭州生態環境局、 (略) 廣漢生態環境局、 (略) 旌陽生態環境局,并按規定接受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日常監督檢查。
(略) 生態環境廳
2023年12月31日
信息公開選項:主動公開
抄送: (略) 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略) 人民政府、 (略) 人民政府, (略) 生態環境局、 (略) 生態環境局, (略) 金牛生態環境局、 (略) 新都生態環境局、 (略) 彭州生態環境局、 (略) 廣漢生態環境局、 (略) 旌陽生態環境局, (略) (略) , (略) 生態環境廳第一監察專員辦公室, (略) 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 (略) 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