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略) : 雪佛龍(中國) (略) 委托浙 (略) (略) 編制的《雪佛龍(中國) (略) 雪佛龍公司潤滑油添加劑單劑制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等資料收悉。 (略) 研究,現提出如下初審意見供參考: 一、根據《報告書》結論、專家評審意見, (略) 潤滑油添加劑單劑制造項目 (略) 臨港新材料產業園BL(ZB)21-01-05-1#三類工業用地建設。報送的《報告書》經批復后可作為該項目建設和日常運行管理的環境保護依據。 二、項目建設內容:項目擬投資5.376億元,新增一套(略)t/a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鋅(簡稱“ZDTP”)裝置,并配套建設一套酸性氣回收裝置(濕法制酸WSA裝置)以及其他配套公輔、環保工程, 實現年產(略)噸ZDTP,2890噸濃硫酸的生產能力。 三、建設單位應在本項目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嚴格按照環評要求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設項目必須以實施清潔生產為前提,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和設備,提高自動化控制水平,從源頭控制和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 (二)嚴格落實環評報告書中各項廢氣防治措施。ZnO投料粉塵通過布袋除塵于1根15m高的排氣筒排放,助濾劑投料粉塵通過布袋除塵于1根15m高的排氣筒排放,顆粒物排放執行《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略)-2015)表5特排限值;P2S5投料尾氣接入VG總管,通過WSA裝置,經其中焚燒爐燃燒凈化,非(略)烷總烴、顆粒物排放執行《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略))表9企業邊界大氣污染物濃度限值;酸反應尾氣通過SG總管收集至配套WSA裝置,經焚燒、轉化、冷凝、尾吸回收酸性氣中的H2S制濃硫酸,該尾氣中的有機相經WSA裝置焚燒爐同步燃燒凈化;中和尾氣接入VG總管,通過WSA裝置,經其中焚燒爐燃燒凈化;閃蒸廢氣經收集至VG總管,送WSA裝置,經其中焚燒爐燃燒凈化;濾餅吹掃尾氣經捕沫器除油霧后收集至VG總管,送WSA裝置,經其中焚燒爐燃燒凈化;儲罐呼吸廢氣經氣相平衡管收集至VG總管后,送WSA裝置,經其中焚燒爐燃燒凈化;WSA裝置廢氣經裝置內尾吸單元(兩級雙氧水洗滌脫硫+電除霧)凈化,以上廢氣經1根40m高的排氣筒排放, 產生的非(略)烷總烴、顆粒物、NOX、SO2排放執行《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略))中表5特排限值;硫酸霧參照執行《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略))中表4特排限值;H2S、臭氣濃度排放執行中《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略))表2限值要求;實施LDAR、加強密封,提高操作、管理水平,嚴格把控設備狀況,裝置無組織廢氣執行《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略))表7相關限值,臭氣濃度與硫化氫排放執行《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略))中表1標準限值。 按規范落實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控系統,并與生態環 (略) 。 (三)廠區嚴格執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污污分流。本項目新增生活污水依托現有工廠生 (略) 收集后經隔油池、化 (略) 理后,經一期現有工廠生活污水總排口納管排放;本項目新增的工業廢水(鍋爐汽包排污、循環水站排污、脫鹽水站排污、初期雨水)收集至二期ZDTP工廠初期雨水池,經均質均量、監測合格后,通過提升泵送至一期現有工廠工業廢水總排口前一并匯流納管排放,氨氮、總磷排放達到《工業企業廢水氮、磷污染物間接排放限值》(DB33/887-2013)的要求,其余水污染物納管執行《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略))表1直排限值,經柴橋凈 (略) 理后達標排放。 (四)選用低噪聲設備 (略) ,采取有效的隔聲減振等噪聲防治措施,確保廠界噪聲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略))3類標準要求。 (五)在生產經營中產生的各類固體廢棄物應根據特性按規范要求分類收集,定期交相 (略) 置,嚴禁二次污染。其中危險固廢必須收集后委托有資質單位進 (略) 置,并嚴格按有關規定進行申報登記,執行轉移聯單制度,廠內暫存場所須按《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 (略)-2023)建設。 (六)全面做好風險事故防范工作,嚴格按照環評要求落實各項環境風險防范措施。應根據《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在建設項目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前,修訂應急預案,并將事故應急預案落實到位,建立有效的事故防范和應急響應體系,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和人員培訓,確保周邊環境安全。企業須按照《 (略) (略) 、 (略) (略) 關于進一步建立健全環保設施安全管理聯動機制的通知》要求,對重點環境治理設施一并納入安全風險評估范圍。 四、本項目建成后新增污染物COD0.672t/a、氨氮0.048 t/a、氮氧化物3.153 t/a、二氧化硫1.576 t/a、顆粒物1.058 t/a、VOCs3.955t/a,其中COD、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需要進行排污權交易。 五、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或經營內容等如有變動,需另行報批。 六、建設單位應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強化環保設施運行維護,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在工程竣工后,按《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國環規環評〔2017〕4號)規定完成竣工環保驗收工作。 (略) (略) (略) 2025年3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