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 綜合防災專項規劃(2021-2035年)》已于2024年12月3 (略) 人民政府(金政函〔2024〕80號)批準,現予以公布。
一、規劃范圍
本規劃 (略) 區。
二、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
三、規劃目標
通過綜合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略) 建設成為“中災正常、大災可控、巨災可救” (略) 。具體目標為:
(一)當遭受相當于工程抗災設防標準的較大災害影響時,城市應能夠全面應對災害,應無重大人員傷亡;防災設施應有效發揮作用,城市功能基本不受影響,城市可保持正常運行。
(二)當遭受相當于設定防御標準的重大災害影響時,城市不應發生特大災害,應無特大人員傷亡;防災設施應基本發揮作用,重大危險源以及可能發生特大災難性事故后果的設 (略) 應得到有效控制。
(三)當遭受高于設定防御標準的特大災害影響時,應能保證對外疏散和對內救援可有效實施。
四、規劃主要內容
(一) (略) 防災減 (略)
(略) 分為五大 (略) 。 (略) (略) ,主要為金 (略) (略) 域范圍;市區西部平原 (略) ,主要為湯溪鎮、洋埠鎮、羅埠鎮、蔣 (略) 域范圍;市區中部平原 (略) ,主要為金 (略) 范圍;市區東部平原 (略) ,主要為金 (略) 范圍; (略) (略) :主要為金 (略) (略) 域范圍。
(二) (略) 防災減災規劃
1、災害防御
(1)防洪工程
金華主城一環以 (略) 域防洪標準按100年一遇標準規劃, (略) (人 (略) )其 (略) 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其他支流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
(2)內澇防治
(略) 泵站建設力度,逐 (略) (略) ,推進排澇通道建設落實雨水源頭減排, (略) 要求, (略) 布局,加強豎向管控。
(3)防災隔離帶
主 (略) 區重大危險源、防疫需求、道路防護需求、火災防護需求,以及水源地防護需求等方面,規劃防護隔離帶設置與控制要求。
(4)地質災害綜合整治工程
規劃要 (略) 域性地質災害風險綜合整治。
(5)重大危險源防治
危險源及周邊建設應嚴格按照相關要求落實以保障安全。整改或搬遷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現有液化氣配送站。對重大危險源進 (略) 理,以適當降低重大危險源等級或者不再作為重大危險源。對新設計的重大危險源項目要加強抗震措施,已建重大危險源抗震能力不足的,應采取措施加固。
(6)旱災減災
加強水利設施工程建設、植樹造林,擴大植被覆蓋率,防治水土流失。加強生態林建設,快速建立生態林防護體系。進行小流域綜合整治,與壩系農業相結合,采取一定的生物措施。重點關注山 (略) 的科學性、合理性,全面定期梳理現有小水電站使用年限并不定期檢查設施運行狀態。強化旱災監測與預警,充分協調國土空間規劃,加強教育,提高災害風險意識。
(7)平急兩用
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共享。強 (略) 域的服務功能, (略) 管控策略,推動資源實現均衡分布,確保資源最大化利用。探索多種復合場景中的功能轉換與用途拓展,提高設施的利用率和適應性。
2、應急保障基礎設施
(1)交通系統
骨干應急疏散 (略) 出入口、城 (略) 網體系,形成“環+放射”的骨干應急疏散通道結構。一般應急疏 (略) (略) 中選取,與骨干應急疏散通 (略) ,連接避難場所、救援物資調配站。
(2)供水系統
規劃防災供水干管應采取柔性連接措施,按照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保證在罕遇地震情況下不發生嚴重及以上破壞。
(3)供電系統
(略) 黨政和應急指揮機構、公安、消防、廣播電臺、電視臺、醫院、供水、電訊及燃氣等重要設施配置雙電源或多電源;中壓用戶在停電時可通過自備發電 (略) 。
(4)供氣系統
規 (略) 燃氣管道應 (略) , (略) 輸氣管系統,以便 (略) 災后能快速恢復供氣;有計劃調整燃氣管道敷設方式,全部轉入地下進行敷設;針對性對 (略) 燃氣管道進行升級改造,提升管道安全系數,保障燃氣安全。
(5)通信系統
對通信設備安置建筑,應提高一度加強抗震措施,以保障通信設備的安全。城市應急指揮和通信設施應滿足各類指揮中心的應急通信要求,并應與上級應急指揮系統保持互聯互通。城市可整合公安、消防、地震、防汛、市政、氣象等 (略) ,協調共享應急通信專線和數據通道等資源。
3、應急服務設施
(1)應急指揮與應急避難
(略) 、區兩級應急指揮中心體系,結合現狀及規劃中心避難場所建設,規劃 (略) 級、區級應急指揮中心潛力資 (略) , (略) (略) , (略) 。按照室外避難場所和室內避難場所兩大類,構建由緊急、固定、中心避難場所三級以及應急指揮中心組成的金華“2+3+1”避難安置體系。
(2)醫療救援
(略) 進行加固改造工程,提高抗災能力。建設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完善傳染病 (略) (略) 網絡。加快醫療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建設,保障災后供應。結合規劃的醫療設施,新增應急保障中心 (略) , (略) 公共衛生應急保障中心、 (略) 衛生應急物資儲備中心、 (略) ( (略) )衛生應急物資儲備中心、 (略) 應急保障中心。
(4)消防救援
重點推進金華應急救災戰勤保障中心建設。擴展多種形式的消防救援力量,全面提升森林防火綜合防控能力??茖W劃定危險品運輸通道,充分保證運輸安全。
(5)物資儲備分發
完善政府實物儲備、企業商業儲備和產能儲備三級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加快推進浙江省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健全應急物資分級分類儲備標準,推進落實基層配備重要應急物資裝備。
(三) (略) 智慧防災規劃
1、“物-機-人”聯動
全系統構建“數字大腦”,打造全生命周期政策法規系統,強化硬件力量,提升軟件力量,加強信息化建設,打造綜合決策支持信息化系統。
2、無人機應用
將無人機及電動垂直起降系統等新技術應用在災前、災中、災后三個階段,進行災前預測、實時監測、災后評估。
3、專項應急預案
整合新技術與新功能,形成綜合性解決方案。有機結合預測、實時監測以及災后評估等功能, (略) 災害問題的全面、 (略) 理。
4、區域聯動防御
(略) 架構及深度學時與災時、地域性治理與流動性治理,構建人地耦合、供需匹 (略) 空間防御系統。
6、基礎設施控制
充分運用傳感、無線通信和嵌入式計算等技術來實現基礎設施與其他物理結構中的有線、無線計算機設備的持續通信, (略) 系統的安全運作。
7、避難空間疏散
應用GIS、 (略) (略) 等多項新技術, (略) 功能 (略) 相協調的智能化、物聯化避難疏散及救援系統。
(四) (略) 建筑工程防災規劃
1、建筑抗震
27個街道、鄉鎮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 (略) ,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
2、建筑防火
市區建筑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和一類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一級;單層、多層重要公共建筑和二類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鄉鎮建筑倡導建造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嚴格控制建造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建筑構件應盡量采用不燃燒體或難燃燒體。
3、建筑防洪
市區內文物保護級別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防洪標準(重現期)為50-100年。
剩余會員時長將自動延長
掃描添加客服微信
暫無歷史郵箱
使用微信掃一掃關注
“銷邦招標”